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常见病虫害症状

如题所述

槐树原产于中国,又叫中华槐,国槐。
国槐,耐寒、抗旱、喜阳光、耐烟尘,寿命长等特点,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是良好的绿化树种,常作行道树。成为我国北方大多数城市行道绿化首选树种,同时也许多城市的市树,为环境绿化美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一些害虫大量危害国槐树,造成不少国槐树叶掉光吃秃,甚至危害致死,不但影响了树势,还严重影响了当地绿化效果。
国槐常见病虫害种类
一、国槐尺蠖

国槐尺蠖成虫

国槐尺蠖幼虫

1年发生3至4代,第一代幼虫始见于5月上旬,5月下旬、7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各代幼虫危害盛期。以蛹在树木周围松土中越冬,幼虫及成虫蚕食树木叶片,使叶片造成缺刻,以第二代危害最为严重,整棵树叶片几乎全被吃光。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时,常吐丝下垂,随风飘移,或下树转移危害。
成虫发生期用诱虫灯诱杀成虫,控制产卵量;幼虫危害期喷灭幼脲、苦参碱等药控制危害。
二、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成虫及卵块
未扩散前群集美国白蛾幼虫
美国白蛾老熟幼虫

美国白蛾具有食性杂,危害严重,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对象,我国两种极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危害300多种阔叶树。1年发生2~3代,第一代幼虫见于5月上旬,5月下旬、7月下旬和9月中旬为各代幼虫危害盛期。幼龄幼虫吐丝缀叶,群居其间取食,受害叶片仅留叶脉,远看成白色的网幕。5龄后幼虫爬出网幕分散取食,受害叶片呈缺刻或网孔状。并爬至老树皮下、树洞、树下表土层、房屋周围砖瓦堆、柴垛和其他物品的缝隙内越冬,或被带至远处。
成虫发生期用诱虫灯诱杀成虫,控制产卵量;幼虫危害期喷灭幼脲、甲维 盐、苦参碱等药控制危害,幼虫化蛹期释放天敌周氏啮小蜂防治。

三、国槐叶柄小蛾

枝干内危害状

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树皮缝隙或种子越冬,各代幼虫危害期为6月上旬、8月上旬,8月第2代幼虫发生期危害最为严重,幼虫多从复叶叶柄基部蛀食危害,初孵幼虫寻找叶柄基部后,先吐丝拉网,以后进入基部为害,为害处常见胶状物中混杂有虫粪。有迁移为害习性,一头幼虫可造成几个复叶脱落。造成树木复叶枯干、脱落,严重时树冠出现秃头枯梢。
成虫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将槐小卷蛾性诱捕器悬挂在树冠向阳面外围,诱杀成虫;幼虫危害期选用鱼藤酮、吡虫啉、甲维盐、苦参碱、印楝素等药剂防治。

四、小线角木蠹蛾

幼虫在枝干内危害

幼虫在树干上危害状

主要为害树龄大,树势弱的国槐树,每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树的枝干内越冬,从3月中旬开始幼虫在树干内蛀食为害至10月上旬。6-8月为成虫发生期,成虫羽化时,蛹壳半露在羽化孔外。幼虫喜群栖为害,往往造成树干的千疮百孔,甚至整株枯死,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绿化美化效果。
由于该虫成虫颜色与树皮颜色相似,病虫调查中不易发现,羽化期不整齐,故喷洒药剂很难达到防治效果。幼虫孵化后很快便进入树木的木质部蛀食,危害初期树木被害状不明显,不易察觉,一旦发现排粪孔有碎木屑和粪便排出,往往已造成枯枝,此时幼虫多已蛀入髓部,不易挖除,多个虫道贯通相连,注射药剂很难到达虫体。且该虫常几十头群集在蛀道内危害,如不加以控制,一至两年便会造成枝干折断。故防治困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幼虫一般危害胸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主干和分支点均有,有伤口弱树、单一树种大面积栽植和行道树受害较重。幼虫孵化后蛀食韧皮部,一段时间后进人木质部为害。幼虫危害期较长,自7月至11月。从排粪孔处排出细碎黄褐色木屑和虫粪。
幼虫蛀食花木枝干木质部,常常几十至几百头群集在蛀道内为害,造成千疮百孔,与天牛为害状有明显不同(天牛1蛀道1虫),木蠹蛾蛀道相通,蛀孔外面有用丝连接球形虫粪(天牛排粪为分散锯木屑状)。幼虫孵化后先危害植物的韧皮部,然后为害木质部,虫体暴露在树干外的时间较短,幼虫栖息取食在木质部,虫道较深,因此,一般方法药物很难接触虫体,防治非常困难;并且这种钻蛀性的害虫对树体为害非常严重,由于虫为害植株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破坏了树体的输导系统,阻止了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有机养分在韧皮部的运输,一旦水分、营养运输被阻断,植物容易失水萎蔫,干枯,发黄,树体内的孔洞极易造成风折枝,危害严重时树皮环剥,全株死亡,就木材的利用上来讲,也影响了木材的品质。
成虫期利用黑光灯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幼虫危害期采用过内吸药液注射、熏蒸药片堵孔、毒扦插孔等方法。

