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什么样的父母和家庭 孩子长大后才会有出息

如题所述

很多时候,父母总认为自己是孩子的“引路人”,但结果并非如此。很多父母往往在孩子经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关键阶段后,才发现自己是十足的“迷路者”。不确定前方在哪里,要到哪里去,如何到达……无奈只能盲从他人,甚至把培育孩子的责任拱手相让于他人。
父母如何与孩子比肩?
学习,陪伴,与孩子成为朋友,是现代父母的责任,但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父母不比孩子更具有优势,和孩子相比,父母更需要学习,只有父母成长,孩子才会成长。成人在某些生理性反应与认知能力方面会弱于儿童,比如反应度、敏捷度、记忆力、对环境适应及调整能力等等;在一些价值性表现与认同方面,也会随年龄的递增而削减,比如在某些品质,诸如勇敢、真诚、信任、分享等维度的持有上。
让人的认知水平逐步衰减的原因并非是社会化进程,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个体积累并综合了大量亲身或他人的经验,对这些能力与品质赋予了主观性理解与解释,这类解释带有极大的个体经验的局限性,从而使这些原本属于人的本能属性与品质被改变。
以“勇敢”为例,当父母接收到各种涉及安全话题的广度信息时,在规避风险与化解危机两种选择上,对前者会有更敏感的关注。表面上看,父母随着身份与阅历的变化,对“勇敢”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表现性行为之上,而忽视了面对各种困难所具有的内在承受度、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以及在解决困难中表现出的沟通、合作、互助等诸多能力的整体认识。在这一意义上,“勇气”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表现,而是检验各类认知能力及价值取向的综合性程度的品质素养。
作为父母,需要在孩子经历这些问题之前,有一个学习、领悟、理解的实践过程。父母要学习不依从感觉与经验,用严谨的逻辑与思维方法,在各类具体问题的解决中给孩子以榜样的示范,才能达到与孩子并肩的可能。
好的家庭反映真正的朋友关系
成长需要环境,和学校环境不同,只有家庭才是父母与孩子的共同环境,两种环境不能互换与替代。尽管也有孩子在非家庭或非学校环境下也能长大成人,但当前越来越多的父母都意识到,家庭、学校对孩子所具有的成长意义。
影响孩子气质形成的各种类别表征,包括活跃水平、适应性、情绪质量、专注度、耐力等等,都直接与家庭环境相关。父母需要很清晰地了解并调整自己在家庭与在职场上不同的身份关系。
在家庭中,陪伴关系是最重要的家庭关系,对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当然,对年迈的父母而言,子女们的陪伴同样不可替代。陪伴不仅仅是形式上同一空间上的共存,而是指伴有精神互通的依靠。陪伴本身是带有价值取向的,好的陪伴基础是彼此尊重,彼此体恤立场、寻找共同的话题,倾听了解需求,在共同的场景下构建共同的话语体系。
好的家庭反映的是真正的朋友关系:愿意倾诉与倾听,有同理心,给予对方适度的独立空间,时刻体现亲情与爱。父母与孩子只有血缘意义的辈差,而不应存在当然意义的代沟。一个真正好的孩子,一定能反映良好的家庭关系——友好、信任、互助、阳光、共担责任。
好的家庭环境建设,从学习承担责任开始
人类已经进入了自我挑战、颠覆固有认知的时期,一切传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不断面临着新发展模式的碰撞与冲击。当共享经济成为今天社会的一类增长模式时,作为当代年轻的父母,亟需思考二十年后人类社会的主要力量该有怎样的素养与核心价值。也许,在培养孩子责任感时,该适时反思并停止家庭中某种简单的契约式关系,当父母指导孩子承担家庭责任时,不应该只止步于物质奖励。
作为家庭成员,父母应该营造信任、尊重、勇于承担责任的家庭环境,所有家庭成员都应学习如何主动肩负起对家庭的责任。试图把做家务与零花钱、某种奖励捆绑一起,无疑是在孩子建立一种非信任的、交易化的契约责任。父母应该让孩子从一开始就懂得,家庭关系建立在真正的信任、责任与爱的基础上,不是靠契约而维系,父母的任何投入付出,都是对家庭所承担的无限责任,而支撑无限责任的则是爱。
因此,好的家庭环境的建设,要从学习承担家庭责任开始,既包括学习如何对家庭成员负责,也包括学习如何自我管理、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周边更多人的负责。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到来的共享经济形态,一定不是简单意义的资本集中,而是教会今天的孩子是从遵从契约开始,引申出的更多的东西,诸如形成一种自觉、自律的责任,一种能为他人着想的立场与态度,一种能够共同维护的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