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男孩,初二,忽然不上学了,大家有什么良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30

这绝对不是什么怪事,很多学生在青春期老是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一方面是家庭教育不到位,另一方面是自己有问题。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不要说没有学业了,以后学生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

我一个朋友家的孩子,曾经也是这种情况,这孩子当时正在上初三,性格不好,看谁都不顺眼,整天沉迷在 游戏 中,特别厌学,差点就辍学了。

朋友也是很操心,但也无能为力,后来朋友听说曾有一位民间高人帮助过我,于是也请高人帮一下他家孩子。

后来,朋友家的孩子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懂事了,好像也成熟了,关键是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提升很快,中考时也考上一所重点高中。

看来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并且也应该及时解决。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上学吗?如果不知道,那一切的努力终将徒劳。

教育是最难的事业,只有当过父母的人才深知其中的滋味。为什么说教育很难?关键是家长的期待与子女的想法有差距,家长不能代替子女成长,只能是急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

01

孩子和家长一样,都有瓶颈

有时总在想,为什么人到中年在事业上总蹉跎不前?难道中年人都有发展瓶颈,可 社会 上四五十岁才刚刚起步的人大有人在,这其中肯定有某些是自己的认知出了问题。

孩子同样有学习上的瓶颈,大多数厌学的主因是学习成绩差,读不下去了,不想去学校受教育束缚;还有的学生是个性问题,融不入校园环境,受欺负,受冷落,影响个人情绪;也有部分是心理障碍问题。

02

换位思考,找到孩子的内心症结

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还非常有限,还未能体会不读书将面临的人生际遇,思想上脱离现实意识。这也就是大部分辍学孩子在 社会 打拼面临发展瓶颈时,就总怀念读书时光美好,懊悔自己不好好读书的原因。

问题大多都是累积而成的,孩子心中有心结,需要家长学会换位思考。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有的和缓,有的激烈,个中原因比较复杂。叛逆的孩子大多不愿与家长交流,个性鲜明是他们的特点,他们更愿意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所以,解决叛逆孩子厌学需要进入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解开心结,一切将迎刃而解。

03

想进入孩子内心世界,需要建立起信任关系

许多的亲子关系恶化,关键因素就是缺乏亲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家长对孩子一味地打压影响信任关系。

有的父母与孩子更像是朋友关系。交流的内容涉及人生、读书、生活,甚至是男女交往,父母不但懂得善意提醒孩子规避生活和 社会 风险,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更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私密 情感 ,这种 情感 之间的交流让孩子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也让孩子更有勇气面对复杂的 社会 。

曾看过一个父亲打电话与远方的大学儿子聊天的场景,我在他身边听着这对爷俩的对话,我非常有感触。这位父亲对我说,虽然与儿子有辈分上的界限,但他们每天的话题涉及面很广,孩子的困顿都会找父亲倾诉,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都会与之交流。父亲不代替孩子成长,但会指导儿子如何去面对问题,处理问题。他只想让儿子少走弯路,等待他的成长,之后放手让他顺利走上 社会 。

04

打通交流窗口,让孩子意识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叛逆期的孩子容易固执己见,听不进家长的话语,却往往愿意听同辈的朋友或者同学的开导。父母平常要留意孩子交往的同学或者朋友,与他们同样建立起稳固的关系,这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动向。

没有谁能代替孩子成长,但孩子的成长绝对离不开父母的有效引导,让孩子从小养成敢向父母说真话的习惯是父母进入孩子 情感 世界的重要窗口。假设这个窗口已经被堵住了,那么就得找某个能通过该窗口的人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唯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首先说,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去上学了。题主说的孩子迷恋王阔,沉迷 游戏 是主要原因。这是思想问题。和叛逆期关系不大。

心药还需心药医。去病跟是关键。

为什么迷恋 游戏 ,沉迷网络。据经验判断,沉迷虚拟世界的孩子,是在现实中某种 情感 缺失。比如,存在感,话语权等等。在现实中的贫瘠 就在虚拟世界得到了满足,而不能自拔。

听过青少年心理学家讲课,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家长要先懂得孩子,然后给孩子空间,要恰当地向孩子示弱。

所以我建议题主做以下三点:

第一,要懂孩子心里想什么,和孩子共鸣他的感受。倾听孩子心里的想法,不打断,不评价。

当孩子 有了话语权,他会自信起来,客观的思考和看待身边的,眼前的事情。少一点浓浓的自我意识,甚至自负。

问清楚孩子的心理需求或者倾向。家长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不是不讲原则,是适当。比如想做一件事情,独立完成。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保证安全,就放手让孩子做。

