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措施

如题所述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矿山等开发活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保护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治理方案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治理方案的制定,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价,了解矿山的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治理方案。方案的实施一般包括四个步骤:矿山调查,生态恢复,监督评估和长远管理。

下面,让我们逐一介绍这些步骤:

1、矿山调查

矿山调查通常包括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功能状况、水资源条件状况、水土流失、盐碱化、野外动植物现状,以及人文环境、生态地理环境等情况。在调查中还需要研究矿山区域的地形、气候、土壤类型、岩石结构、植物群落等自然因素,为方案实施提供准确的依据。

2、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是治理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种植植被、建设生态湿地、重点治理工业废弃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等手段。其中,植被是最常用的生态恢复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土流失,加速土壤有机质的累积,为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和生长环境。

3、监督评估

治理方案实施后需要进行监督评估,以确定方案的有效性,提出调整措施,确保方案实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监督评估可能需要几年乃至十年以上的时间,以充分评估方案的效果。

4、长远管理

长远管理是治理方案的最后一步。它涉及到长期管理和维护,以确保治理方案长期有效。长远管理可能包括考虑所需的经济和社会条件、监督和控制矿山活动、维护恢复后的生态系统,以及在必要时进行更新和修复。


总之,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治理方案的实施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性不仅在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障生态安全,也在于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9
1、自然恢复。采矿损毁土地依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逐步得到恢复,不需进行工程干预。采取封闭修复场地、拆除废弃设施等措施,消除影响自然恢复的生态胁迫因子。不允许在修复场地内翻土、取石、搬运、垦殖等人类活动,排除外界干扰,减少对场地的扰动。依赖场地和周边生态系统自我愈合能力,促进植被再生和生物种群恢复。
2、辅助再生。采矿损毁土地表土不适合植被生长,需要进行土地平整、表土覆盖和培肥才能使受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通过坡面危岩清理、采坑回填、废石(渣)清理等,消除地质安全隐患。通过坡面修整、土壤改良、截排水等人工辅助措施进行场地平整,改善土壤功能,为植被恢复提供条件。筛选适地植物物种,采取补植、补播、抚育、间伐、杂灌草清除等人工辅助措施,加快场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修复。禁止引入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外来物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