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企业为什么国企央企有分正编跟合同工,而且薪资相差那么大?

如题所述

你大概不了解详情吧,我在央企,没有什么正编不正编的,又不是公务员。只分合同制员工和劳务派遣工

合同制员工:就是和央企或者国企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

派遣员工: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过来的员工。

我看有回答说,国企为盈利的经济组织,不应该把员工分为三六九等,这停矛盾的。采用劳务派遣就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啊。采用劳务派遣工跟什么三六九等毛关系都没有,有些简单,标准化程度很高的活本就不需要花重金去找很高学历的人来做,所以才会给劳务派遣工来做啊。

合同制员工和劳务工的薪资,福利差异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薪资:虽时同工同酬,但是因为劳务派遣的岗位一般都具备“三性”临时性,可替代性,辅助性。一般企业为了剥离这些业务,才会在这块采取劳务派遣的方式,因此内部几乎很少有相同的岗位,所以这部分的岗位技术型较低,薪酬一般不会太高,如果内部有相同岗位,基本可以保证第一年工资相同。但随着时间推移,合同制员工的发展会明显快于劳务派遣人员,薪资的涨幅会高于派遣人员,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

2.福利:社保、公积金、企业年金。我们公司劳务工除了年金没有,其他的福利几乎和正式员工一样,但是社保和公积金的缴纳基数以及比例差异非常大。举个例子,一个合同制员工和一个正式员工都入职两年,开始工资都一样,到第二年七月收入也差不多,假设都为12万。那么到了社保和公积金基数调整的时候,正式员工的缴纳基数会变为1万,而劳务工,就看劳务派遣单位的缴纳基数了,一般都是按照最低档进行缴纳。随意,随着时间推移,这部分的福利差异会越来越大;

3.晋升:劳务工是永远不可能在用工单位获得晋升,除非是转为用工单位的合同制员工。往往晋升(职位晋升或者内部能力晋升)就代表着薪资的增长,这也是造成薪资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时候你们看银行在招聘,上面备注和第三方签订劳动合同,一般都是招的劳务工。

首先,纠正你的概念错误。国企央企的正式员工都是合同制员工,没有正式编制这个概念了。你的意思,大概是国企央企为什么要分为为正式合同制员工和劳务派遣(或业务外包)制员工吧。

其实,其他企业也有分合同制员工和劳务用工甚至还有外包员工,只是不如国企央企使用量这么大,矛盾这么突出罢了。

【一】 历史 原因。

原来的国企央企员工都是正式工,都是国家身份,分为国家干部身份和国家工人身份。中专以上学历招进来的,就是干部身份,技校和普工招进来的,就是工人身份。上级国资对国企央企实行“定员定编定岗定资”管理,企业用多少人发多少工资总额,都是核定的。大约在2000年后,国企央企大量用人,上级不给定员不给工资总额,但给了劳务派遣政策。于是国企央企大量招收劳务派遣制员工。

【二】劳务派遣性质。

劳务派遣的性质,核心有三点:第一,不是国企正式员工,不与国企签合同,也就不占定员了。第二,劳务派遣员工的工资不走工资总额,而是走国企的劳务费,回避了工资总额的限制。第三,劳务派遣员工管理不归国企管理,那么,辞退起来就方便多了。

【三】劳务工与正式工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这个一定要从根本原因来理解,企业用人,为啥不招正式工,偏招劳务工,根本目的就是降低人工成本啊。同样的价钱,为什么不招正式工呢?另外呢,政策规定,劳务工只能用于“三性”岗位,临时性、替代性、辅助性岗位,都是低薪岗位,做着最苦最累的脏活累活,但是薪酬只有正式工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其实,劳务派遣制,应该废除。

这是认为地把用工分为三六九等,造成了群体不平衡。同样是人,也在国企工作,为什么不搞成正式工呢?为什么多此一举搞劳务派遣制呢?根本目的就是三点:一是工资低,省钱;二是用起来方便,听话,省心;三是辞退方便,省力。没有什么好作用,只对企业有利,对劳动者不是欺负,早点废除好。

任何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组织,不应简单的把员工分为三六九等,如编制、合同,派遣、外包等人员层级。

企业效益讲的是盈利和贡献,不是品级朝庭。

国企央企是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和服务的公司,为激励员工可以采取员工积分或配置内部股份的方式,但不应仅关注他来自于哪里,以此定位员工。这样全员上下才会不分高低贵贱,尽其所能效力于企业,而不会形成做事的地位低下,不做事的高高在上...

