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万物的各种感觉,是怎么传递到大脑去的?

如题所述

今天,我们聊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我们是如何感知世界的。

首先,先来看一张图片,大家盯着图中女子鼻子上的红点,看大约10到15秒,期间最好不要眨眼,然后把你的目光迅速转移到白色的墙壁或天花板上。

你看到了什么?一个有点灵异又有点魅惑的美丽倩影,你是不是还想再看一次?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双眼对着的明明是白色的墙壁。

这种现象科学的解释是视觉残留,我们人眼在观察外界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

虽然外界的景物已经变了,但之前的视觉反应刚刚处理完成,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残留的影像。

这就像我们网上聊天,我们把信息发送出去之后,因为网络延时的原因,我们发出去了两条信息,但对方暂时只收到一条。

视觉残留现象至少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一、我们的感知系统从来都不是所感即所得。

在我们的感觉里,我们似乎能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到世界。现实世界的一切物质都仿佛触手可得,比如眼前的手机,或者你正躺着的沙发。但是,这种触觉并不是直接的体验。虽然感觉上,“触摸”发生在你的手中,但实际上,它却完全发生在大脑中的感觉处理中心, 所有的感官体验全都如此。

大脑虽然被密闭在黑暗无声的头骨里,它不曾直接接触外部世界,也永远不能那样做。但是,大脑可以通过眼耳口鼻和皮肤这些感觉器官,把检测到的各类信息源,包括光子、空气压缩波、分子浓度、压力、温度等,转化成大脑可以识别的电化学信号,这些电化学信号在我们大脑中上千亿个神经元构成的密集网络中飞速穿梭,最终才生成了我们五彩缤纷的感官体验。

也就是说,“看”不在眼睛里进行,“听”不在耳朵里进行,“闻”不在鼻子里进行。你所有的感官体验,都是大脑黑暗头骨里的电化学表演。

二.我们对真实世界永远是一知半解。

我们认为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有音乐,也有美味的食物。

但真实情况是,色彩、声音、气味并不存在。

我们所见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仅仅是大脑对波长的解释,也只能在大脑中呈现,我们的眼睛只能捕捉到0.4到0.75微米波长的电磁辐射,即我们经常说的可见光

而可见光仅仅占了电磁辐射的一小部分,其余部分包括无线电波、微波、X射线、伽马射线、手机信号、Wi-Fi无线网络等,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流淌,但我们完全意识不到。

因为人类没有任何专门的生物受体来捕获这些波段的信号。

还有我们听到的声音,只是空气压缩和膨胀之后被听觉器官检测到,接着转化成电信号,再被大脑处理之后才展现成流畅的音调。

同理,我们感受到的美味,也仅仅是漂浮在空气中和味蕾上的化学分子,和感觉器官上的特定受体结合转化成化学信号,再经由大脑处理后呈现给我们的味觉体验。

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能看到的,感受到的,也只是我们能感受到的,它不是全部的世界,仅仅是世界的片段。

三、我们永远只能活在过去。

为什么短跑比赛是用发令枪,而不是闪光信号。

在我们的认知里,光速是快于声速的,这样,运动员不是就能更快的起跑了?

在空气中,光是比声音传播更多,但在我们的大脑中,视觉数据比听觉数据要经过更为复杂的处理。

人对光的反应时间是190毫秒,而对声音只需160毫秒。所以短跑运动员起跑用的是发令枪。

但是,又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大脑处理声音的速度比处理画面的速度快,那在我们拍手时,为什么会感觉声音和画面是完美同步的呢?

其实,就像文章开头的视觉残留,我们一切的感官体验,都是延迟的,我们的意识觉知总是滞后于物理世界。

其一是因为大脑处理感觉信号需要时间,虽然这个时间很短,对于我们微不足道,但毕竟存在时间差

其二就是大脑为了让我们拥有更为丰富立体的感官体验,它是把收集到的所有信号同步之后,才呈现给我们的。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结果,我们永远活在过去。也就是说,当你感知到事情发生的时候,实际事发的那个瞬间早已不复存在了。

在我们的意识感知和事情发生之间,存在着一条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

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是否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如果喜欢,就点个收藏关注吧;如果有什么意见,也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9
这要取决于遍布人体的神经系统,他们可以将那些刺激传递到大脑,有的会经过一些调节体温的中枢系统等等,就会让人体形成一定的反应。
第2个回答  2021-03-10
人对万物的感觉是由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的,大脑通过分析处理即可感知外界的各种感觉。
第3个回答  2021-03-10
是通过不同的感官器官如眼睛,鼻子,耳朵等,产生刺激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并产生感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