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走了之后,兄弟姐妹就散了”基本不来往了,是真的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1、大多数普通家庭都差不多是这样。

2、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互相走动也是为了这个家庭气氛,但父母走了,基本都是各过各的,很少来往。

3、兄弟姐妹小时候是个伴,但长大了,利益大于亲情,都盯着父母那点财产。

4、父母在就各怀心事,互相来往也都是面子上的事,因为都各自成立家庭,有各自的难处,谁又能帮谁。

5、父母总是心疼过的不好的子女,希望富的帮穷的,但实际上都不想吃亏,都想占便宜,矛盾就出来了。

6、亲兄弟姐妹也一样,一旦有了差距,矛盾就出来了,这是人性,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7、父母一旦不在,分割财产就是一关,都想自己得到更多,而不愿意看见别人比自己好。

8、财产分割完成,也许大家都不高兴,心里都有疙瘩,都觉得自己吃亏了。所以就不走动了。

9、说实话,很多亲情,一旦长大了都是面子上的事,一年也见不上几回,后代很多都不认识。

10、现在年轻人看开了,让生都不生了,生了长大了也一样,没劲。

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我有一朋友,她有三个哥姐,在父母活着的这些年,他们四兄妹感情非常好,因为她哥哥一直与父母同住,所以他们一星期至少聚会三四次。逢年过节,大家在外野炊,带着孩子,包着饺子,切好水果,开心地爬山、泡温泉、打麻将,日子过得好幸福。前两年,父母相继离世,她消沉了很长时间。她说,她经常一开车就开到父母居住的地方,到了门口,突然想起,父母都不在了,只有大哥大嫂住这里,她鼻子很酸,觉得进去也没什么意思了,然后调头回家。

她告诉我,以前父母在,每星期都想着要去看望父母,去父母家就像在自己家一样随意,穿着睡衣、拖鞋到处走。现在,父母家已成哥嫂家,去了,也不知讲什么,偶而一次家庭聚会,也没以前那样牵挂而畅所欲言了。她说,人生少了乐趣,没有父母的日子,自己时常很孤独,时常回忆父母,有时想着想着泪就流了下来。



还有一个朋友,在珠三角工作,她有三个哥哥。逢年过节,她带着老公孩子回父母家住,哥嫂相继回来,大家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父母过世后,房子已出售出去,她回来只能住宾馆,与哥嫂之间总有太多客套话,她渐渐不回来。三个哥哥同在一个城市,来往愈发少了,连家族微信群互动也越来越少。年三十,几兄妹都去了外家过节,聚会基本没有。她叹口气,说父母不在了,家也散了。

我们总在感叹世态炎凉,其实很多时侯,我们自己也将自己困在局里了。父母总有老去那天,总要离开我们,当父母淡出我们的生活圈子,我们还有兄弟姐妹,还有很多的亲情存在。我们应主动打破僵局,主动约自己的亲人聚会,像父母在世一样。我们也应主动营造父母在世的样子,与自己兄弟姐妹畅所欲言,这时家庭的老大就应承担父母的角色,长兄为父,将家的凝聚力发挥出来,让兄弟姐妹有一个休憩的港湾。

说起这话,心中真是隐隐作痛,我父亲在2014年去世了,现在还有80岁的母亲,母亲和弟弟在一起。

由于我一直在外地工作,成家后,探亲假也是有限,和父母是聚少离多。在父亲去世之前,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身体很糟糕,因此,好几年没回老家探亲,后来接到父亲病重并即将离世的消息,我回到老家,当时看到父亲奄奄一息的样子,我十分难过。我在家伺候了父亲半个月,父亲就走了,也算尽了一点孝心。

父亲去世后,母亲和弟弟一家在老家农村生活,我就觉得,要是哪天母亲也去世了,我还能回到老家吗?没有父母的家乡还有我的家吗?如果我回去,是住在弟弟家还是妹妹家呢?想着想着,自己哭了起来。所以,自从父亲去世后,我每年都要回老家去陪母亲两三个月。要不是在东北还有孩子没成家立业,我真的想天天陪在母亲身边。

现在想想,如果母亲去世了,我还有必要回去吗?不是说对弟妹们没有感情,而是没有父母在把儿女聚拢到一起,因为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就因为父母这根纽带的链接。一旦这根纽带没了,要想聚拢就难了,想到这里,真的好难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