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复利效应

什么是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是指资产收益率以复利计息时,经过若干期后资产规模(本利和)将超过以单利计息时的情况。

复利是投资理财中的常用概念,其特点是前期变化不大,后期指数增长迅速。关于复利效应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一个国际象棋盘上,左上角第一个格子放1粒米,第二格翻倍放2粒,第三格再翻倍放4粒,以此类推,下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一倍,最后一格的米放完后总共是1844亿亿米粒。相当于中国1000年的粮食产量。

事实上,复利计息条件下资产规模随期数成指数增长,而单利计息时资产规模呈线性增长,因此长期而言复利计息的总收益将大幅超过单利计息。

再来看看股神巴菲特的财富增长之路:21岁的巴菲特,只有1万美元身家;30岁时,他赚到了100万美元;37岁时,他拥有1000万美元;52岁时,他拥有3.76亿美元;87岁时,巴菲特身家为781亿美元。

从巴菲特的财富增长曲线来看,他几乎用了整个前半生来积累,而后半生却迎来了财富大爆发,这就是复利的惊人效果,开始时微不足道,利滚利后就能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效应。

扩展资料:

复利效应案例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建立。基金会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确规定这笔资金被限制只能投资在银行存款与公债上,不允许用于有风险的投资。

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会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诺贝尔基金的资产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而且因为通货膨胀,300万美元只相当于1896年的30万美元,原定的奖金数额显得越来越可怜,眼看着诺贝尔基金走向破产。

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于是求教麦肯锡,将仅有的300万美元银行存款转成资本,聘请专业人员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新的理财观一举扭转了整个诺贝尔基金的命运,基金不但没有再减少过,而且到了2005年,基金总资产还增长到了5.41亿美元。从1901年至今的111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

诺贝尔基金会长线投资的历史,追求复利收益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各种天灾人祸和战争。可是一路走来,长线仍有可观复利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利效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8
第2个回答  2019-12-09

复利效应是指资产收益率以复利计息时,经过若干期后资产规模(本利和)将超过以单利计息时的情况。举个例子,巴菲特靠着22%的年化收益率,让他成为世界排名第三的富豪。巴菲特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复利的威力。具体案例请看视频解释。

第3个回答  2010-06-09
复利,就是复合利息,它是指每年的收益还可以产生收益,即俗称的利滚利,而投资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复利增长。

基金投资一般将累积收益作为资本金进行再投资,而基金定投一般都将红利再投资,进而实现利滚利,使投资者享受复利增值的效应。

根据基金定投公式计算,当预期年收益率为15%时,如果每月投资500元参与基金定投,连续投资360个月,期满后可实现收益346万元。如果将钱存于银行,如果按照以前一年期定期利率3.87%计算,同样条件在期满后可实现33.9万元收益,两者相差10倍有余(每次到期都将所有资金续存),差距的主要原因就在于11.13%的收益率差和持续的复利效应。

需要提醒的是,获取最大化的复利收益最忌频繁换手。统计显示,巴菲特36年来为合伙人平均每年赚取23.5%的收益,而这36年中,投资者每次中途下车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第4个回答  2010-06-09
关于复利,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如果你每年可以坚持32%的速度令财富增值,坚持30年以上,你的财富就可以从25万到10亿。如果你可以坚持50年32%的增速呢?那你就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以上的两个成绩曾经是索罗斯和巴菲特先生真实成长轨迹。

从投资学角度看,资金经过长时间的复利,累积的效果会非常惊人。据华安理财专家介绍,在对基本投资策略进行考察后发现,基金定投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复利效应的神奇功效。

从历史资料来看,英美股市的长期平均年报酬率高于8%。在一个长期发展阶段看,一国经济总是会逐步增长的。如果投资者每月存1000元零存整取,按现行利率计算,5年后本利得64392元,而定投一只年收益率为10%的基金可得77171元,整整多了1万多元。(数据来源:南方日报,2006年3月)可见,只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基金定投就能将复利效果发挥到极致,平均成本法和时间魔力可使投资者获得可观的回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