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篇“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的论文

请注明:
题目
关键字
内容摘要
内容
参考资料
PS:需要有自己的见解,copy过来的就免了哈~~~如果比较出彩的话,一定加分!!!!1500字左右。。。。
晕死,题目就不用了 已经给好了的只需要后四个就OK了

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作中都有深刻的论述,他们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决定作用,奠定了实践检验真理思想的基础。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全面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的标准,形成了完整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体系,尤其是二十年前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更是在理论上丰富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思想。
一、实践检验真理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方法是一个普遍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仅在高层次和解决重大问题的时候发挥作用,而且也体现于不同层次的具体实际工作中。但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如何在工作实际中充分体现出来,如何用以指导各项具体工作,仍然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1、含糊性。在实践检验真理过程中,应当首先要界定哪些是“实践”,哪些是需要“检验的认识”,哪些是最后形成的“正确的认识”;对“实践”与“真理”的判断不能是主观随意的,更不能是那些出自主观心理状态、个人好恶的或者是“左”的东西。例如,实践的标准如果不是以经济发展为尺度,而是以政治效果为目的的话,那么我们就很可能会禁锢自己的思想,回到文革老路上去了。

2、时效性。实践检验正确认识的过程是否及时,是实践检验方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历史上我们曾经走过许多弯路,付出过许多代价,也就是说当我们获得什么是正确认识的时候,往往已经付出很大代价了,虽说可以挽回和弥补,但毕竟造成了损失。我们讲真理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其现实目的就是要尽量避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因此,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应当是及时的。

3、代表性。检验真理的实践范围是否典型,是否具有代表性和长远性,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片面的、局部的和眼前的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有可能对于全局、长远发展来说是错误的。例如现在所提倡的“股份合作制”,有些地方证明是有效的,但在一些地方却可能行不通。

4、程序性。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应当是严谨的、科学的、民主的和有步骤的。不合理、不合程序及有头无尾的检验过程不是真正的检验过程。例如过去曾经大搞群众运动,人为地去搞“革命实践”来证明某种“革命理论”,恰恰违背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根本宗旨。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发展和完善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是必要的,实践检验真理标准所蕴含的意义是伟大而深远的,但是,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这一伟大意义的充分肯定上,而应当进一步具体地完善这一方法,使这一方法在社会实际的运用中更具有规范性、操作性和可行性。

二、实践检验真理方法的社会功能

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出这个方法所蕴含的社会功能,这些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动力功能——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是实践的最根本动力,坚持检验真理的方法,也就是要充分发挥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实践动力。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实践检验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检验的过程及结果去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2、调控功能——实践过程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一种自觉的活动过程,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也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主体意识的、以及这种意识对于社会行为的调控过程,这种主体的社会调控行为是建设性的、发展性的而不是破坏性和阻碍性的。

3、制约功能——实践检验真理方法也是在社会中对各种主观随意性、违反客观规律行为以及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行为的制约,使我们在决策和指导上尽可能地符合客观实际,避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从理论上根本解决了人们在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主观与客观割裂和脱节的问题,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克服了传统认识论的片面性,指出了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能动的反映过程,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其重要的功能是要反对和克服主观与客观脱节的主观主义与经验主义。

从系统的观点看主客观割裂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处理“控制与信息反馈”之间的关系问题。所谓主观主义(夸大主观愿望、意志、力量)是指只有“主体通过思维创造环境的控制行为,而没有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反馈的过程”;而经验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则是指“只从环境中被动地接受信息、顺应环境,而没有反作用于环境的能动控制行为的过程。”

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析这一过程,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与系统论的方法是具有一致性的:实践检验认识过程中所达到的主、客观相统一的状态,就是系统过程中通过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尤其是在出现偏离和扰动的情况下如何使这一系统回到稳定的、优化的目的状态;系统的过程意味着主体从客体(实际工作)中得到信息(感性材料为主的感性认识过程),这些信息为主体所认识,并且与业已存储的信息结合起来,经过加工而成为理性的决策和控制信号(理性认识过程),从而构成控制输出行为的基础的过程。(即认识过程中的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的过程)

