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外和体制内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体制内工作是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中起主导作用的部分。体制外工作是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中不起主导作用或者边缘的部分。

体制内泛指公务员、国企编制内员工或国家管理阶层家属等代表国家权力或依靠国有资产获得收益的群体。体制外是指没有编制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的人或除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和政府机构人员外的所有人。

例如,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员多少,上级都有一定的编制定员。如一所中学,上级编制100人正式职工。而中学实用120人,就有100人是编制内的人员,20人是编制外的人员。这“20人是编制外的人员”就是体制外人士。



体制的分类:


1、政治体制


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和制度,简称政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


2、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


3、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9

1、体制内就是指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部分。泛指公务员、国企编制内员工或国家管理阶层家属等代表国家权力或依靠国有资产获得收益的群体。体制内的优势,更多表现出的是工作的稳定性、福利的优厚性、社会的主导性。

2、体制外就是指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中不起主导作用或者边缘的部分的一部分。例如打官司,参加议会竞选来表达自己政治诉求。



体制内历史沿革

“体制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政府最为典型,处于核心圈,事业单位处于中间状态,而国有企业则处于最外围。进入新世纪,国企改革不断深入,“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量国企职工被推向体制外。

留在体制内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公共事业领域、资源垄断领域的国有企业。在这些国企中比较特殊的群体是国企高管。领导还保留着行政级别,属于体制内,下面的员工则属于体制外。行政机关的司机、保安、保洁等后勤岗位也逐渐从体制内剥离出来,有的还采取了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体制内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体制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