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加班和996的年轻人,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选择体制内工作吗?

如题所述

公司刚来了个97年的小伙子,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说到了找工作的话题,那个小伙子说:“我来这里工作纯粹是看上了这里双休和不加班来的。”

我们对于这个回答,既觉得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是啊,现在的年轻人找工作高薪已经不再是第一考虑因素了,舒服,不加班,不被996压榨就是他们找工作的首选考虑因素。

这不回想起公务员考试,想到当时好朋友阿文一考完就给自己发了句消息:“今年看来是考不上了,明年再来吧。”

阿文大学毕业于一所211学校,其实刚毕业出来工作的前两年,考公务员压根就不是他的职业目标,那时候他只想进互联网大厂,拿着令人羡慕的高薪,同时也希望能用大公司的环境去快速提升自己。

但是2020年不是因为来了疫情,再加上一刷手机,动不动就是996加班压榨,大厂优化高龄员工,以及身边的好朋友对于大家眼里看似是好工作的吐槽和埋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上岸,让原本对于体制内工作无感的他,瞬间感受到了莫名的危机感。

每天看着公司的人走了又换,换了又走,虽然还没轮到自己,但是越来越觉得体制内的工作是自己目前最好的选择。

虽然国考没考上,但是阿文还是想抓住一切能上岸的机会,他打算去尝试一下省里的省考,毕竟都有这样的想法了,如果不去试一试的话,会给自己留遗憾。

2020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很吓人,竞争很激烈,一个岗位平均有61个人来和你竞争,而回到4年前,这个竞争也只有33:1,整整翻了2倍,可见背后大家对于稳定工作的趋向性越来越大。

从刚开始的社畜,互联网人,大厂人,再到打工人,内卷,再到现在的铁饭碗等,职场热词的改变,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在年轻人在找工作时候的内心需求和择业观,很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越来越多曾经嘴上说着挑战自己的那些人,都把目光瞄准了体制内的工作。

体制内工作这条路,越来越拥挤

国内顶尖高校北大的毕业生有超过75%的人选择了体制内的工作,体制内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度被认为是那些学历一般,普通二本学生的主战场,如今,高学历的高材生也逐渐参与到这场角逐中来,对于求职个体来说,无疑是加剧了竞争。

在阿文上大学那会儿,其实身边不少的朋友没毕业之前就已经朝着体制内工作方向做准备了,越来越多的人毕业的时候不会因为一时头脑发热,为了所谓的目标和理想,一头扎进北上广这样和现实距离太遥远的城市。

相反,很多人把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当作了工作的第一首选。

在大厂工作两年的阿文,平时和朋友聚会的时候也能听到不少大家对于体制内工作的讨论,“近年来体制内工作待遇不断提高,工作不累,收入不低,还能有自己的时间。”这样的话近几年在阿文的耳边和朋友圈能听到不少。

身边的朋友也劝阿文早点转行,“听说你要买房在这里安家,那么体制内工作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是最合适也是最有保障的。”这是朋友对阿文的劝说,因为互联网行业熬人,都是在拿身体健康换钱,而且这个行业有明显的年龄门槛,到时候到了岁数,人家一脚把你踢开,你哭都没地方哭

虽然互联网行业有相较于传统行业高工资起点,但是其实体制内工作的工资其实也并不低,而且在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2019年人均年薪9万多,平均每个月的工资有将近8000块。

试问,去体制外的工作,对于多数人来说能拿到这样的工资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时候,真的想说体制内真香。

走向体制内工作的这条路上,同行者越来越多了,但是道路就这么宽,这就意味着必定有人会被挤下去。

拒绝996的年轻人,多数走向了体制内

从拒绝996和007,从拒绝内卷开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考公希望进入体制内工作的队伍。

最早关于996的说法来源于互联网行业,对此官方的解释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本身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却渐渐演变成了一个行业甚至整个职场的一种企业文化,不加班就不是好员工,不能接受加班我们就不会用你。

更有甚者,用看似关怀员工的举措,什么免费夜宵,免费夜班接送,加班打车报销等,实际上就是为了把996这种加班文化做实,让员工打心底里认为,996就是公司的一种常态化制度,就是行业的一种标准。

不仅如此,一些人还高调宣称996队伍员工来说是一种福报,其实背后就是资本家为了节省成本,让员工发挥最大价值的丑恶嘴脸。

如今看来,996早已不是互联网行业的专属标签,各个大中小企业都有996加班的公司企业潜规则。

原本一些没有什么加班必要的公司,为了彰显企业所谓的一种奋进精神,为了彰显企业的努力向上价值观,为了展示员工的勤奋努力,为了营造加班而加班,渐渐演变一种病态的状态。

除了加不完的班,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逼着年轻人走上稳定这条道路。

疫情加剧了体制外工作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老板很有可能会因为公司的成本原因,明天早上一来就可能宣布人员结构调整。

可能那个被迫离开的暂时不是你,但是你不能保证明天坐在你工位上的还是你自己,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和焦虑会始终围绕着你,让你没办法心安。

疫情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原来大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一点抵抗风险的能力。

相比传统行业不稳定,特殊行业有门槛,淘汰率高的不稳定因素,收入不低,风险不大,待遇还可以的体制内工作,确实称得上是年轻人当下最好,最有性价比的工作。

选择稳定,不等于放弃努力

有人说,一旦选择稳定的工作,就等于放弃了其他可能的机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绝对。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又是当初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呢?

大家对于体制内工作的印象大都应该是这样的:

“单调单一的工作,一眼能看得见的未来,感觉已经提前过上了养老的生活。”

甚至网友们用这样的话来形容体制内的工作:

“如果你不想努力了,那就选择考公上岸吧。”

但是,进入体制内了以后,真的可以不用努力了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朋友佳豪这两年刚刚考公上岸,做了一名乡村公务员,平时的工作就是为大家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群众提出的问题。

大家看上去觉得很轻松,但是等真正自己去做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容易,平时一接电话就得赶去处理事情,即使是在平时休息的时候,只要接到群众的电话,也要立马腾出身来去工作,很多时候加班到深夜也是常态,基层工作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轻松。

“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能让自己获得成就感,每次为大家解决问题了,把问题处理好了,自己就会很开心,就会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佳豪说。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钱多事情少的工作,只是很多人并没有亲自经历过罢了。

最后想和大家说几句心里话:

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工作,都是每个人的一个选择,每个人都希望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能一步一步往上走。

当你长久做一份工作,感受不到价值感的时候,你可以考虑逃离或者放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努力,换一个方向,或许努力能事半功倍。

选择稳定不等于放弃努力,换条人生赛道,如果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

这一届年轻人也不是不想努力了,只是很多人不再把工作视为自我价值实现的唯一道路。

当生活被高强度工作充斥,被无止尽的加班束缚,能有抬头看月亮的时间,便会觉得生活已经很美好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0
我觉得是的,因为体制真的是特别的稳定,很棒的工作,我非常的喜欢,很让人安心的感觉。
第2个回答  2021-03-10
公司竞争力太激烈了,所以很多公司都在要求员工加班,如果你不加班的话,你去体制内,确实是一个稳定的工作,相对好的选择。
第3个回答  2021-03-09
是,体制内工作越来越拥挤,对于求职来说更是一个新的竞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