现在的央企跟国企没有编制跟合同工这一说。只有合同工跟劳务派遣工,合同工由本公司发薪水,跟本公司签合同,享受一切同等福利,劳务派遣属于跟第三方公司签合同,然后外派的方式过来。但一般央企都有合作外包公司,自己招人,跟外包公司签合同

这个问题就问错了。国企央企都没编制,又哪来正编和合同工的区别,要说合同工,大家都是合同工。

01 国企有编制,这话本就是错的

国企和央企这两类企业和私企民企外资,本质来说都只是企业,只是它们主体有所区别而已。

既然都是企业,本质上来说,所有的员工都只是企业的员工,而不是所谓的编制内人员。



目前编制内人员多半是我们所说的公务员。不论是在国企还是央企,每一个员工和企业签订的都是劳动合同。

我们所理解的编制内、编制之外,实际上是一种误读。

02 国企只有正式工和劳务工

所谓编制内,只是说员工和企业签订的是劳动合同,工作单位就是这家企业主体。

而编制外,是说国企央企所聘请的劳务派遣员工或者外包员工。这些员工只是服务于国企或央企,本身的劳动关系从属于劳务派遣公司或者外包公司。



在这个基础之上,国企和央企会对它们自己的员工以及外包派遣员工,在薪酬福利上有所差别体现。

而往往外包派遣员工,即便和内部员工做的是一样的工作,工资福利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别。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说,要进国企和央企就要有编制,而不能成为合同工。

实际上,这说的是要成为他们的正式员工,而不是外包派遣员工。

03 要进国企,有两种方式

把这一点弄明白了,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只要企业在招聘相关的岗位,而自己又有能力面试通过,那么就可以成为它们的正式员工,享受它们正式员工的福利待遇。

可如果这条路自己没有走通,又想要到国企里面去上班,唯一的办法就是曲线救国



也就是,先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进到国企上班,再通过努力表现,让领导发现自己的才能,进而才有机会将自己从劳务派遣员工转为正式员工。

当然,这种几率是非常小的,如果你能有能力从如此众多的派遣工中脱颖而出,那么在最开始他们有招聘名额的时候,你就应该有较大把握能够面试通过。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你能力真的特别强,即便不进入国企,实际上也可以找到较为不错的工作。

这个是这样,先不说劳务派遣,就企业内部用工而言,一般国企,特别是央企,基层用工是要审计审批的,在审批计划内的,在上级发福利或者利润再分配时就会考虑到。但一些基层企业由于实际问题,需要在上级审批计划外用工,这些人相对待遇就差一点。

国企、央企的正式编制与合同工,这是用工形式的不同,用工形式不同必然导致工资薪酬待遇的不同,而且差别非常大

一.现在国企央企业编制控制很严格

01.众所周知,国企央企业效益好,是大家眼中的好单位,金饭碗,特别是电力、烟草等垄断性行业,待遇好,工资高,压力小,工作轻省。


02.正因为国企央企工作条件这么好,所以,国企央企都把入门卡的很死,没有相当的关系,很难拿到国企央企的编制。普通人想进去工作,真的是一点门都没有。

03.国企央企业雇佣的合同工,待遇也不低,工资收入至少达到当地平均水平,还交纳五险一金。对于普通人也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即使没有编制,很多人也愿意选择在国企央企干合同工。


二.同在国企央企工作,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正式编跟合同工薪资差别大,主要是由用工形式导致的。国企央企正式员工,一般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而合同工则实行协议工资制。


