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能统治清朝江山几十年之久

如题所述

提起清朝老百姓心中印象最深的肯定是溥仪和慈禧这两个人物了,前者是清朝末代皇帝,亡国之君。而后者却是大清朝从开朝到灭亡最有权力的女人了,自诩可以和前朝皇帝武则天相提并论,然武则天在死后立下无字碑文,功过让后人评论,而慈禧太后虽然没有加冕为皇,但是在长达47年的权利斗争中始终稳坐泰山,却是非一般人物能够做到的。但是死后却遭人挖坟掘墓,其下场不可谓不惨。

慈禧17岁的时候,以贵人的身份进入宫中,因为慈禧懂得满汉两种语言,在一众嫔妃众可谓说独一无二的,再加上慈禧善于揣摩人的心思,所以很快晋封懿嫔。后来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同治皇帝),晋封懿妃,再后来晋封懿贵妃。

慈禧的一生经历了大清朝的四任皇帝,期间她两次决定皇位继承人,两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可谓说风光无限,将全力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作为实际上的清朝最高统治者,在中华民族走向最危难的时期,由于她的自负,不谙世事将中国一步一步带入了更为危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痛恨她。

慈禧的一生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那“视权如命”应该毫不为过。发动辛酉政变,铲除了八大臣,重新夺回皇权。慈禧对权力的迷恋已经达到了一种病态,在其实际统治期间,任何不利于自己的声音都会被打压,清末的历史可以说是最屈辱的历史了,慈禧心中难道真的没有想过励精图治吗?当然是有的,但是被自己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给局限了。

洋务运动时,当她得知被自己送出去留学的孩子正在自由的国度中慢慢被洋化时,她立刻终止了这些孩子的留学,因为她怕自己的政权会被将来留学归来的孩子所推翻,这在中国留学史上是非常可惜的。在权利与国家之间,她却毫不犹豫地将天平倾向了个人的权利。慈禧也是个极其自信的人,严重到了自负的阶段。光绪死的那天,她还在处理光绪的后事,并立醇亲王载沣之子,不到三岁的溥仪为皇帝,为的就是垂帘听政。她对自己的高寿非常自信,以至于在死前还敢于如此安排皇帝继承人。

同时慈禧也是个极其奢侈的人,在甲午战争中,因为恰逢慈禧的60大寿,日本果断发起甲午战争,大臣们请求慈禧撤销大寿庆典,然而慈禧不管不问,还是从吃紧的财政中拨出了300万两,其中这100万两是边防的军费,200万两是修建铁路的钱,除此之外又命令王公大臣,封疆大吏拿出了298万两。这还不算为慈禧送礼的奇珍异宝。大寿庆典整整举办了十五天。

正是由于那段历史,使中国走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进入了共和国时期,也正是由于那段历史,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无数中国人清醒过来,认识到了自己国家与西方的差距。我至今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那段历史,我们是不是还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统治之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24
慈禧太后虽然没有加冕为皇,但是在长达47年的权利斗争中始终稳坐泰山,却是非一般人物能够做到的。但是死后却遭人挖坟掘墓,其下场不可谓不惨。

慈禧的一生经历了大清朝的四任皇帝,期间她两次决定皇位继承人,两次发动政 变,三次垂帘听政,可谓说风光无限,将全力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作为实际上的清朝最高统 治者,在中华 民族走向最危难的时期,由于她的自负,不谙世事将中国一步一步带入了更为危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痛恨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4-23
有手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