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十五讲第五讲_功能主义 02

如题所述

(二)功能主义在艺术设计中的展开  

功能主义在艺术设计的展开主要集中于德国,从“德国艺术工业联盟”的成立一直延续到包豪斯,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在德国的艺术设计中得到完整的体现,功能主义已经从它起源之时对建筑设计的关注扩展至对工业设计的关注。直到今天,德国依然给我们这样的印象:街道旁风格整齐统一的建筑,颜色纯净的住宅,不带修饰的几何形窗户,功能完善、细节精巧而形式简洁的日用品。功能主义理念在德国的各个角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德国功能主义早期代表人物有穆特齐乌斯、凡·德·韦尔德和贝伦斯。

1 、穆特齐乌斯 (名词解释) :

是建筑家、实用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当时英国是德国最主要的政治对手和军事对手。穆特齐乌斯

去英国有两个明确具的:一是分析英国建筑、实用艺术和且用品生产发达的原因,研究在出口方面赶上英国的可能性;二是透过。主流艺术趣味,考察英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以揭示英国的社会潜力。威廉·莫里斯是穆特齐乌斯一直景仰的设计领袖。莫里斯突破了过去设计仅仅作为审美情趣层面上的问题这一局限,而把它看成是更加广泛的社会问题的一个部分:由于被放人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因此设计应该注重医用主义功能。

通过对当时英国设计状况的考察,他逐渐形成成熟的设计见解,主要体现在他力图寻找“机器风格”和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的接合点,制定现代器物形式的评价标准。同时,他宣传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的必要性,批评肆无忌惮地利用旧风格形式的机器生产。为了利用英国在物质文化领域里的艺术经验,他做了一系列工作:首先,他改革艺术教育,并吸收现代建筑的激进代表如贝斯等参加这一工作;其次,继续从事研究活动,并积极地将研究的成果付诸理论与实践。一生撰写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其中有《文化和艺术》、《英国住宅》、《实用术和建筑》、《建筑的统一:关于建筑工程设施和实用艺术的思考》等。这些著作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是艺术形式的本质,这反映了穆特齐乌斯的功能主义的设计立场。

实用艺术家从装饰图案师变成产品结构形式的创作者。为了创作完善的形式,必须把形式和物品的功能密切地联系起来。这就产生了形式服从材料属性的问题,因为每种材料对加工工艺都有特殊的要求。换言之,艺术家在实践中要适应“材料——加工工艺——产品功能”三段式所提出的要求。这些要求既括艺术形式的创作,又包括合目的形式的创作,而这两种形式不仅不相互矛盾,相反,它们彼此交融。

他一生追求真实、简洁和理性主义的设计风格,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作品是他为自己位于柏林郊区的住宅设计的室内装潢。

2 、凡 · 德 · 韦尔德 (名词解释(很多书翻译为“凡德维尔德”) :  

凡·德·韦尔德是比利时人,对德国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穆特齐乌斯和凡·德·韦尔德争论的核心问题有两点:第一,艺术工业中艺术家的作用是什么?第二,产品类型化是否有意义?穆特齐乌斯主要的观点是主张设计师们促进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那些能够以高质量满足出口贸易需求的产品。凡·德·韦尔德对穆特齐乌斯的观点逐条加以反驳,气氛紧张到白热化的程。韦尔德认为为了国家的经济利益而统一艺术与工业是将理想与现实混为一谈,会导致理想的崩溃。他说道:“工业决不应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可以牺牲作品的美和材料的高质量。对那些既不注重美也不注重使用材料,因而在生产过程中毫无乐趣的产品,我们不必去理踩。”

韦尔德是一位捍卫艺术家个性自由的功能主义者,也是一位反对规范化、主张多样化的功能主义者。尽管后来包豪斯的领导者们力图通过证明没有具有独特的表现力。以此反驳韦尔德,但无论如何,韦尔德的存在为看似灰色、冷漠、生硬的功能主义添上了一抹亮彩。

3 、贝伦斯 (名词解释) :

贝伦斯是世界艺术史上第一个担任工业公司艺术领导职务的艺术家,马尔多纳多称他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曾是“青春风格”画家,并是慕尼黑分离派的创始人之一。

贝伦斯作为著名的建筑家和艺术设计师,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奠基人之一。作为功能主义者,贝伦斯突出贡献是将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实现于工业产品的设计上,并完成了工业产品的简洁外貌和功能性相统一的审美理想。

1907年,贝伦斯接受了德国通用电力公司担任公司的艺术经理。贝伦斯注意到统一产品风格、形成公司品牌理念的重要性。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设计统一的形式语言,即制订统一的“公司风格”。他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从而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了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的企业形象,并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标记的先河;第二:制定公司纲领和工业产品的样品,并且制定批量生产的技术复杂的产品的艺术设计方法,这些方法后来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职业手段。

贝伦斯方法的主要内容在于产品形式的几何形变化。几何形的产品外形和产品的标准化批量生产是功能主义者的代表主张。贝伦斯认为,“只遵循功能目的或者材料目的,不可能创造任何文化价值”。无论“现实主义的功能主义”,还是“造成混乱的浪漫主义造型”,都不能克服对象世界的非和

谐性。因此,唯一的出路在于形式的艺术形象性同形式对功能的适应性以及“工艺的自然性”的结合。形式的几何图形化可以使外观变得明晰,这既反映了生产过程的技术准确性,又反映了产品及其环境的文化标志意义。

他通过改变容量、局部的几何形状、材料和装饰的途径,设计了电水壶系列。其基础为三种模式:圆底的、椭圆底的和六面体的。后者被称作“中国灯笼”。

贝伦斯的功能主义设计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使通用电力公司的产品成为脱离了装饰的功能产品,在当时工业化生产的初期阶段,为实现工业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而从事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典范。

贝伦斯的设计实践是其设计理念的充分体现。他把纯粹的几何图形用简洁的然而精致的装饰很好地结合起来,开辟了产品技术美的新世界。产品的技术美,体现的是产品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关于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贝伦斯指出,与艺术家所坚持的传统相比,技术同样能够确定现代风格。高度发达的技术可以服务于文化,通过批量生产符合完善的审美要求的消费品,可以逐步改善人们的趣味。贝伦斯设计出来的供大机器时代生产的产品,其精确的制造、优美光洁的弧线、完善的功能是手工艺作坊中所不可能生产出来的。

功能主义的全盛是在德国的包豪斯完成的:包豪斯的首任校长格罗皮乌斯的“功能第一,形式第二”论奠定了包豪斯功能主义的基调;米·斯·凡德罗提出“少即多”的原则;迈耶摈弃以审美知觉为基础的一切形式主义方法,而代之以从产品的功能和结构合目的性的相互关系中直接产生出来的规律。功能主义在包豪豪走完它的全盛历程,而与包豪斯的关系密不可分的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在功能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国际风格的特点: 建筑是立方体、几何图形结构,以钢材、玻璃和钢筋水泥构筑,造型规则,平顶的,纯白色,从抽象和功能角度加以设计,不迁就周围的景观和市容。国际风格是包豪斯的设计风格化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