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四川广安在惠州从打工仔到亿万富翁叫刘什么林

一个四川广安在惠州从打工仔到亿万富翁叫刘什么林

刘延林

刘延林的故事的确具有传奇色彩。
1964年,刘延林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恒升镇果子村。1978年,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的他随着烧砖瓦的姨父奔了河南,时年14岁,身高1.50米,体重不到35公斤。此后三年,河南、湖北、福建等地留下打工仔刘延林瘦小的身影。
1981年,刘延林回到家乡,借钱买了一辆“嘉陵”摩托贩猪跑单帮。贩猪的生意非但没有给他带来财运,反而让他背了一屁股债。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刘延林再次离家,南下广州,开始了又一次流浪生活。这一次,他是偷着离开的,全部盘缠是砍了自家一棵树,拖到街上卖的9.2元钱。
到广州第三天,正碰到一家机砖厂招工,刘延林二话没说便跟了去。砖厂老板是个精明的广东人,很喜欢刘延林这个肯动脑筋的四川仔。半年后,老板在海丰办起又一座机砖厂,交给刘延林承包管理,于是,18岁的刘延林成了砖厂的“白领”。两年里,刘延林挣到一笔在当时相当可观的钱。此刻,当“白领”已经不能满足他了,一个深藏心底的愿望喷涌而出,他要当老板,他想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老板坚决不让刘延林离开。无奈,刘延林再次“逃亡”,炒了老板的“鱿鱼”。刘延林来到紧邻深圳的惠阳县淡水镇,淡水有个砖瓦厂,濒临倒闭,两万元就可出让。刘延林虽不懂什么“股份制”,但笃信众人拾柴火焰高,于是说服两个四川老乡和一位本地人,每人出资5000元,共同经营这个砖瓦厂。20岁的刘延林当上了真正的“厂长”,谁知连月亏本,沉不住气的三个合伙人,一一吵着退了股。
刘延林一个人背起了全部债务。他对砖厂人事进行调整,堵塞生产中的漏洞,同时,尽可能改善生产条件,耐心等待发展的时机。不出所料,半年后,改革开放再掀波澜,砖价涨到0.3元多,还是供不应求。1988年底,砖厂纯利已达200多万元。
淡水地理位置较特殊,紧邻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刘延林相信,淡水迟早会成为国际化的大市场,于是倾尽资产,买下几百亩地。当时的地价,每平方米仅17元。多年后,惠阳县城迁到了淡水,淡水地价连番上涨,每平方米高达2000元,黄金地段甚至创下过每平方米过万元的“峰值”。
刘延林精心筹划,除留下几处自己使用外,其余都卖了,他一心要脚踏实地干实业。如今,川惠综合大楼、川惠住宅楼、川惠工业区以及高39层、投资1.2亿元的川惠大厦拔地而起,公司属下还有建筑材料公司、建筑工程公司、高科技开发公司、鞋业公司、汽车修配厂等实体……
刘延林富了,富得让人目眩。刘延林以《从打工仔到亿万富豪》为题出版自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欣然题字:“中国第一打工仔”。
刘延林毕竟只有36岁,在这个年纪出自传,似乎“早”了点,在一些人看来甚至有些狂妄。不过,刘延林有自己的想法:“打工潮是一页悲壮的历史,但也是大有作为的。”曾为打工仔的他希望更多的人当好打工仔,读懂这本书。“认定了要干的事就要立即干,抢在第一和落在第二,效果与差距起码要悬殊10倍以上。”刘延林希望有压力,希望压力能转化为鼓舞自己奋进的勇气和动力。“我觉得,我能够成功,不全是运气,多少还是靠了一点与众不同的抑或说是有刘延林特色的东西,不同寻常的思路,能超前一两步的眼光,独有的操作方法……”刘延林希望自己的经验可资借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4
刘延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