记得有过一个网瘾少年想自立意识,自己决定买什么衣服。以前都是家长决定,孩子的想法从不被采纳。而买这件衣服恰恰是开启亲子关系的破冰之旅。

第二,适当把家里的大事儿裁决意向交给孩子。让他感受生活不易,家长的辛苦付出。家长示弱地谈内心深处的压抑,纠结无助和坚强。

高楼不是平地起, 汽车 不会自己跑。都是默默的艰辛在支撑着。父母再难也不倒下,因为背负孩子和老人。

第三,告诉孩子家长对长辈的孝敬,尊敬和敬畏。

身教胜于言教。家里的活动让孩子参与。孝敬和照顾老人,日常起居生病住院陪护等等。哪怕是短时间,也让孩子体验。因为肩上有多少责任,心里就有多少珍惜。

总之,让孩子体验生活的不易,才能治疗孩子空虚带来的偏激和对生活认识的片面。一定的辛苦是真爱,隔离付出的培养孩子是容易出问题的。

祝福一家平安快乐!

题主说孩子一直叛逆,看来平时与家长沟通就不好,所谓的“道理都懂”,只不过他表面不反驳而已,其实内心是不认同的,否则会在行动上体现出来。


看题主的描述,孩子确实烦透了学校,三番五次地去而返,尤其医生的意思也是顺从孩子的意思,那就不要硬生生把孩子推进学校。其实不在学校学习,也可以成为优秀人才的,像麦家的儿子、郑渊洁的儿子都早早从学校退学了,但最后个人发展都很好。尤其现在网络教育发达,网上的课程比学校老师讲授得更加透彻,跟随网络学习,或许成绩上进步更快呢。


我周围有家长,因为孩子沉迷 游戏 ,家长让孩子请一个月假玩 游戏 ,在一个月内, 游戏 玩到顶级玩家的水平。最后,孩子累得够呛,开始想念学校里有学有玩的时光。


我认为家长应该与孩子沟通一下,为将来大体做一下设想,询问孩子自己的打算,如果可能的话,引导孩子做个对 社会 有价值的人。如果孩子还没认识到这个层面,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制定在家生活的计划。做家务、健身、玩 游戏 ,如果能找个做义工的机会,对孩子会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总之一句话,家长不要着急,家长沉住气,就是给孩子发送一个信号:你所有的一切,我们都接得住。

朋友家男孩,初二,忽然不上学了,大家有什么良策?

初二的学生正值青春叛逆期,难免做出一些让家长无法理解的事,建议从以下两个方向入手:

尝试走进孩子内心,找到真实原因,并帮助孩子解决

如你所说,孩子突然不想上学了,肯定是遇到了一些麻烦,自己解决不了,想通过不上学来逃避。作为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通过耐心跟孩子沟通或者平时观察或者询问孩子的老师同学,找出孩子的问题点。孩子正处于青春敏感期,任何一个来自于生活或者学习的小问题都可能影响情绪导致厌学,家长应当给与孩子帮助与支持。


给孩子时间慢慢来

如果通过第一条建议找到孩子的问题点的话,不要急于解决,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时间来慢慢消化并解决问题。如果短期解决不了的话,也不要硬来,可以给孩子办理休学,让孩子调整一段时间。这期间可以尝试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去看一些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环境,最好是让孩子自己从内心对生活或者学习有一些感悟。当然如果这个时间长一点的话,等回学校的时候就不要让孩子直接跟大课了,可以采用1对1的方式把之前拉下的知识补一补。


泰国有一位妈妈也遇到了这样的事。她的儿子突然不想上学了,她妈妈就请了一天假,带孩子去捡垃圾。

他们沿着马路去捡塑料瓶。开始时,孩子挺兴奋,可是没过多久就喊累了。但是妈妈仍然坚定地带着他走了 3.5 公里,捡了一小袋空瓶子,换了 2 泰铢(约合人民币 0.4 元)。

就算只赚了2泰铢,孩子也很高兴。不过他还是表示:走不动了。

他说:“妈妈,我们可以坐公交车回家吗?”

妈妈:“坐公交车一个人要10泰铢,你有钱吗?”

孩子看了看手里的钱,只好跟着妈妈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家冰淇淋店。

他说:“妈妈,我想吃冰淇淋。”

妈妈:“冰淇淋要5泰铢,我们钱够吗?”