五、锈色粒肩天牛

成虫树干上成虫羽化孔

两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钻蛀危害,每年3月上旬幼虫开始活动,成虫羽化从6月上旬至7月上旬,产卵期从6月下旬开始延续到9月中旬。蛀孔处悬吊有天牛幼虫粪便及木屑,被天牛钻蛀的国槐树势衰弱,树叶发黄,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秋、冬季至成虫产卵前,树干涂白粉剂加农药涂于树干基部(2米以内),防止产卵,可加入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防腐烂,做到有虫治虫,无虫防病。同时,还可以起到防寒、防日灼的效果。幼虫危害期虫孔注药。幼虫危害期(6-8月),用小型喷雾器从虫道注入防蛀液剂,也可浸药棉塞孔,然后用粘泥或塑料袋堵注虫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2
国槐又叫槐树、家槐,为豆科槐属乔木,原产我国,其生长速度较快,对各种类型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夏未秋初可观花,花期较长,也是优质的蜜源树种。

虫害:

1、起油汗:害虫是蚜虫,春季萌芽后出理蚜虫,用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喷施效果很好。

2、蚧壳虫危害,可以用农药“蚧虱灵”或者“阿维菌素”等喷雾防治。

病害:

1、白粉病:先修剪,把生病的枝条修剪掉。发病初期喷洒0.2~0.3度石硫合剂,每半月一次,每次1500公斤/公顷,坚持喷洒2~3次,炎夏可改用1%波尔多液。此外,白粉病流行季节,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0%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15%粉锈宁800倍液喷施。

2、黄化病:病因较多,土壤板结积水的话要注意排水松土,叶面喷硫酸二轻钾和硫酸亚铁可减轻症状。缺硫、缺氮、缺铁都会导致叶子黄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缺铁较常见,防治方法是用0.5%硫酸亚铁+0.05%柠檬酸水溶液或2%硫酸亚铁+0.2%柠檬酸+3%尿素+0.02﹪赤霉酸水溶液+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3、枯叶病:主要是虫害原因导致的,天牛最常见,用敌百虫效果较好。

4、褐斑病、炭疽病、缩叶病:主要是感染了病毒,一是注意杀死传播的寄主飞虫,二是剪掉所有的感病枝条,集中烧掉。病发期间可喷洒硫酸钢、石灰水溶液,比例为1:2:150。炭疽病在发病前可喷50%甲基托布津800。l000倍稀释液防治。

3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3.1 溃疡病

由镰孢菌引起的国槐溃疡病,多发生在2~4年生幼树的绿色主干及大树的1~2年生小枝上。病害发生初期,枝干上出现黄褐色水渍状圆形的病斑,而后扩展成梭形,较大的病斑中央略下陷,有洒糟味,呈典型的湿腐状,大约经过20天左右,病斑上出现橘红色分生孢子堆。病斑常可环切主茎,导致上部枝条枯死。若病斑尚未环切树干,则病斑多能于当年愈合。3月中旬至4月末为发病盛期,至夏初进入生长旺季时病害逐渐停止发展。

防治方法:1.在起苗、假植、拉运、栽种等人为操作中中尽量减少苗木失水率,尽可能使树皮膨胀度不降至85%以下,便能有效地减少发病。2.及时清除病枝、枯枝,刮除病斑涂药保护。3.在病害初发期,树干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剂8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

