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说不要打孩子骂孩子,要给孩子讲道理,为什么现在连讲道理都不让了呢?
看尹建莉老师的微博写到:
“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3种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3种育儿方法恰恰却是家长们身体力行运用得最为炉火纯青的。”
所谓的“道理”是我们把生活经验高度浓缩后的总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道理都适用于所有人,一代人和一代人的“道理”都不同,更不要说成年人的道理用在孩子身上是否适用了。
就先不说孩子了,成年人哪个不知道熬夜有害健康,不还是无法控制自己。成年人比孩子智力水平要高,比孩子能更清晰地认知到熬夜的危害,但还是会美其名曰“我熬的不是夜,是自由。”
看到了吗,比起熬夜带来的危害,它能带来的好处是更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从别的地方获得这种好处,还不需要伤害身体健康,那肯定就不会再熬夜了。
所以不仅给孩子讲道理没用,给成年人讲道理也没用,不然你说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给每个社区多配几个宣传委员,天天给大家灌输正确价值观就好了啊。你妈妈劝你早睡早起的时候,你觉得她唠叨,不尊重你的生活节奏。那你劝你孩子早睡早起的时候怎么就那么理直气壮呢?
你妈妈劝你,和你给你孩子讲道理,同样都是强行“以理服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强制进行价值观输入,不能谁年纪大谁就有理吧?那大家肯定就会问啦,那不能讲道理,孩子怎么能懂道理呢?那以后岂不是会成长为一个无法无天的人?
你有没有想过,能够让你记在心里的道理根本不应该是你从别人那里听到,然后就学会然后去遵守的,而应该是我们从生活的实践中获得的一种真的能够带给我们好处或者让我们避免伤害的常识。
比如,到饭点儿了就该吃饭,那是因为你的胃排空的时间刚好就是那么久,不吃的话会饿,饿的感觉不舒服。到了晚上就要开始睡觉,那是因为到了晚上大脑就会分泌褪黑素,就会感到困倦,不睡觉就会疲惫甚至心情变差。这些都是人最基础的生理反应。
如果有哪天孩子胃口不好,上一顿吃多了,或者运动量不够,那饭点儿了就是会不想吃,这是不懂道理吗?如果午觉睡了太久,或者晚上睡觉前太兴奋,就是会睡不着,这是不懂道理吗?换句话说:这种时候讲道理有用吗?什么情况下成年人会饿了也不吃饭,那一定是减肥的时候,因为这时瘦下来更重要。那什么时候孩子会饿了也不吃饭,排除生理原因后,多半是为了反抗大人的控制,我宁可饿着、难受着也要坚持我的事情我说了算,我说不吃就不吃。困死也不睡觉的同理。
这种时候如果大人能够真的做到尊重孩子,不控制,孩子察觉到你是真的不控制了以后(不是为了让他好转而装作不控制)会逐渐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节奏。同时如果你一直要和孩子较劲,非要把他“掰过来”,那他也会一直和你较劲,时间长了可能就真的影响身体了。
就好比青少年和成年人中的厌食症或者贪食症很少有单纯因为生理原因引起的,给这类病人做心理治疗,到后面会发现都是他们的和情绪、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有关。
说完这些比较基础的生理常识,再来讲讲生活中互动的问题,比如孩子见了人不愿意问好,这是最典型的会被说成是不懂道理的情景。
而事实是,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不愿意叫大人,因为不熟,不认识,没有情感连接,小孩子也没有和这些人交往的社交需要,那他为什么要见人就问好?
孩子见人不愿意打招呼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可以自己和亲戚、朋友打招呼,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的他遇到熟悉的人也会打招呼,因为他看到你们这么做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他就也愿意和自己的朋友去练习打招呼,因为这是一件会让彼此都开心的事情。
每一项被大家认可且推崇的社会行为都是因为有相对应的好处,你只是给孩子讲你要这样做,但并不给他展示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没有说服力。
并且,道理讲的多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会越来越厌恶这件事。你天天跟孩子说你要懂得谦让,懂得分享,孩子就会越来越讨厌分享,因为这只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指挥,不是教育。
大人跟孩子讲道理其实是一种极其偷懒的教育方式,就像一个老师讲课就是在那里照着书念一样。如果一遍一遍地讲道理就能够让孩子获得那些好的品质,避免那些不好的行为,那就让孩子天天背学生守则就好了,还要家长干嘛?还要老师干嘛?
身教永远重于言传,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为人处世的方式、你的性格孩子都看在眼里,且不加拣择的在模仿,这远比你告诉了他什么是正确的更重要。
一定会有读者问:“那你总是在说不能怎么做,那我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应该怎么做很简单:大人自己好好学习,好好挣钱,然后尊重孩子,爱孩子,这就够了。我之所以一直在说不能怎么做,就是向大家展示什么是错误的“爱”和“教育”,一般来说能够尽量避开这些雷区,那你做的就很可能是正确的。
当然,还有些十分有灵性的家长不需要这些具体的指导,就能做到:管好自己,尊重孩子,尽量给孩子提供资源,这类家长其实也不需要什么育儿指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