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是如何进行循环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产业资本循环的含义:产业资本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第一阶段 :即购买阶段
  资本家首先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完成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形态变化。如果以 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这一阶段的资本运动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公式其中 G-W,本来只是一般商品流通行为,它之所以会成为产业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是因为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种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资本价值增殖的源泉。 G-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最重要的条件。G-Pm所以必要,只是为了实现从G-A中购买的劳动量。在 中,货币资本所购买的商品不仅在质的方面分割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且在量的方面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即要求所购买的生产资料数量不仅能够吸收劳动者提供的必要劳动,而且必须足以吸收劳动者所提供的剩余劳动。购买行为完成后,资本循环便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即生产阶段
  资本家把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完成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资本循环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中带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预定的物质变换,生产出一定量的商品。新生产出来的商品,不仅在物质形态上跟原来的生产要素不同,而且价值量也增大了,因为其中包含了剩余价值。如果以 P代表处于生产领域中的生产资本,用虚线表示生产过程的进行或流通过程的中断,用W′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那末这一阶段的公式是: 公式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任何社会都必需的生产要素,在这里,它们之所以构成生产资本的物质内容,是由于二者结合的特殊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和生产资料是分离的,只有通过资本家对劳动力的购买,劳动力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从事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三阶段:即出卖阶段
  资本家把工人生产出来、并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卖掉,完成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变化。如果用W′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用G′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货币,则出卖阶段可用公式表示为:W′-G′。从商品转化为货币,本来是一般的商品流通行为,它之所以成为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因为它和剩余价值的生产阶段紧密相连,W′在进入流通过程之前已经包含了剩余价值。对于资本主义再生产来说,出卖阶段是一个关键性的飞跃。如果这个飞跃不能成功,即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或不能全部卖掉,商品资本就不能顺利地转化为货币资本,资本循环就会中断或受到阻碍,再生产过程就会遭到破坏。在这一阶段,商品的出售速度和数量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出售的速度不同,同一资本价值就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作为产品形成要素和价值形成要素起作用,再生产的规模也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扩大或缩小。在这里,出售商品的数量,成为决定性的事情。这是因为,商品资本作为已经增殖的资本承担者,从数量上讲必须全部完成形态变化,才能全部实现剩余价值。为了使商品尽快地全部卖掉,资本家必须使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符合社会需要,这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中是难以全部实现的。循环的这个阶段结束后,资本价值又回到原来的货币形态上,不过终点的货币G′大于预付的货币 G。资本循环返回到货币形态后,又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