01.岗位绩效工资制主要有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住房补贴和各项奖励组成。其中绩效工资是主要部分,效益好的国企央企,住房补贴也非常高,甚至能达到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

协议工资则是根据按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确定。

两者区别一目了然。

现在,比较好的国企央企就是电力、烟草、通讯等,最近几年,银行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大,员工任务重,对大家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如果大家有门路,最好去效益好的国企工作,国企央企工作的好处,真的会让你三辈子受益。

我问了在老家烟草公司上班的舅舅:为什么同是企业,国企央企有分正编跟合同工?而且薪资相差那么大?

国企央企有分正编跟合同工?

我舅舅跟我说:虽然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已经取消了临时工和正式工的说法,统一称为劳动合同工,事实上,在国企内还存在临时工。目前仍然存在正式职工和合同制员工、劳务派遣工同时并存的现象。也是在彻底改革之前,这种现象必然会长期存在。其中劳动合同工还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工、一定期限劳动合同工、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工三类。  

国企的正式工,在改革前是和公务员一样由“编制”的。这类编制,简单来说就是登记注册人员,享受国家财政,工资由国家财政发放。国企正式工是编制改革而来的,所以福利待遇一般都不错,保险,公积金都较高。逢年过节发的福利也很多。平时一些补助,如误餐补贴,交通费也有。

为什么薪资相差那么大?

虽然《劳动合同法》规定,同一岗位,必须实现同工同酬。但在实际管理中, 同工同酬只是一种改革方向, 正式职工与合同制人员、劳务派遣工的薪酬待遇天差地别。

重要的是这种现象短期内也无法改变,正式职工和临时工的区别,也就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因此会依然存在正式职工和临时工的区别。

1.正式工

十年以上都是无固定期限合同制员工。在国企内部,对以前的国家干部国家工人那类老人,还叫“原正式工”,在退休、养老、住房公积金等方面还有一些特殊政策。

2.合同制员工

直接与企业签合同的员工,比如银行的校园招聘、合同制柜员招聘、电网的校园招聘,都是这种用工性质,现在来说,这种用工其实也是正式工。

3.劳务派遣员工

并不是和企业直接签合同,而是跟第三方公司签用人合同,然后以派遣的形式到国企工作,这种属于劳务派遣员工,实质上不是国企员工。

劳务派遣员工招聘的时候是企业招聘的,但签劳动合同时,让你与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表面上,你和其他员工一样工作,但你的身份不是国企的人。因为你没有与国企签劳动合同,你不是国企的合同工,而是劳务公司的合同工,由劳务公司作为劳务输出到国企工作的。

有以上身份差距主要是因为:

国企有工资总额和定员定编限制,不可能招这么多人,工资总额也不够啊。所以,国企委托劳务公司给他招劳务工来补充人力。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人工成本和管理责任。你想想,劳务工的工资与合同工一样,他们招劳务工干嘛?目的就是省钱,劳务工的待遇肯定比合同工差。

虽然现在国企没有了编制这一说法,都是签合同的,但正式工默认在没有违法乱纪的情况下,是不会被开除的,毕竟要一层层上报,开除一个正式工,比招一个可能还麻烦。

都是合同工,区别在于,一种是直接和用工企业签合同。另一种是和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劳务派遣工是劳务公司负责发工资

唉,我是国企人力资源工作老人,对于这个老问题是个伪命题。因为国家对正式工(合同工)是有编制要求录取要求(学历能力等高条件)等,造成很多低学历较低学习工作能力等的年青人无法进国企。而国企由于编制制约许多工作岗位(主要是辅助工作岗位)缺人只好招派遣制员工,待遇肯定比有编制的合同工低,但这些低学历低学习工作能力的人且很想进来。可是进了国企后忘记自己的身份开始和合同工做对比。。。。。。。唉可悲可怜。劝劝这些放正心态,重新启程在现岗位上多学习勤努力把以前在学习上能力上失去的补回来,前途还是光明的,否则一生是悲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