这一系统过程为(实践的)主体所控制,主体作用于(实践的)客体,产生一定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又以感性认识等信息方式反馈给主体,使主体能够不断地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达到了目的,如果出现偏差,则可以根据反馈信号加以纠正,这是主体认识不断得到纠正和检验的动态和系统的过程。(即认识过程中的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第二次飞跃的过程)

三、实践检验真理是社会系统过程

实践检验真理作为方法,实际上是作为社会系统存在并且运行的,它同样具有控制和反馈两个主要的系统过程:

(一)控制系统过程。是系统对各种意见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识别和输入、加工和筛选、从事决策及有效输出运行的过程。整个系统的有效控制是:能够根据需要对被控对象通过发出指令性控制信号进行直接控制,同时也能根据反馈信号不断修正输出的控制信号。

1、输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识别后,输入来自实践的各种信息:它既包括客观事物在运动发展中的联系状态,也包括来自人民群众的各种思想、观念和看法等来自于实践的大量感性的和第一手的信息。

2、加工。要界定哪些是来自“实践”的真实信息,哪些是“有待检验的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加工中必须要运用一定的模型或原则来指导进行,通过对大量感性经验的概括,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并能够指导实践的各种方案。

3、决策。对所形成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经过权衡比较后加以筛选,决定最终方案。

4、输出。将决策后形成的指导性控制信息输出到实践中,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控制,也就是人的思想、意图和决策回到实践中去的过程。

控制系统中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尤其在实践检验真理的系统过程中,应当明确人民群众在系统中的主体作用、地位和功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控制过程中的参与作用。

(二)反馈系统过程。系统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于控制过程来说,主要考虑的是不确定的因素而不是确定的因素;控制系统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不断地获得反馈信息,也就是从不确定的环境中去寻求确定的因素。

1、反馈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具体地说,是一个正确认识形成的全过程,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不断纠正,乃至形成正确认识的过程,这体现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辩证统一性。反馈不应当是被动接受的,也包含了主体通过调查研究等去获得真实和本质信息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2、反馈过程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反馈系统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两个过程。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99页)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受到群众拥护、给群众带来利益的,应当继续坚持下去;反之,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给群众利益造成危害、受到群众反对的,则需加以修改。“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663页)这实际上就是在系统控制下通过信息反馈不断纠正目标偏失的过程。

3、反馈过程是一个民主的过程。能否自觉地根据群众实践的结果来检验和修正我们的认识,是实践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不能高兴时就发扬民主,不高兴时就强调集中,随心所欲,使党的群众观点成为一个空泛的概念;如果搞“家长制”、“一言堂”,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得到真实的情况,从而也不能得到真实的反馈信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不仅仅是实践的根本动力,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同样也是协调社会发展,制约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重要因素。能否广开言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宽松政治环境,使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系统获得真实信息反馈的重要保证。

4、信息在反馈系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在系统中,反馈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控制论中的一句名言是:“输进去的是垃圾(指不完整、不真实的信息),输出来的还是垃圾。”如果信息不准确,就不可能保证最后决策的正确性。其次反馈的信息还必须是及时的,如果信息不能及时反映到系统的决策环节,那么作出的决策很可能是“事后诸葛亮”,不起任何作用。现代社会的特点是信息化,拥有信息不再是少数人所垄断的特权,信息传递的方式、手段和渠道越来越广泛,群众对于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信息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知情权,同时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来表达自己的信息,这正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在信息表现方面的最大区别。

总之,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模糊到明确,从经验到科学的过程,尤其在科学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方法本身也是应当不断发展、深化和完善的。在当代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下,应当将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与科学技术的方法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操作系统,将这个方法规范化、程序化和清晰化,更为有效地发挥实践检验真理的作用,避免在这个问题上的含糊性、不确定性及主观随意性。否则,实践检验真理的客观性有可能成为主观性的东西,实践检验的方法也可能成为一种空洞的方法。发展和完善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对于增强解决社会矛盾的宏观调控能力,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1
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作中都有深刻的论述,他们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决定作用,奠定了实践检验真理思想的基础。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全面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的标准,形成了完整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体系,尤其是二十年前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更是在理论上丰富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思想。

