作为老师应该怎样与学生家长沟通

如题所述

老师和家长是合作关系,有了这个前提就好沟通了。

1.尊重家长

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向,家长不是。

学生犯了错误,家长没有犯错误。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需要家长共同管理,作为老师跟家长沟通,一定要尊重家长。

2.描述客观事实

老师跟家长说话最好不要表露出抱怨和评价。下面两种表达方式,你更能接受哪一种呢?

你们家孩子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到校的,天天迟到。

你好,我们学校要求学生8:10分到校,最近你的孩子都是8:20左右到学校。

很显然,第二种表达方式让家长听了不反感。只要我们告诉家长事实,他就知道怎么做了,不需要跟家长抱怨。

3.告诉家长孩子的优点与缺点

有时候家长会主动打电话或者来学校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如果家长来了解情况,我们全是批评孩子的话,家长当着老师的面虽然生气,但是不好发作。

回去之后,他们有可能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会觉得老师只会在我背后说坏话,跟老师有敌对心理。这时候,老师就站到了家长和孩子的对立面。情绪敌对,问题怎么能解决呢?

即使再调皮的孩子一定也有优点。

我们可以先告诉家长孩子的优点,再讲一讲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家长跟老师相处是融洽的,情绪是平和的,就更有可能成为老师的同盟军,共同着手解决问题。

4.争取家长的合作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和老师的功能不一样。

老师更注重传道、授业、解惑;家长在孩子品德、习惯培养方面能起更大的作用。

如果学生最近表现不好,我们可以跟家长一起商量对策,明确哪些事情由家长来做,哪些事情由老师来做,这样就能形成合力,达到沟通目的。


我是橙小慧,一个会发脾气,也会改正的妈妈。育儿路上渴望与你同行。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或转发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之前有回答过一个家长的提问,如何与行为不当的老师沟通。可见,近几年,老师与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着普遍的提高,而且,对于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双方都是有比较强的沟通意愿的,这是件很可喜的事情。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确实非常重要,沟通的效果,直接影响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被定义,稍有不慎,就会改变老师对孩子的看法,进而影响孩子的情绪。

其实,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并非具有特殊性。它同样遵循沟通的几大原则:

一、有效的表达自己的信息:

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亲切微笑意味着喜欢,接受;吵架对骂是为了表达不满和不接受;不理睬对方则是用沉默表达“我现在不想跟你沟通”,所以,不沟通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关系的双方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去有效的表达。像写信,手机短信,电话,面对面等等,都属于沟通方式,可以去寻找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比较适合此时此刻,家长和老师的沟通。

二、建立和谐的气氛

很多家长喜欢在本来应其乐融融的饭桌上,训斥孩子,破坏一个很和谐的饭桌气氛。其实这样的沟通并不时常能让孩子听进去,反而起反作用。和谐的气氛使双方感到安全而无须启动保护机制,在这个状态下,大脑里前额叶的理性中心(掌管分析思维、理解、解决问题和策划的部分)会更活跃,更能发挥其功能,因而能促成良好的双向沟通效果。

想要展开有效沟通,就需要精心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比如:恋人之间的烛光,朋友间惬意的谈笑,父母子女间平静的关怀,商务伙伴轻松的晚餐等。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一份不太协调的关系,也可以找到双方都感到平静愉悦的时刻,找到一个舒适安宁的环境。

你可以积极的建立一个和老师有效沟通的氛围。通常情况下,老师其实和家长是可以很好的开展沟通的,而且应该多多沟通。

三、给别人一些空间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也因此不能推动他。每个人都只能推动自己,所以,当对方清晰的发出了“不想沟通”的信号时,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对方知悉我们想沟通的意愿,让对方在适当的时候再与我们沟通,这保留了最大的机会,同时,我们有权利为自己做些安排。

最常见的,就是沟通时,常常会出现,其中一方背过身去,不愿意和另一方继续沟通,但另一方却仍然不停止表达,咄咄逼人,这样只会将对方越推越远。可取的做法是:停止表达,给对方一点空间,时间,也就是冷静下来,另找机会。‍‍

四、改变自己的内心的bvr

‍‍沟通一定不能“强人所难”,沟通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也没有一个人在前后两分钟里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推动自己,改变自己内心的bvr。所以,要对沟通效果有正确的预期,有可能不是聊一次,就能解决问题,就能达到目的哦,有时候,要循序渐进的去沟通,变换方式的去沟通,要让沟通真实有效。‍‍

