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文字?

如题所述

这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扩展资料:

作为记载殷商时代王室档案资料的甲骨文,其内容相当丰富,学者研究主要可分成四大类:

一,阶级和国家。二,社会生产。三,科学文化。四,其他。先民们对气象、年成、天时、疾病、灾害等缺乏科学的认知,所做重大事情的决策,往往要祭祀上天,祖先占卜之后再作出决定,以求得上苍的保佑和心灵的安稳。

贞人作为当时的书法家,或掌握知识的神祗官,将占卜的内容书写在龟甲兽骨上,在其骨的背面钻成若干个小孔,再进行火烧,出现龟裂,以定凶吉。通常一个完整的卜辞可分为前辞(叙辞)、问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组成。

贞人通过问天、神,将其结果再传达给君王或百姓,因此,贞人也即是上帝的代言人,也可以说是第一代书法家。由于当时书写材料的匮乏,再加上有一种宗教仪式的神秘感,贞人怀着一种虔诚的敬畏之心来从事书写和镌刻工作,不敢胡乱书写或任意挥霍。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研究任务落到在中国文字学上有新见识、新的科学素养的学者身上,唐兰与于省吾是最具典范性的。50年代以来,继续致力于甲骨文字考释并作出突出成绩的学者有张政烺、徐中舒、裘锡圭等。

经过近一个世纪几代甲骨学者的持续钻研,迄今所存的甲骨文十五、六万片中,单字量约4400个,可识可读的约2400字,其中约1400个见诸于现代汉语字典,其余2000字尚不可释读。

参见 百度百科—甲骨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4

这是汉语文字;

是常用字;

是多音字;

有2个读音;

是指示代词,指称比较近的人或事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