3.2 白粉病

白粉病为真菌病害,多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也发生在幼果和嫩枝上。受病部位出出一层白色的粉状物,故称白粉病。后期在白粉层上慢慢出现散状的、针头大小的黑色颗粒状物,甚至连片,上覆灰白色霉层。若不及时清除和治理,病原菌(真菌)寄生在植物体上越冬,北方地区7~8月为发病盛期,以秋后为重。

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生病的枝条,并销毁。2.发病初期喷洒0.2~0.3度石硫合剂,每半月一次,每次1500公斤/公顷,坚持喷洒2~3次。3.盛发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3.3 黄化病

病因较多,若土壤板结积水,要注意排水松土。缺硫、缺氮、缺铁都会导致叶子黄化,叶面喷硫酸二氢钾和硫酸亚铁可减轻症状。

防治方法:用0.5%硫酸亚铁+0.05%柠檬酸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或将0.75%的硫酸亚铁溶液缓缓注入树干。

4 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4.1 国槐蚜虫

国槐蚜虫每年发生代数各地不同。北方地区一般可发生10多代,以卵在树木枝梢或芽腋下越冬,次年3月随着温度升高,越冬卵开始慢慢孵化。随着花木发芽,先群集在嫩芽上吸取汁液危害,等叶子展开初始,又转害吸食嫩叶。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繁殖迅速,并产生有翅蚜,虫口密度明显上升,6~7月国槐树上危害最为严重,受害叶子向背面卷曲,同时诱发煤污病。10月中下旬气温逐渐降低,早晚温差增大,虫口密度下降,11月起迁至温暖处或在树根周围的杂草根际等处越冬,少量以卵越冬。

防治方法:1.秋冬喷石硫合剂,消灭越冬卵。2.发生量大时,可喷洒40%氧乐果+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g,兑水150kg。

4.2 国槐尺蠖

国槐尺蠖又名槐尺蛾,幼虫俗称“吊死鬼”,是国槐的重要害虫,当其它食料不足时常将槐嫩叶食尽,影响树木正常生长。1年3~4代,以蛹在树木附近4cm左右深的松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进入羽化盛期,5月上、中旬第1代幼虫孵化为害,6月下旬第2代幼虫孵化为害,8月上旬第3代幼虫孵化为害,9月份入土化蛹过冬。幼虫期食痕呈网状。幼虫受到外界惊吓时立即吐丝下垂,过后再攀爬上去继续啃食;也可吐丝下垂随风漂移扩散,故称“吊死鬼”。

防治方法: 狠抓第1代, 挑治2、3代。1.在幼虫期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敌敌畏乳油。2.在羽化盛期喷洒1%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绿色威雷200倍液。

4.3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为国际重要检疫对象。该虫食性极杂,寄主植物达到300多种。1年2~3代,以蛹结茧在老树皮下、地面下枯枝落叶和表土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中旬至7月份第1代幼虫为害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2代为害期。幼虫孵出不久即吐丝结网,群聚于网内将叶面吃成筛网状。虫发生多时,受害树叶全部吃光,留有网幕挂在树上,严重时使树木枯死。成虫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1.在3龄前幼虫期喷洒BT+美国白蛾病毒防治。2.幼虫为害期,喷洒3%的高渗苯氧威乳油1000~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3.对高大树木采取树干基部打孔注药的方法进行防治。
第2个回答  2020-10-22
国槐又叫槐树、家槐,为豆科槐属乔木,原产我国,其生长速度较快,对各种类型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夏未秋初可观花,花期较长,也是优质的蜜源树种。

1 形态特征

国槐,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褐色,呈纵状裂纹,当年生小枝绿色。无顶芽,侧芽为柄下芽,一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7,具短柄,卵形至披针形状卵圆形,顶端尖,基部圆或宽楔形,背面苍白色,被平伏毛;托叶钻状,早落。圆锥花序顶生,花冠白色或淡黄色。荚果串珠状,长2.5~8厘米,肉质不裂。种子1~6粒,肾形,幼期淡黄绿色,成熟深棕色。花期6~8 月,果期8月下旬~10月。

2 生长习性

国槐幼年稍耐荫,长大后喜光。在干冷气候条件下适应性也较强,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及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上长势最为旺盛,对中性、石灰性和微酸性土质均能适应,在轻度盐碱土(含盐量0.15%左右)能正常生长,但在长期缺水、贫瘠或低洼积水地生长不良。对SO2 CL2 HCL及烟尘等抗性较强。5~7年开始开花结实,种子萌蘖繁殖。深根性,抗风性强,生成较快。