又走了一段路之后,到了餐厅门口。

他说:“妈妈,我想吃燕麦。”

妈妈:“去买吗?15泰铢。”

他说:“妈妈,我钱不够,我要回家。”

妈妈:“累了?”

他说:“ 好累,好热,我想上学,我要回家 。”

……

这位妈妈的做法真的很赞, 行动远比语言来得更直接有力 。这位妈妈说“ 为了让孩子顺利成长,需要让他们感受幸福,也需要了解痛苦和疲惫,了解一切的来之不易 。”

成年人有时都不想去上班,更何况是孩子。所以, 站在孩子的角度,试着去理解他。

弄清楚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办法。

如果不能理解,那就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吧,学习的意义 从狭义上来说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多一些生活的选择, 体验过后他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是高中辍学去打工,结果出去一年就后悔了,回来努力考上了一本,大四那年又选择继续深造。用她的话来说就是: 只有真正经历过才知道珍惜。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叛逆而又比较懂事,这样不想上学,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上学没乐趣,跟 游戏 什么的比起来不好玩。还有个问题是适应力的问题,包括成人在内,还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工作和生活,孩子也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学习,但学校是相对于孩子的 社会 ,这里面有规则是需要遵守的,这就需要适应力。

学校对很多孩子来说压力很大,读书也不比成人上班要轻松。很多孩子在学校里,为了遵守学校的规则,不得不坐下来集中注意力,不得不去应付他不太喜欢的学习任务,这实际上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自我控制,相比学校,孩子在家里的适应力似乎更好,因为家庭没有规则,没有学习任务。

但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对学校的适应力是有过程的,最终会适应,甚至很多孩子期待在学校的时光。我以前不喜欢读书,但喜欢上学,上学显然比在家里好玩,因为以前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只能结伴在一起玩。

现在,更多的孩子迷恋家庭,不想上学,因为 娱乐 的方式变了,学业也很繁重。孩子的适应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调教,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也就是迁就着,很多家长甚至对适应力没有认知,对延迟满足根本不懂,但这些心理技能对成长的影响,最终会慢慢的体现出来。

比如说,一个孩子总是对什么都表现出急不可待,必须要先尝到甜头,这就很可能是家庭教育中没有注重延迟满足的原因,今后这个孩子会成长为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因此这个孩子很难有长远的抱负和理想,他只会永远注重眼前的利益和即时性的甜头,这对于成长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很多先前的教育缺陷都是可以弥补的,事实上, 即使到了成人阶段,就算是潜意识程度的劣根性,都是可以纠正的 ,人的积习和认知并非一成不变,只是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正确导向(具体可以参考荣格的相关理论)。

这个孩子不读书,可能并非如题主说的这么简单,应该有深层次的原因,这个需要家长站在跟孩子平等的角度上,跟孩子沟通,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就不可能跟父母交心,实际上, 一个人从四岁就开始在学习隐瞒信息 ,所以你得知道,孩子对父母的话,很多都是假话,只是为了隐瞒一些内心的东西,去把孩子内心的东西挖掘出来先,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说一个我阿姨家的表弟的例子吧。

到了初中,我表弟的伯伯对我姨夫说,你要是想让娃成才就回来吧,钱永远也挣不完!在此之前,表弟经常不写作业,装病。后来我阿姨和姨夫就回来了,在镇上租了个房子,专门照看表弟读书!这期间,老毛病又犯了,作业不写装病,请假回家却说不用看病了。姨夫一看就知道咋回事,带着他看病,亲眼看着他把药吃下去,然后送到学校,让老师检查他的作业,果然没有完成。后来,又偷偷抽烟,上网吧,姨夫发现一次,就狠狠的打!最严重的一次,偷钱还偷烟抽啊承认,姨夫直接拿着皮带绑着手,用柳条抽了两下,肉都翻着,看着都瘆人!

再后来到了初二放暑假的时候,直接不想去读书了,姨夫说,你想好了,可以!这一次也不打不骂,等到第二天烈阳高照,带着表弟去地里干农活,到了十二点的时候,表弟已经饿得饥肠辘辘,坚持不住了,问咱们不回家吃饭啊。姨夫说再干一会。等到十二点半多的时候,姨夫才说打道回府吃饭!吃了午饭,直接又带到地里,就这样坚持了两天,表弟说我想读书!因为长时间的松懈,姨夫给表弟报了个补习班在城里!(车程大概一个来回就是一个小时半,地里还正是农忙时候)每天按时接送,到了初三时候,我阿姨他们都不怎么抱希望,打算让复读的,平时的分数一直在四百八九十分上下起伏,连五百分都难以突破,谁知道中考的时候,两个普通班就只有表弟一个人考上了重点高中!我阿姨跟姨夫都欣慰的不得了!到今年,终于考上了郑州的一本大学!