本文的宗旨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去探讨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应当包含的基本社会功能和机制,并从问题、社会功能与系统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实践检验真理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方法是一个普遍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仅在高层次和解决重大问题的时候发挥作用,而且也体现于不同层次的具体实际工作中。但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如何在工作实际中充分体现出来,如何用以指导各项具体工作,仍然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1、含糊性。在实践检验真理过程中,应当首先要界定哪些是“实践”,哪些是需要“检验的认识”,哪些是最后形成的“正确的认识”;对“实践”与“真理”的判断不能是主观随意的,更不能是那些出自主观心理状态、个人好恶的或者是“左”的东西。例如,实践的标准如果不是以经济发展为尺度,而是以政治效果为目的的话,那么我们就很可能会禁锢自己的思想,回到文革老路上去了。

2、时效性。实践检验正确认识的过程是否及时,是实践检验方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历史上我们曾经走过许多弯路,付出过许多代价,也就是说当我们获得什么是正确认识的时候,往往已经付出很大代价了,虽说可以挽回和弥补,但毕竟造成了损失。我们讲真理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其现实目的就是要尽量避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因此,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应当是及时的。

3、代表性。检验真理的实践范围是否典型,是否具有代表性和长远性,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片面的、局部的和眼前的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有可能对于全局、长远发展来说是错误的。例如现在所提倡的“股份合作制”,有些地方证明是有效的,但在一些地方却可能行不通。

4、程序性。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应当是严谨的、科学的、民主的和有步骤的。不合理、不合程序及有头无尾的检验过程不是真正的检验过程。例如过去曾经大搞群众运动,人为地去搞“革命实践”来证明某种“革命理论”,恰恰违背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根本宗旨。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发展和完善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是必要的,实践检验真理标准所蕴含的意义是伟大而深远的,但是,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这一伟大意义的充分肯定上,而应当进一步具体地完善这一方法,使这一方法在社会实际的运用中更具有规范性、操作性和可行性。

二、实践检验真理方法的社会功能

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出这个方法所蕴含的社会功能,这些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动力功能——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是实践的最根本动力,坚持检验真理的方法,也就是要充分发挥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实践动力。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实践检验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检验的过程及结果去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2、调控功能——实践过程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一种自觉的活动过程,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也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主体意识的、以及这种意识对于社会行为的调控过程,这种主体的社会调控行为是建设性的、发展性的而不是破坏性和阻碍性的。

3、制约功能——实践检验真理方法也是在社会中对各种主观随意性、违反客观规律行为以及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行为的制约,使我们在决策和指导上尽可能地符合客观实际,避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从理论上根本解决了人们在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主观与客观割裂和脱节的问题,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克服了传统认识论的片面性,指出了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能动的反映过程,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其重要的功能是要反对和克服主观与客观脱节的主观主义与经验主义。

从系统的观点看主客观割裂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处理“控制与信息反馈”之间的关系问题。所谓主观主义(夸大主观愿望、意志、力量)是指只有“主体通过思维创造环境的控制行为,而没有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反馈的过程”;而经验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则是指“只从环境中被动地接受信息、顺应环境,而没有反作用于环境的能动控制行为的过程。”

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析这一过程,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与系统论的方法是具有一致性的:实践检验认识过程中所达到的主、客观相统一的状态,就是系统过程中通过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尤其是在出现偏离和扰动的情况下如何使这一系统回到稳定的、优化的目的状态;系统的过程意味着主体从客体(实际工作)中得到信息(感性材料为主的感性认识过程),这些信息为主体所认识,并且与业已存储的信息结合起来,经过加工而成为理性的决策和控制信号(理性认识过程),从而构成控制输出行为的基础的过程。(即认识过程中的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的过程)