3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3.1 溃疡病

由镰孢菌引起的国槐溃疡病,多发生在2~4年生幼树的绿色主干及大树的1~2年生小枝上。病害发生初期,枝干上出现黄褐色水渍状圆形的病斑,而后扩展成梭形,较大的病斑中央略下陷,有洒糟味,呈典型的湿腐状,大约经过20天左右,病斑上出现橘红色分生孢子堆。病斑常可环切主茎,导致上部枝条枯死。若病斑尚未环切树干,则病斑多能于当年愈合。3月中旬至4月末为发病盛期,至夏初进入生长旺季时病害逐渐停止发展。

防治方法:1.在起苗、假植、拉运、栽种等人为操作中中尽量减少苗木失水率,尽可能使树皮膨胀度不降至85%以下,便能有效地减少发病。2.及时清除病枝、枯枝,刮除病斑涂药保护。3.在病害初发期,树干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剂8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

3.2 白粉病

白粉病为真菌病害,多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也发生在幼果和嫩枝上。受病部位出出一层白色的粉状物,故称白粉病。后期在白粉层上慢慢出现散状的、针头大小的黑色颗粒状物,甚至连片,上覆灰白色霉层。若不及时清除和治理,病原菌(真菌)寄生在植物体上越冬,北方地区7~8月为发病盛期,以秋后为重。

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生病的枝条,并销毁。2.发病初期喷洒0.2~0.3度石硫合剂,每半月一次,每次1500公斤/公顷,坚持喷洒2~3次。3.盛发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3.3 黄化病

病因较多,若土壤板结积水,要注意排水松土。缺硫、缺氮、缺铁都会导致叶子黄化,叶面喷硫酸二氢钾和硫酸亚铁可减轻症状。

防治方法:用0.5%硫酸亚铁+0.05%柠檬酸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或将0.75%的硫酸亚铁溶液缓缓注入树干。

4 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4.1 国槐蚜虫

国槐蚜虫每年发生代数各地不同。北方地区一般可发生10多代,以卵在树木枝梢或芽腋下越冬,次年3月随着温度升高,越冬卵开始慢慢孵化。随着花木发芽,先群集在嫩芽上吸取汁液危害,等叶子展开初始,又转害吸食嫩叶。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繁殖迅速,并产生有翅蚜,虫口密度明显上升,6~7月国槐树上危害最为严重,受害叶子向背面卷曲,同时诱发煤污病。10月中下旬气温逐渐降低,早晚温差增大,虫口密度下降,11月起迁至温暖处或在树根周围的杂草根际等处越冬,少量以卵越冬。

防治方法:1.秋冬喷石硫合剂,消灭越冬卵。2.发生量大时,可喷洒40%氧乐果+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g,兑水150kg。

4.2 国槐尺蠖

国槐尺蠖又名槐尺蛾,幼虫俗称“吊死鬼”,是国槐的重要害虫,当其它食料不足时常将槐嫩叶食尽,影响树木正常生长。1年3~4代,以蛹在树木附近4cm左右深的松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进入羽化盛期,5月上、中旬第1代幼虫孵化为害,6月下旬第2代幼虫孵化为害,8月上旬第3代幼虫孵化为害,9月份入土化蛹过冬。幼虫期食痕呈网状。幼虫受到外界惊吓时立即吐丝下垂,过后再攀爬上去继续啃食;也可吐丝下垂随风漂移扩散,故称“吊死鬼”。

防治方法: 狠抓第1代, 挑治2、3代。1.在幼虫期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敌敌畏乳油。2.在羽化盛期喷洒1%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绿色威雷200倍液。

4.3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为国际重要检疫对象。该虫食性极杂,寄主植物达到300多种。1年2~3代,以蛹结茧在老树皮下、地面下枯枝落叶和表土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中旬至7月份第1代幼虫为害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2代为害期。幼虫孵出不久即吐丝结网,群聚于网内将叶面吃成筛网状。虫发生多时,受害树叶全部吃光,留有网幕挂在树上,严重时使树木枯死。成虫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1.在3龄前幼虫期喷洒BT+美国白蛾病毒防治。2.幼虫为害期,喷洒3%的高渗苯氧威乳油1000~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3.对高大树木采取树干基部打孔注药的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