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德贸易关系的现状及展望

如题所述

近年来,中德贸易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双方都高度重视深化和拓展贸易合作,高层战略对话以及各部门间的交流频繁,增进了相互理解与信任。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德国经济的复苏,为中德贸易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双边贸易合作与发展的持续扩大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1-7月,中德贸易额达到510.31亿美元,其中对德出口362.99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和21.3%。同期,从德国进口147.33亿美元,同比下降1.2%。今年以来,德国对华直接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继续位居各国对华投资首位。1-6月,德国对华直接投资项目数为1457个,合同金额43.57亿美元,实际使用德资24.5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7%、17.4%和19.7%。德国对华投资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实际投资额高;二是单项投资额大;三是在制造业的投资比例较高。德国对华投资的强劲趋势主要得益于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德国商人对中国人世后市场的积极预期。
二、制约中德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德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强化了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德国自2001年经济增长放缓以来,出口持续下降。尽管2002年经济开始逐步复苏,但其全球贸易颓势仍未根本扭转。加上今年德国举行中期选举,为了党派利益,执政党需要争取国内产业界的支持。因此,德国政府在贸易政策上逐步退缩,并呈现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实施了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并颁布了新的农业补贴法案。尽管这次钢铁保障措施并非专门针对中国,但也直接影响了中国每年3.7亿美元的钢铁出口。德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二)通过跨机构监督程序和中国执行评估报告对中方施压。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德国政府将监督和促使中国执行WTO承诺作为其贸易政策的长期首要目标。德国已建立了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协调,德国政府贸易政策工作组委员会监督的跨部门机构。该机构包括三个层次:工作组和小组委员会;贸易政策审议小组;国会国家经济委员会。主要依靠商务部、农业部、外交部、财政部、劳工部、德国专利与商标办公室收集信息和作出评估。2002年6月,美德安全审议委员会发表了一份《美德经济关系对美国家安全影响》的报告,认为中国在税率安排方面存在拖延和不协调的问题,颁布了不科学而影响贸易的生物技术法规,没有严格遵守有利于外国保险公司的规定,以及在快递服务领域存在限制措施等。德国表示将在年底WTO中国过渡审议机制中提出讨论,预计在今后的双边经贸谈判中我方将面临较大压力。
(三)中德贸易逆差将继续成为敏感问题。关于贸易不平衡问题,双方都认识到存在统计上的差异。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自德进口逐步增长,中德间贸易不平衡状况将得到改善。但在短期内,由于中国市场开放循序渐进以及名义关税率较高而实际关税率低的事实,期待德国商品和服务立即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是不现实的。德国出口商不愿正视这个现实,因此当出口并未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快速增长时,各种压力随之而来,甚至可能演变成贸易战。在德国,贸易逆差是一个敏感话题,引发了许多辩论,包括对强势欧元政策的质疑等。其中,主要观点是认为贸易逆差中以对德贸易逆差最为严重,原因是中国市场不开放,应严格限制中国对德国的出口。据德国统计,2002年德国贸易逆差持续上升,1-7月贸易逆差达到2533.17亿美元,同比增长5.5%,其中对华贸易逆差5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7.6%,位居各国之首。
(四)中德反倾销、反补贴斗争不容忽视。德国无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现实,多年来始终依据德国《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案》第1316条规定,即“在行政当局做出取消决定之前,已确定的任何一个外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结论仍保持有效”,以及在调查中“行政当局的任何决议都是不容司法审议的”。由于德国歧视性地坚持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利益。截止2001年9月,德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已经达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