所以说,孩子不想读书,也看家长!当然不是说我姨夫打我表弟就是完全正确的,每个孩子的品性不同,针对自己的孩子实行相应的策略,让他吃到生活的苦,才能浪子回头。孩子初中还是未成年,根本都不知道 社会 残酷,监护人还写的父母的名字呢!做父母的如果不加以指导,引导,那孩子只能烂泥扶不上墙了。

这是从哪找的心理医生?不是有意说医生的不是,但怎么可能想休学就答应休学,想转学就转学呢?

孩子出于叛逆期,这样类似的咨询案例太多了,到处都是。

原因基本太类似,要不就是家庭内部出了问题,但家长并不自知;要不就是孩子和父母沟通和交流模式出了问题。

初二上学期,是最为容易叛逆的时间段,基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扭转期。

任何原因,都不是孩子不上学的理由。

凡是接到的案例总结规律:目前,只要家长肯配合的,孩子都变化很大,结果都非常好!

极个别没实现初期预期目标的,基本都是家长不配合,甚至家长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也不承认是自己带孩子的方法有问题的,尤其那些可以用“自以为是”来形容的家长,尤其会带出极其叛逆的孩子。

还是要从和孩子互动模式入手,细微处发现问题,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家长尤其要做到理解、尊重、陪伴孩子,但却不是一味让步于孩子,这是需要交流技巧的,尤其需要家长真正的爱心!

要先想办法打开孩子信任心理师或老师的心扉,然后要求家长配合老师,改变和孩子沟通的模式,包括一言一行。

这并非一日之功夫,需要耐心+爱心+同理心!

这其实是考验家长配合度的问题。

只要沟通到位,孩子返校,不是多么难的事。

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一个事实,对于网瘾、厌学、极度厌学的孩子,现在医院里面的医生、心理医生因为医院的设置和心理医生具备的技能,应该是无能为力的。(不具备解决问题、彻底解决问题的设置、方式方法与方案)。

孩子今天这个样子是由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的结果。虽然我们所有的亲人内心深处都不想要这样的结果,但是我们的做法是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一个原因。

孩子问题出现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理念、目标不明确。

2:家庭教育的模式、方式方法出现错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的不正确的参入)

3:不同程度的溺爱。

4:不同程度的乱管。

爸爸妈妈可以看一看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这里心理咨询服务工作中这样的案例太多太多了。

从这个状态可以看出问题的实质:孩子不是合格优秀的孩子,不是合格优秀的学生,有可能不能成为合格优秀的人。孩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爸爸妈妈不是合格优秀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有可能事业很成功,有可能生意兴隆,有可能是优秀干部,有可能工作很优秀,有可能是合格优秀的丈夫和妻子 ,有可能做儿子女儿优秀,只是这些不能代替爸爸妈妈的合格优秀),爸爸妈妈不是合格优秀的爸爸妈妈是孩子今天这个样子的主要原因。

肯定会有其他的因素存在,只是爸爸妈妈的原因是最大的。要孩子成为合格优秀卓越的孩子、学生、人,爸爸妈妈首先要成为合格优秀卓越的爸爸妈妈。这是因果关系。孩子问题要彻底解决,首先要爸爸妈妈变成合格优秀卓越的爸爸妈妈。怎么办?

不要指望父母不改变,只改变孩子就可以解决问题。任何机构都做不到,如果有机构说可以做到,一定是“大妄语”。因为孩子问题是跟父母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父母问题的解决跟孩子问题的解决一定是要同步进行的。担心害怕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建议爸爸妈妈尽快寻求专业正规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帮助,寻找水平高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指导,爸爸妈妈跟孩子一同参入进来,一同学习成长改变,提高各自的智慧水平,爸爸妈妈成长成为合格优秀的爸爸妈妈,孩子才能变成合格优秀的孩子、合格优秀的学生、合格优秀的人。

这是一个艰难的大工程 需要时间,需要爸爸妈妈跟心理咨询师达成一致,需要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心理训练才能帮助孩子彻底解决问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要着急慢慢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