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成矿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

如题所述

(一)区域成矿构造背景

元古宙期间,由于大地构造作用的不匀一性,在华北地台北缘坳陷区的地壳伸展、变薄、下陷、裂开、深部成岩、成矿物质上涌时都表现出非对称性和不均衡性,以致在华北地台北缘从东至西形成了(东延至朝鲜惠山一带)延吉裂陷槽(或称裂谷),燕辽裂陷槽和内蒙古中西部的白云鄂博裂陷槽和狼山—渣尔泰山裂陷槽(图5-7)。并在这些裂陷槽中形成了一系列性质、规模、时限不同的次级断陷盆地。而其中的三级或四级盆地往往是各典型矿床产出的具体场所,在华北地台北缘形成了东起朝鲜惠山一带,西至内蒙古狼山地区,绵亘2000余km的元古宙多金属和稀有、稀土元素矿床成矿带。

狼山—渣尔泰山裂陷槽是上述华北地台北缘裂陷槽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西起狼山地区的千德曼一带,东延至渣尔泰山地区。狼山南侧的太阳庙—翁根深断裂和狼山北麓深断裂把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坳陷区分割成3个带,即狼山北裂陷槽(北带)、狼山主峰断隆(中带)和南裂陷槽(南带)。在狼山地区,裂陷槽呈近北东向展布,向东弧形转折至渣尔泰山(白云鄂博)地区,南、北两裂陷槽可分别与渣尔泰山及白云鄂博裂陷槽相连,并向东转为呈近东西向展布,总长约400km,宽30~50km(图5-8),其南北两侧均为区域性大断裂。

(二)区域构造演化

太古宙末期,五台运动〔(或称乌拉山运动)(2500Ma±)——该区已有的诸多测年结果多集中于此期〕使该区太古宙原始大陆发生强烈变形、变质,经历褶皱、隆起、形成山峦和谷地。随着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不断加强,岩石产生破裂,进而形成以近东西方向为主的线状断裂和褶皱系。元古宙早期压应力减弱,继而转变为拉张力,断裂活动加剧,正负地貌继承性地进一步发展,断裂上盘相对更加急剧下降,形成地堑。中元古代伴随着海水入侵,地堑发展形成古裂陷槽(海盆),地垒形成古隆起,因而在F1及F2与F11等深大断裂之间形成了南、北两个北东、东西方向的古大陆(克拉通)边缘裂陷槽(图5-8),且由于大地构造运动的不均一性,导致深大断裂相对运动的距离不一(差异地壳运动),再加上太古宙结晶基底地貌差异的共同效应,从而在狼山—渣尔泰山裂陷槽中又进一步形成了水深不一、力学性质与物化条件既有共同特征、又有显著差别的多个次级断陷槽(海盆)(图5-8),并在这些盆地中形成了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甲生盘、山片沟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Zn、Pb、Cu、Fe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构成华北地台北缘西段重要的热水喷流—沉积成矿带。

图5-7 华北古陆主要构造单元

图5-8 内蒙古中部地区中-新元古代沉积-构造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