这一系统过程为(实践的)主体所控制,主体作用于(实践的)客体,产生一定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又以感性认识等信息方式反馈给主体,使主体能够不断地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达到了目的,如果出现偏差,则可以根据反馈信号加以纠正,这是主体认识不断得到纠正和检验的动态和系统的过程。(即认识过程中的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第二次飞跃的过程)

三、实践检验真理是社会系统过程

实践检验真理作为方法,实际上是作为社会系统存在并且运行的,它同样具有控制和反馈两个主要的系统过程:

(一)控制系统过程。是系统对各种意见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识别和输入、加工和筛选、从事决策及有效输出运行的过程。整个系统的有效控制是:能够根据需要对被控对象通过发出指令性控制信号进行直接控制,同时也能根据反馈信号不断修正输出的控制信号。

1、输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识别后,输入来自实践的各种信息:它既包括客观事物在运动发展中的联系状态,也包括来自人民群众的各种思想、观念和看法等来自于实践的大量感性的和第一手的信息。

2、加工。要界定哪些是来自“实践”的真实信息,哪些是“有待检验的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加工中必须要运用一定的模型或原则来指导进行,通过对大量感性经验的概括,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并能够指导实践的各种方案。

3、决策。对所形成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经过权衡比较后加以筛选,决定最终方案。

4、输出。将决策后形成的指导性控制信息输出到实践中,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控制,也就是人的思想、意图和决策回到实践中去的过程。

控制系统中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尤其在实践检验真理的系统过程中,应当明确人民群众在系统中的主体作用、地位和功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控制过程中的参与作用。

(二)反馈系统过程。系统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于控制过程来说,主要考虑的是不确定的因素而不是确定的因素;控制系统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不断地获得反馈信息,也就是从不确定的环境中去寻求确定的因素。

1、反馈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具体地说,是一个正确认识形成的全过程,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不断纠正,乃至形成正确认识的过程,这体现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辩证统一性。反馈不应当是被动接受的,也包含了主体通过调查研究等去获得真实和本质信息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2、反馈过程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反馈系统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两个过程。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99页)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受到群众拥护、给群众带来利益的,应当继续坚持下去;反之,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给群众利益造成危害、受到群众反对的,则需加以修改。“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663页)这实际上就是在系统控制下通过信息反馈不断纠正目标偏失的过程。

3、反馈过程是一个民主的过程。能否自觉地根据群众实践的结果来检验和修正我们的认识,是实践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不能高兴时就发扬民主,不高兴时就强调集中,随心所欲,使党的群众观点成为一个空泛的概念;如果搞“家长制”、“一言堂”,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得到真实的情况,从而也不能得到真实的反馈信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不仅仅是实践的根本动力,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同样也是协调社会发展,制约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重要因素。能否广开言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宽松政治环境,使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系统获得真实信息反馈的重要保证。

4、信息在反馈系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在系统中,反馈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控制论中的一句名言是:“输进去的是垃圾(指不完整、不真实的信息),输出来的还是垃圾。”如果信息不准确,就不可能保证最后决策的正确性。其次反馈的信息还必须是及时的,如果信息不能及时反映到系统的决策环节,那么作出的决策很可能是“事后诸葛亮”,不起任何作用。现代社会的特点是信息化,拥有信息不再是少数人所垄断的特权,信息传递的方式、手段和渠道越来越广泛,群众对于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信息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知情权,同时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来表达自己的信息,这正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在信息表现方面的最大区别。

总之,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模糊到明确,从经验到科学的过程,尤其在科学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方法本身也是应当不断发展、深化和完善的。在当代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下,应当将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与科学技术的方法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操作系统,将这个方法规范化、程序化和清晰化,更为有效地发挥实践检验真理的作用,避免在这个问题上的含糊性、不确定性及主观随意性。否则,实践检验真理的客观性有可能成为主观性的东西,实践检验的方法也可能成为一种空洞的方法。发展和完善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对于增强解决社会矛盾的宏观调控能力,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