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的祖先来自于哪里吗?

如题所述

昨晚跟同事吃饭,我们大姐还说呢。

说我们这个小团队有一个来自于湖北的南方人,结果人高马大的,一个说一口流利东北话的大白胖子。一个来自于黑龙江的东北人,结果瘦瘦的,说话还有些南方口音。完全对调的。

那个瘦瘦的就是我。

我只瘦,还有些矮,净身高只有171cm。

大姐说完,我接过茬,说虽然我家已经在东北十几代了,但我祖籍是云南的,我家人中极少有那种人高马大的,多是小胳膊小腿的,看上去就像南方人。

接着,我就给他们讲了我家的来源。

其实我也是听我太爷爷和我爷爷说的,否则的话,我根本就不知道我的祖籍来自于哪里,我会以为我家就是世代生活在望奎的呢。

小时候,太爷爷讲过家里的历史,那是凭借口口相传的家族史。

我家以前不是农民,我太爷爷的爷爷及以上的每一辈都是大夫,是救死扶伤的。

据说很厉害,厉害到什么程度呢?我太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当年在赶路时路过一个村子,在村头的地头看到一个人在割地,他过去讨水喝,那人给了,结果喝完水,他看了一眼那人,说你活不到明年这时候。

这话是很重了,你去讨水喝,居然说这话,这是讨打呢嘛。

好在那人淳朴,也没当回事。第二年晚些时候,我太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去别地出诊,又路过那个村,那个人已经病死了。

细节我记不清了,据说是当时看一眼,就看到额头上有淡淡的黑色,还有其他的一些症状,虽然那人当时表面上还很健康,能走能撂的,这是病已经肌体的症状。

我不是学医的,这些东西我也不懂,反正说的是很神奇的。听上去像是扁鹊见蔡桓公改的。

更神奇的是他临死前,据说他临死前的那个早上,把家人全召集过来,说自己今天就要走了,还说了具体的时辰,所以要交待一下后事。大家本来都是不信的,医者不能自医,况且他看上去佯梆的,也不像要死的样子啊,但因为他是大家长,也没人敢反对他,就听他说呗。

他把所有事交待完,就转身进了自己的屋子,过一会穿着装老衣服出来了,径直走到自己为自己准备的拍子上,躺下去,然后就咽气了。

这样的事我听着都太悬乎了,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但我太爷爷一辈子都不撒谎,他说原本家里一直没有钱,家里以前的地都是太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在世的时候赚下来的,因为医术实在是太高,所以攒下了钱。

后来到我太爷爷的爷爷去世的时候,家里的医书和地契都被我太爷爷的爷爷的弟媳妇卷走了,当时我太爷爷的父亲还没成年,文化程度不高,刚学了几年医,医书就没了,地契也没了,所以就改行学了木匠,然后我太爷爷的父亲也去的比较早,我太爷爷跟我二太爷兄弟俩只好去当更容易速成的毡子匠。但我太爷爷小时候也是学过木匠活的,所以我小时候我家里的一些家具还是我太爷爷亲手打的。

后来到我爷爷的时候,毡子匠更不流行了,我爷爷就跟我太爷爷一起种地了。我妈说我太爷爷弹棉花可好了,她结婚时候的被子就是我太爷爷亲手弹的,比外面卖的强十倍都不止,但我小时候并没见过我太爷爷弹棉花,只见到他每晚睡前打坐,打坐后就给我讲故事,有的是类似聊斋的那种谈鬼说狐的故事,有的是人情世故的小故事,有的是家族的历史,我现在只记得他讲的家族历史中的这么一丁点了。

我听他说,之前世代为医,在燕王扫北的时候,随军来到东北,之后就定居到赤峰。他活着的时候,我们家是供“老祖宗”的,我们些人都要对着那一排排的名字磕头,他给我讲,“钱顺”就是我们到东北后的第一代,他的坟就在赤峰,但具体在赤峰哪里,他是不知道的,因为他是在望奎通江出生长大的,通江那只有他的父亲、叔叔、爷爷、二爷几块坟,他把家搬到奋斗以后,也把坟都起过来了。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我家的全部历史了,小时候知道的会比现在多,这么多年,我一个人在外边闯荡,也没有人在跟我共同回忆家里的历史,我也就逐渐忘却了。我太爷爷去世后三年,我爷爷就去世了,我爷爷去世后几乎就没有人再供“老祖宗”了,那上边的名字,除了第一代“钱顺”以外,我还记得有一代哥仨分别叫“钱文钱武钱斌”,剩下的名字就只记得我太爷爷、我二太爷、我爷爷的名字了,我的二爷虽然在近年去世了,但因为我已经好久没有近距离看过“老祖宗”了,并不清楚是否也登记上了,我的三爷爷四爷爷还健在,自然是不能上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25

