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由来

如题所述

蒙古包,这个词汇源自蒙古族人民对他们的传统住房的称呼,"包"在他们的语言中意味着"家"或"屋"。这种独特的居住形式,历史上曾被称为穹庐、毡帐、帐幕或毡包,蒙古语则称为格儿,满语则有蒙古包或蒙古博的称呼。它是由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精心设计的,其特点在于易于拆装和移动,使得游牧生活更加便捷。


蒙古包的结构设计十分巧妙,呈圆形,四周侧壁被分成数块,每块高约130至160厘米,长230厘米,由条木编成网状并连接成圆形,上部覆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紧密相连。帐顶和四壁通常用毛毡覆盖,用绳索固定。在西南壁上设有木框安装门板,帐顶则设有圆形天窗,用于采光、通风和排放炊烟,必要时可覆盖毡布以应对风雨雪天气。


蒙古包的大小各异,最小的直径约300厘米,而大型的甚至可以容纳数百人,如蒙古汗国时代的可汗和王族的帐幕,能容纳多达2000人。蒙古包根据居住环境的不同,分为固定式和游动式。在半农半牧区,人们会建造固定式的蒙古包,用土壁围起并覆盖苇草;而在游牧区,蒙古包多为便于移动的游动式,有的可拆卸,由牲畜驮运,有的则固定在牛车或马车上运输。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蒙古族定居人口的增加,游牧区的蒙古包仍然是他们的主要居所,被称为"格尔斯"。尽管蒙古包的历史悠久,确切的出现时间难以考证,但它已经成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他们千年的游牧生活。无论走到哪里,蒙古包都能快速搭建,成为他们移动中的家园。
扩展资料

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