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民族邮票上的乐器每个都叫什么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 壮族 苗族 彝族 傣族 黎族 布依族 满族 土家族 哈尼族 朝鲜族 高山族 京族 鄂伦眷族 哈萨克族 纳西族
就按以上规律 急用 谢谢
民族邮票是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99407/9925802.html像这个网站的那种 非常感谢

把昨天没有来得及回答的其他3个民族补齐,另外更正昨天的一个错误:壮族邮票上的乐器是筚多喝。

京族:邮票上展示的是京族的哈节舞和独弦琴。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弹弦乐器,琴身用大半个竹筒做成或用几块木片做成长方形的木匣。琴身长约二尺半,一端插上一根圆木柱子与琴身成直角,另一端安上一个把手系上一条弦线,连接到小圆柱子上,即成独弦琴了。乐器结构简单而所奏乐曲音调丰富、音色优美、音量较小、曲音清雅是独弦琴的最大特色。

鄂伦春族:邮票上展示的是鄂伦春舞蹈和民族服饰,没有乐器展示。

纳西族:邮票上的纳西姑娘正跳着哦热热舞,而纳西小伙子则吹着纳西民族乐器列直匹哩。列直匹哩是纳西族的边棱音气鸣乐器。

=====================================================================
回族:邮票上展示的乐器是口弦:通称“口口”,是一种以吹奏口弦并伴以即兴表情、动作的民间娱乐形式。主要流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海原、固原一带的回族妇女中间。她们往往用弹口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时妇女之间用口弦相互对弹,既像是对歌,又像是谈心。邮票上展示的是回族双人舞花儿情。

藏族:邮票上展示的乐器分别是藏钹和藏族手鼓。藏钹:打击乐器,亦称“铜钹”。中间隆起较大,呈水泡形,每副两片,相击发声。不同的击法,音色也不同。在藏戏、民间歌舞、宗教乐舞中普遍使用。藏族手鼓也称那额或热巴鼓,是藏族和门巴族的棰击膜鸣乐器。鼓框圆形,鼓框下端连接一根用松木制成的圆柱形鼓柄,鼓棰用细藤条烘烤制成弯弓形。邮票上所展示的舞蹈是藏族素有金铃银鼓之誉的热巴舞。

维吾尔族: 邮票上向我们展示手鼓舞和乐器手鼓。乐器手鼓也称达甫,打击乐器之一,它有数种,常用者直径约44cm,在木框的一边蒙上羊皮,框内环列小铜环,演奏时左手执鼓右手拍击鼓面,摇动鼓身使铜环作响,常用于合奏和舞蹈伴奏,气氛较为热烈欢快。

蒙古族:邮票上的舞蹈是安代舞,没有乐器展示。

壮族: 邮票上展示的是绣球舞和筚多喝。

苗族: 邮票上展示的是苗族芦笙舞和民族乐器芦笙。

彝族:邮票上展示的是自娱性舞蹈族打踺(或称打歌、跳乐)和乐器月琴,彝族月琴又称弦子。弹弦乐器。音箱圆形的称库竹、棱形的称八角琴。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巍山、四川省凉山、贵州省威宁等地。

傣族:邮票上展示的是傣族乐器象脚鼓,傣语叫“光”,因形似象脚而得名,鼓身用一段圆木镂空而成,大者五六尺长,小者也有二三尺长。演奏时用拳、掌、指、足交替击打鼓面。

黎族:邮票上展示的是叶琴,也叫叶箫,是黎家最轻便的乐器之一它随地可制,随时可吹,黎族姑娘摘下两片树叶往嘴里一含,就能吹出优美动听的曲调。

布依族:邮票上展示的是织布舞,,持棍的两名男子蹲地,一开一合撞击两木棍,女子跳跃其间。

满族:邮票上展示的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没有乐器展示。

土家族:邮票上展示的是土家族的民族服饰,没有乐器展示。

哈尼族:男子所持的乐器为气哩,用竹子制成长约1米。演奏者衔住气哩嘴并吹气,用双手控制下方的4个气眼,就能吹奏出近乎箫发出的声音。女子用的是哈尼族落击体鸣乐器竹筒。气哩、竹筒,以及其他的两种-竹扎、牙甲是哈尼族约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乐器。

朝鲜族: 长鼓:打击乐器,亦称“扙鼓”。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朝鲜族地区。长约70厘米,鼓身木质呈圆筒形,鼓的两端粗空,鼓面蒙皮,鼓腰细小而中实。以铁圈为框,系皮条或绳索,可以调整鼓的音高。演奏时,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敲击鼓的另一面。两手节奏交错,技法丰富。在乐队中,将鼓放在演奏者前面的鼓架上,在歌舞中一般将鼓挂在身前。常用于声乐和舞蹈的演奏。

高山族:邮票上展示的是高山族的民族服饰,没有乐器展示。

哈萨克族:邮票上的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琴杆细长,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两种。一般用松木或桑木制作,琴颈即指板,过去多用整木斫成。音箱上有发音小孔,张羊肠弦两根,琴身有羊肠弦品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4
我只知道里面汉族不是穿是汉族的民族服装

汉族的民族服装是“汉服”

有兴趣可以百度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