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篡唐后,将自己的国号定为“周”?

如题所述

武周(690年-705年),是武则天建立的朝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获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前后正式掌权二十三年。武则天是该朝代唯一的皇帝。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

684年九月,太后废黜中宗为庐陵王,立中宗弟豫王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改嗣圣元年为光宅元年,改洛阳为神都,由太后临朝改制。唐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六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公元690年(大唐永昌二年)的秋天,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登基称帝,定国号大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自己加尊号为圣神皇帝。

把睿宗改为皇嗣,赐姓武。于神都洛阳立武氏七庙,改置社稷。改载初元年为天授元年,史称武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洛阳上阳宫去世,享年82岁。

国号,即国家的称号,或者说是一个朝代的名称。改朝换代,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开创者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国号如何确立,有什么来头和讲究,是每一个开国之君建国登基前,必须提前考虑和解决的政治问题。

中国历朝的国号都有含义,有的以称帝之前的封爵为国号,比如汉朝、隋朝,唐朝等;也有的以建国者姓氏为号,比如春秋末期的韩赵魏三国,以及南北朝时期的陈朝;还有的因字义特殊所以用以国号,比如元朝的“元”,便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之意,而清朝的“清”字则取五行中的水克火之意(明朝的“明”五行属火)。那么,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为何定自己的国号为“周”呢?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三日,侍御史汲人傅游艺“帅关中百姓九百馀人诣阙上表,请改国号曰周”,随即“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馀人,俱上表,如游艺所请”。九月九日,武则天正式甩开膀子,“御则天数,赦天下,以唐为周,改元”(《资治通鉴》),标志着大唐的覆亡和大周的诞生。

傅游艺在当时只是一个低级官员,他奏请“改国号曰周”,不仅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和提拔,还得到了六万多人的响应。可见,武则天“以唐为周”的想法已提前被众人获知,大周的国号早已内定,只是没正式宣布而已。

在唐代以前,真正天下安定、国祚久远的,只有周、汉两个朝代。唐太宗治世崇汉法,武则天改朝换代,不能再走唐帝的老路,她只能另辟渠道,即崇周复周。周国祚最长的朝代,前后共八百年春秋,远远超过其他朝代。霸气的武则天将国号定为“周”,原因之一就是想沾一下周朝长命的运气。而且,“周”字意义美好,既有周到、周密、周详、端正、完备之意,也有忠信之意;从字型上看,“周”字外有广阔而坚固的壁垒,内有土地和人丁,这无疑是统治者最需要的。用“周”字为国号,寓意吉祥美好,天下周全,国祚长久。

另外,武则天自幼喜读史书,尤其欣赏周文化,在她摄政之后,更是对周朝的典章制度推崇备至。在她的统治中,处处可见周朝风格,比如她就曾按照《周官》中的记载,将三省六部中的门下省改为“鸾台”,中书省改为“凤阁”,天、地、春、夏、秋、冬等;并且仿照周公在洛邑兴建明堂的做法,也在洛阳建造明堂,以宣明自己要复兴周礼的决心。再如她实行周正,以十一月为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以正月为一月。这些改革,不是凭空杜撰,其依据就是周官、周礼、周文化,是武则天自幼或入宫为才人以来有意识学习《周礼》后,对周礼的继承和创新。因为对周文化的向往,武则天在得势后,也让其家族往周字上靠拢。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生前为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死后赠礼部尚书,谥曰定。武则天当了皇后不久,便怂恿唐高宗李治追封武士彟,“高宗永徽中,以士彟仲女为皇后,故崇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新唐书·武士彟传》),谥忠孝。注意周国公中的“周”字,这应该就是武则天的杰作。从此,应国公武士彟成了周忠孝公武士彟,武家就此跟“周”字扯上了边,这也是日后武周帝国国号的白纸黑字的法定来源。

武氏,在当时算不得高门望族。骆宾王称武则天“地实寒微”,突厥可汗称武氏“小姓”。为了把武氏的门楣抬高,武则天将《氏族志》改为《姓氏录》,把武氏说成了是周天子的后人。首先,她将自己父亲武士彟(音约)的封号由应国公改为周国公。

然后,将武氏与周朝强行建立联系:新旧《唐书》载,传说武氏据《姓纂》记载,武则天的武姓来源于周平王之子,周平王小儿子的手中有形似“武”字的手纹,所以不但他自己以武为名,后来他的子孙也以武为氏。而武则天自认为是周平王的第40代子孙。武士彟便是周天子的后人,故应封为周国公,武则天自然也是周天子的后人,故武则天定国号为“周”。当然,这纯属武则天为证明登基合法性而做出的杜撰,同时,此举还能让武则天摆脱自己出身文水小姓的尴尬,摆脱高门世族的歧视。

总之,一个“周”字,解决了诸多问题。从崇周开始,武则天就喜欢上了“周”这个字,并在政治上、门楣上向“周”字贴近靠拢,直至将其立为国号。称帝前,武则天追尊其父为“周忠孝太皇”;称帝后,武则天自称大周皇帝,立周祖七庙,其中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周平王少子为“睿祖康皇帝”,其父为“太祖孝明高皇帝”,把武周打造成姬周的翻版。时代是进步的,不合时宜的东西注定被淘汰,当年王莽篡权后不切实际地复兴周礼,败得很惨,武则天无疑是重蹈了王莽的覆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4
做为女天子,武则天内心是敏感的。做为通过宫斗上位的皇帝,武则天深怕自己不能服众。为此,武则天必须给自己粉饰一番,用以闪亮登场。把自己的祖先附会到享国八百余年的周文王,无疑是更具说服力的。
第2个回答  2020-12-14
因为武则天当时非常的厉害,她认为自己作为第1个女人做皇帝应该拥有更高的地位。
第3个回答  2020-12-13
一是为了显姓氏,掌握根本。武则天以周氏后裔自居。二是表示要效法古代盛业,创造新的奇迹。以“大周”为号,也是为了表明自己承周律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