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的精神的历史典故

如题所述

  有如下历史典故
1. 郑成功收复台湾
2. 左宗棠收复新疆
3、秦始皇修灵渠
4、秦始皇统一南绍
5、汉初封王
9、汉与匈奴和亲
7、成吉思汗远征
8、文成公主出嫁吐蕃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的60年。60年来,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5
提问的兄弟 我知道你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你认为我们中国人民个人主义太强对不 你错了 我承认一点 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们确实略显得个人主义太强 不过呢 我们中国人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任何困难压不倒我们 一但到了危险的时刻 到了困难的时刻我们会万众一心的 非典 抗洪 包括我的家乡哈尔滨最近出了一件事情 有一个匪徒抢劫女士的包裹 当时出现了一个场面 20多个群众和2个警察一起抓那个小偷 这说明了什么 还有抗日的时候 我们伟大的共产党 用教育的方式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枪口一直对外 把日本人赶出去
兄弟我们国人的集体观念在不段提高 你放心吧 我们中国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中华民族将屹立于世界的最顶峰,永垂不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18
同舟共济

先秦·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第3个回答  2006-11-21
抗日战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第4个回答  2015-12-12
  国共合作抗日战争:
  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另一说法抗战的时间应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公元1661年。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康熙元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迁徙于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土尔扈特部落因反抗沙俄种族灭绝政策,在其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历经三年准备,举部东归祖国,一路上与拦截的沙俄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到达伊犁我国境内时,该部落由出发前的17万之众,只剩下不到7万人,迢迢万里路
  王爷府位于和静县城中心,始建于1927年。为一中西式结合的砖木建筑,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王府坐北朝南,四合宅院,由政殿和东西两宫约60多间大小房间组成。正殿同时又分为上下两层,东西厢房,高大宽敞,错落有致。
  一楼正厅用来会客,二楼正厅供奉着满汉王室祖宗的灵位,常年累月香烟缭绕,庄严肃穆。东西两宫自成体系,分别设有卧室、客厅、膳房以及专供王爷使用的文化娱乐室等。东西两宫院内花团锦簇,青砖铺地,环境幽雅,十分清静。
  该府旧称奎克衙门,是南土尔扈特四旗17代王满楚克札甫的最高权力机关,建筑是由王爷之叔多布敦确比勒才仁布楞活佛亲自设计,由焉耆建筑师承建。
  现在这里是和静县民族历史博物馆。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土尔扈特人东归的历史
  典出<<魏收.吐谷浑传>>: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
  隔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延利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他们一起折断。”慕延利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
  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
  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
  世纪宝鼎是团结、统一和权威的象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说文解字》里说: 鼎, 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七君子抗日案
  1936年5月31日,沈均儒、邹韬奋等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团结御辱、一致抗日的号召,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积极宣传组织抗日救亡运动,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红军和谈,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1936年11月23日,南京政府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支援上海日本纱厂工人罢工、"扰乱社会治安,危害民国"为借口,由上海市公安局会同英、法租界捕房,将沈均儒、邹韬奋、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七人非法秘密逮捕,分别押送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二、第三分院。"七君子"被移送法院当天,当局就企图将他们转解苏州高等法院审判,在辩护律师的反对下,当日在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开庭。法官被迫驳回捕房律师和公安局特务的请求,裁?quot;责付律师保释,改期再讯"。25日和27日,高二、高三两个分院,又签发重新逮捕拘票,将沈均儒等秘密逮捕移送到上海市公安局羁押。史良于12月30日自动到苏州高等法院投案自首。苏州高院经几次秘密审讯后,检查处于1937年4月4日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对沈均儒等人正式提出"公诉",罗织被告阻饶"平赤"之国策,作有利于共产党之宣传,抨击宪法、煽惑工潮,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的主张,组织和参加以危害民国为目的的团体等十大罪状"。起诉书公布后,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上海一些爱国律师联合组成辩护团,为"七君子"辩护。6月11日法院开庭,经过三小时的庭讯,决定次日续审。辩护律师以审判官拒不重视、采用有利"被告"的证据,与检察官串通一气为理由,申请审判官回避,审判中断。"七君子"入狱后,国内学者、名流、抗日将领、各界人士以及一些国际知名学者纷纷来电进行营救。宋庆龄、何香凝、胡愈之等十六人还发起"爱国入狱运动",联合具状要求以"爱国罪"入狱"羁押"。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和压力下,南京政府不得不授意苏州高等法院于7月31日对沈均儒等停止羁押,"具保释放"。此案以沈均儒等胜利出狱而实际告终,但直至1939年1月26日,才由四川高等法院第一分院宣布撤回这一案件的"起诉",在法院程序上宣告了结
  爱好和平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昭君出塞等和亲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征伐不休,流血千里。此时,伟大思想家围墙墨子提出“兼爱”“菲攻”,主张停止战争,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他在《非攻》中写道,每一次战争,杀人多则上万,少则上千,军队攻池掠地,掳掠百姓,“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辁,燔溃其祖庙,颈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百姓在战争中朝不保夕,流离失所。他希望天下人能够相爱,从而走上和平的道路。为了阻止战争,维护和平,墨子和他的弟子们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他们的崇高人格为所爱好和平的人所景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