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6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的原始居民已在黄土高原、贵州、广东等地发掘出原始人使用的崖洞作为居所。进入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发展了半穴居,逐渐过渡到地面建筑,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环境因素,演化出了杆栏式建筑。《史记》等文献记载了「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的建筑情景,考古发现,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六七千年前,已出现榫卯木构架房屋,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遗址也展示了那时的原始聚落布局。


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随后的夏商周三代,以及春秋战国时期,都城建设日益兴盛,夯土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墙和宫殿。如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夯土台和宫殿展现了木构技术的进步,使用斧、锯等工具。到了西周,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为典型,木构架和夯土技术进一步发展,宫殿屋顶开始使用陶瓦,建筑艺术初步显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规模建设阿房宫、都城和陵墓,如兵马俑和驰道,显示了古代建筑的壮观。秦汉五百年间,建筑进入第一次高潮,木构架成熟,斗栱广泛使用,屋顶形式丰富。汉代继续大规模营造,如长城、丝绸之路和宫殿的修建,佛教建筑开始传入并影响建筑风格。


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影响了建筑,佛教建筑盛行,石窟艺术繁荣,如云冈、莫高窟等。隋唐时期,建筑体系独立成熟,影响远播,大运河和长安、洛阳的辉煌宫殿见证其发展。宋辽金时期,建筑技术如《营造法式》的颁布,标志着精细与规范的开始,尽管社会动荡,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和建筑艺术的进步。


元明清三朝,尽管社会趋于稳定,但建筑艺术进入尾声,以明清两代的宫殿、园林和喇嘛庙为代表,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扩展资料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