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要经历艰难困苦,不怕失败,不怕痛苦,甚至不怕牺牲,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出处】

这句话的出处是近现代周恩来的《无题》。

【原文节选】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译文】

大江东去,止水波澜,群贤毕至,共谋救亡。

十年寒窗苦读,图谋突破难关,即便艰难险阻,也要勇闯澎湃之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场景,大江东去,群贤毕至,共同谋求救亡之路。而这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现出一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所需付出的艰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十年的寒窗苦读,是为了突破难关,实现目标;而即使在面对艰难险阻时,也必须勇敢地迎难而上,不畏艰险。这种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创作背景】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曾经历过多次艰难困苦的历程。这句话可能是他在某个特定时刻,为了鼓舞士气而创作的。在面对困境时,他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出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以此来鼓励自己和他人。

【注释】

    面壁十年:形容一个人在艰难的环境下苦读十年

    难酬:难以回报

    蹈海:勇闯海洋,指勇敢面对艰难险阻

    英雄:指那些具有英勇、顽强不屈精神的人

【生活启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而这时候我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才能突破困境,达到自己的目标。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像面壁十年一样,不断的思考和努力,才能破壁而出。同时,我们还需要有勇气和决心,像难酬蹈海一样,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怕失败,才能赢得成功。

个人经验方面,我曾经在学习上遇到过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我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思考,直到最终达成了我的目标。同时,我也遇到过一些选择困难的情况,但我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够迈过难关,走向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4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出自近现代周恩来《无题》。

原诗:

《无题》近现代: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注释:

1、大江:宋代文学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释义: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之句。“大江”在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2、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3、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群科,即社会科学。一说是各种科学。

4、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济,拯救,变革;世,社会,国家;穷,濒临绝境,危亡。

5、面壁:面对墙壁坐着。据《五灯会元》记载,达摩大师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释义:一天到晚默然不语,面对石壁跏趺而坐,俗名打坐),人们不知道他在干什么,都说是在看墙壁。这里用来形容刻苦钻研。

6、破壁:据《名画记》记载,南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今南京)安乐寺,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他说:如果点了眼睛,龙就要飞走。别人认为这话说得荒唐,他于是点了龙的眼睛,不一会儿雷电大作,轰毁了墙壁,巨龙乘云飞去,而没有点眼睛的龙还在。

这个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是形容张僧繇画技的高超。“画龙点睛”和“破壁”两个词语都是来源于此。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7、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8、蹈海,投海。这里借用了陈天华留学日本时,为了抗议反动当局无理驱逐中国留学生和唤起民众的觉醒,身投日本大森海湾殉国。

释义:

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扩展资料:

在《无题》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具有多么重要的导向作用。正是这种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价值观,决定了周恩来革命的人生道路。

为寻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1917年9月,周恩来从沈阳动身,经安东(今丹东)跨过鸭绿江,取道朝鲜,在釜山乘货船,东渡日本求学。出国前夕,周恩来品味着唐诗、宋词中浓郁的离别情绪,写下《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七言绝句。周恩来时年十九岁。

1919年3月,周恩来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临行前,周恩来提笔挥毫写下这首七绝,并在诗后注明:

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浪荡年余,忽又以落第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轮扉兄以旧游邀来共酌,并伴以子鱼、幕天。醉罢书此,留作再别纪念。兼志吾意志不坚之过,以自督耳。民国八年三月。

这首诗是一首气势雄强的壮美诗篇,表现了青年周恩来的凌云壮志和救国济世的巨大决心,通篇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豪迈之情,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量。

首句“大江歌罢掉头东”,写出作者出国时的激动与豪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释义: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是啊,滚滚东去的大江大河,自古以来奔流不息。千百年中淘尽了天下多少的英雄志士啊!

而今,年轻的周恩来神采奕奕,意气风发。他满怀救国救民的理想,高声吟唱雄浑、悲壮的诗词,告别灾难深重的祖国,即将东渡扶桑。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讲“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中的“有我之境”,我们认为,就是讲究诗中有“我”,情溢于诗。诗中有“我”,诗才有主宰;诗中有情,才不致味同嚼蜡。

周恩来此诗就善用此法,诗歌开篇,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并巧设一疑:远离家邦,掉头不顾,究竟是为了什么?“邃密群科济世穷”,哦,原来是要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探寻拯救祖国于危亡之境、解人民于倒悬的真理啊。

穷,绝境。看来,周恩来东渡求学,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实现自己少年时代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江歌罢掉头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