我的家族颜姓,在中国14亿人口中,那个分布绝对是少数,但是在历史上还是出过很多的名人的,我们的祖先,有历史起源地在山东,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山东人,孔子的母亲颜氏,那肯定也是山东人,那是最早的我们祖先的在历史的上的第一个姓氏记载,而孔子的七十二贤颜回,也是山东人。

        

毕竟年代久远,所以没有记载说明我们是颜回的直系后人,也只能说明,我们颜氏最早的起源地是山东。

         

到了南北朝时期,有了族谱记载了,我们颜姓主要分布还是在山东。那个时期我们家祖先曾经出过一个大儒,颜之推,他的《颜氏家训》那可是开创了家训的先河,他的出生地是山东临沂,可是后来他的官越做越大,而且时局动乱,不得不迁居到当时的京城——长安,今天的陕西西安,但是山东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颜姓族人。

     

后来再往下发展,颜姓家族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大书法家颜真卿,这位唐代名臣出生地虽在陕西,但其后人又回到了祖籍山东。因其生平和书法都在历史上留下了很高的地位,我们颜姓后人都对他推崇有加,他的“三更灯火三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一直做为后代子孙座右铭被挂在家中的正屋显眼位置,家中男儿全部培养读书,而到我父亲辈,颜体一直是每天必炼的科目。所以我们家族虽然没有再出一个大书法家,但是一直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弟,也是大家公认的书法造诣很高的家族。

         

根据族谱记载,我们颜姓家族一部分成员明朝早期迁至江苏苏州,到明末,张溥写《五人墓碑记》时,颜氏家族已在苏州有了一定的规模,后来为避阉党迫害,有一部分人又从苏州迁至今江苏泰州,而后我的祖先就在泰州这个人文地灵的祖先生根发芽了。

 

如今我们颜氏宗族人已在全国遍地开花,但是大部分的族人,还是留在了发源地山东。

第2个回答  2017-09-25

    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所以我打算一本正经的来说,虽然我要提到的是个道听途说,并且完全有失逻辑的故事,但是你们仔细想想,我们古代的各种故事本身都不怎么符合逻辑,大多夹杂着不怎么高明的手段,当然也分政治,经济,等等因素,能够肯定的是,这些事情多少会有一丝丝真实的成分,不然仅靠凭空捏造,我们的祖先们也太过强悍了,这个脑洞,堪比一个个小说家了。

   接下里是故事内容:在明朝时期,闯王李自成刚刚在陕西发迹,带领着大批民兵反抗,我的老家和陕西只有一个弯道之隔,老人们经常说,过了那个村子里唯一的大桥,就算是出了一趟省,也就是这个原因,我的奶奶作为陕西人,就嫁到了山西,我也有了跨省的亲戚。具体的年限没有记载,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当你闯王在这一代还是比较得民心的,我们村子的名称就是理由。

   刚刚起义的农民军队,自然会被各种官兵围追堵截,我们的闯王就被迫在进军北京的路上铩羽而归,到了我们村,山穷水尽的他想要带领大部队回到陕西,就在这时,那条黄河天险挡住了他的路,我们村的老辈们纷纷参与,一人一把黄沙,往河里扔,知道一小部分被沙子铺实,闯王才得以侥幸从官兵的手中逃脱。为了纪念救民的村民们,闯王就给村子起了名字:叫做掷沙。甚至还留下了据说一二十人,作为连接两边的据点。而这些人,也在村子里生息繁衍,成为了我们的祖先。

   所以,可以这么说,我是闯王李自成军队的一员后代。这是在我们当地广为流传并且光荣的事情,至于更早,或者之后,都没有了历史踪影。

第3个回答  2017-09-25

  知道啊!我的现在的这个家族是从外省搬过来这边的,这个地方的祖先的坟墓也能够找到,据说当时是因为躲避什么灾难搬过来的,是一对夫妻,到今天壮大到我现在这个小家族的样子,有一个村子的人。要是真的追随到更远的祖籍的话,拿我就不知道了,我们这边也有了自己的辈分名,算起来有了14代人,加上我的侄子。

  这些本来是没有谁统计的,是家族里面开会,决定做一本家谱,而主要的负责人就是我的父亲,所以我就算不看,我也了解了不少,何况我还要帮忙检查错漏,人物故事还是知道的。他也去看被人家的家谱怎么样的,自己也找了一下样本,后面自己要做成什么样子的。因为就在身边,我也参与了一点,所以现在,族史的了解,我们这一辈一定是我最清楚了。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最长的阶段,也是让我清楚认识自己的先祖和他们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主要是一些记忆的连接,还有就是有些文字上遗留下来的东西,最后就是在墓碑上面寻找了,所以那个时候放假、周末就满山跑,有些是嫁出去的老人,也是要跑过去了解。这个过程说辛苦,其实很有意思,不过我参与少。

  我参与多的就是码字了,我觉得我喜欢计算机可能和当时有关系,那个时候除了码字当然也玩玩别的,也差不多是读了很多先祖们的事迹。我觉得家谱的存在就是让我们铭记这种血脉间的联系,后人互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