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迷茫时,很多人会“做些什么”来走出泥潭,健身、旅行、游戏、吃喝,花样百出。很多时候,这些方式并不能帮你摆脱迷茫。你需要的,是平静的独处。
零大于一,空好过满
很多时候,能够“不做什么”比起“做什么”来得更加重要。人的迷茫往往是由于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该做什么,自然会对未来产生恐慌和焦虑。基于这种焦虑和恐慌,我们本能地想要“做些什么”来缓解、掩盖、和躲避自己的焦虑。有些人会选择用工作、健身、看书等“上进”、“努力”的事情来掩盖焦虑。总而言之,我们会拼命给自己设置一个目标来追逐,用以确认自己的存在,不至于被对未来的恐慌所吞噬。
自我、本我和超我,痛苦的灵魂整合
当你对未来迷茫时,深谋远虑的“超我”就开始担忧:要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没用的废物被别人看不起怎么办?以后吃不上饭怎么办?于是提醒“自我”与“本我”要赶紧想办法做些什么。但是“本我”一摆手:“超我”你想那么多干什么?来来来,让我们喝完这杯,还有一杯;再喝完这杯,还有三杯……”“超我”表示我喝你妹啊,都火烧眉毛了你还喝喝喝喝!然后你的“超我”和“本我”就掐了起来。
就这样,“焦虑”产生了。
这时候,“自我”上场,以“拉偏架”的方式处理这二者的冲突——偏爱超我的人,钻研“工作、读书、健身”来缓解焦虑;偏爱本我的人,用“网游、性爱、毒品”来麻痹焦虑。然而,无论你用哪种方式获得了暂时的平静,都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只要“本我”和“超我”的冲突还在,你的“迷茫”就会一直存在,你的焦虑和恐慌就始终无法真正被解决。不论是放纵“本我”,还是坚持“超我”,都会有另一方“被冷落”。
逃避痛苦,等于对自我的二次伤害
从根本上来讲,痛苦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的痛苦。另一种是试图逃避痛苦所带来的痛苦。比如:一个人在失恋了之后,为了逃避失恋的痛苦而马上找了一个新欢。但他和这个新欢实际上并不能很好的相处,反而是对双方的折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建议你在迷茫的时候“做些什么”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你做的越多,焦虑越多;焦虑越多,就越迷茫。
平静的独处,是为了与自己“和解”
这时候你大概会问:平静的独处就能够让我不迷茫,不焦虑了吗?让自己“平静的独处”的目的,是「允许」你的内在起冲突;允许冲突的发生,是为了「和解」的达成。但重点在于,只有冲突发生,双方才能够出现“深层次的”、“真实的”沟通,信息才能够得以交流,问题才得以暴露,冲突才能够被解决。
有效率的放空,好过无计划的匆忙
最后,我想你可能还有的一个担忧:如果我的内在总是这么斗争下去,没办法得到整合该怎么办呢?有趣的是,如果你相信现在的自己,允许冲突的发生,允许焦虑的存在,允许暂时的你无所事事,那么你当下的活力与欲望就能够自发的冒出来,推动着你去做很多事情。于是你的焦虑自然而然的就不存在了,而且你会活的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