最后,祝福你,沟通顺利,希望能帮到你。

第2个回答  2018-01-26
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家校合作的基础则是教师,特别是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这是家校之间能否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老师和家长一起探讨交换看法,熟识学生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与此同时,老师还要担当起家长教育顾问的责任,定期与家长交心、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只有家校经常联系,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统一思想,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往,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提高自身修养,用爱打开心灵之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最可贵的就是为人师表,乐于奉献。作为一名老师,在与每一位家长的谈话中,一定要能反映或体现我们老师对学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把他的孩子交给你教育能令他感觉放心、安心。作为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我们教师的无微不至,无限关爱,无私奉献,也离不开家长的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更离不开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只有三股绳拧到一起,才能发挥最强、最佳功能,只有三根弦同时奏响,才能奏鸣出一个灿烂的明天。为了我们美好的理想,我们必须一起努力,实现这个理想。老师愿意从一点一滴做起,平时多多观察孩子、关心孩子,善于打开孩子的“心锁”。二、以时刻关心学生为突破点,赢得家长的充分信任。在日常的班务管理和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要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关心他们的,因为家长真正关心的是:老师是不是关怀我的孩子?因此,不管老师采用何种沟通方式,都应让家长觉得老师真心诚意地关心自己的孩子。这种感情的投资,不仅是日后开展老师工作的基础,而且还是老师跟学生、跟家长取得互信的基础。因为学生们回到家里通常会跟家长们说,他们的老师怎样怎样,特别是一些平常很少得到老师关心的学生,他们很可能会在家长面前像邀功一样,说老师怎样关心他,以此来证明他在学校的表现正在进步着。这样,我的感情投资就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得到了一笔利润,那就是引起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使他们主动想与我联系,而不是在学生出现了情况以后,才被迫向家长投诉,然后企图把家长拉拢过来,跟老师一起去对付他的孩子。另外,老师跟家长沟通时要注意适当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那么事前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老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再譬如学生病后的一个问候电话,学生家庭有困难后的一次家访等等,家长往往会很受感动,感激老师对他孩子的关心,彼此之间可能出现的隔膜自然也就消除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自然就产生了。三、信任尊重家长,做到胸襟开阔。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 。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我们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老师要意识到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都那么要强、爱面子。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理性和智慧。当学生有错时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但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能训斥家长,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家长如果针对老师的工作提出意见,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只有这样,以情动人,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达到同家长互相交流共同配合的目的。四、以平等公正为立足点,架设双方的沟通桥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的那一天起,家长与老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老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自己的关注或重视。也就是说,老师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碰到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老师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带着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权度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4-23

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微妙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家长对老师的绝对服从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和谐、愉悦的过程,有利于教师正确处理与家长的关系。那么老师如何才能和家长和谐相处呢?下面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真诚待人

    教师要真诚对待家长,只有真心才能换真心。教师应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己任,无论对家长还是对孩子,都要给予最大的理解、尊重和真诚的关心,并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家长、感染家长。如果教师以真诚相待,家长就会敞开心扉,消除隔阂;如果教师不尊重家长,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态度生硬或置之不理,那么就会失去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所以教师要做到尊重家长、关心家长、理解家长、服务于家长,让家长体会到教师真诚的爱。

    善用工具

    老师与家长的很多摩擦矛盾,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比如老师下发通知,家长没有看到,老师收集信息,家长没有及时上交信息,老师还要逐一统计谁提交了谁未提交,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无疑就会对某些不自觉的家长产生意见,日久就会发生矛盾。

    因此我推荐使用接龙管家小程序收集信息,收集名单可视化,谁提交谁未提交一目了然,我平时收集学生的青年大学习都会用到。还可以收作业发成绩、假期通知。

    理解他人

    理解他人的意思是老师在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和期盼。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以爱心、耐心、细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同时老师还应从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焦虑,这样才能使双方和谐相处。

    关心他人

    关心他人就是要关心学生,关心自己的学生,关心所教的每一位学生。而这些都是建立在与家长的相互关系之上。

    如:在平时与家长谈话中,可以询问一下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孩子生病了,可以问一下孩子是否需要什么药或怎样用药;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询问一下孩子是哪里不懂……

    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注意与家长沟通方式方法,尽可能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

    学会倾听

    作为一名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首先要做到的是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要专注、耐心,要以平等的姿态、真诚的态度去倾听家长的意见。其次,我们还要学会在倾听中去发现家长的需求。我们在倾听时应该带着问题去听,在听完后要问一问家长:“您想要我说什么呢?”“您能告诉我您希望孩子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吗?”“您有没有什么建议给我?”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上这些,那就说明我们真正地进入了交流模式,也说明我们和家长的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家长对你也会更加信任,你在今后和他们交流时也会更加顺利。

第4个回答  2020-12-27

会和老师沟通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