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市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市

朱熹故里建阳市位于武夷山南麓,另称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历史上,特别是宋代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东邻松溪、政和,南接建瓯、顺昌,西连邵武、光泽,北界武夷山、浦城,以“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著称于省。远在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繁衍、生息。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置建平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更名为建阳县。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唐石里(今黄坑镇)产嘉禾一本15穗,诏改建阳为嘉禾县。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复名建阳县,历明、清及民国。民国时期,建阳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曾设于县城。革命老区分布于9个乡镇77个行政村。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阳两度为地区行署所在地,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下辖8个镇、3个乡、二个街道办事处,190个村委会、22个居委会及3个国营农场。总人口33.77万人,面积3383平方公里。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占人口1.5%的畲、满、回、苗、壮、蒙、侗等21个少数民族,约5600多人。
建阳史称朱熹、蔡元定、刘火龠 、黄干、熊禾、游九言、叶味道等“七贤过化”之乡。与孔子齐名的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大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晚年定居考亭讲学,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研究理学,著书立说,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考亭也因此喻为“南闽阙里”,建阳称为“理学之乡”。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远在美日韩及港澳台等海外朱子后裔都会前来祭祀拜谒,他所创立的南宋理学迄今仍被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来等国推崇。宋代以来麻沙、书坊雕版印刷全国闻名,“建本”图书远销海内外,是宋代三大印刷中心之一,有“图书之府”美称。建阳市人杰地灵,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是建阳童游人。13世纪,宋慈就撰写出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此外,北宋诗人、画家僧惠崇,宰相陈升之,明代福建第一个状元丁显,刻书家余象斗、熊大木,医学家熊宗立,清代天文学家游艺等都是建阳人。建阳名胜古迹有革命遗址3处、古文化遗址132处、古建筑12处、古墓6处、古石刻3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建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82天,年平均降雨量1700——2400毫升,年平均日照1802小时,适宜动植物生殖繁衍,有“嘉禾之乡”美称。
建阳丘陵山地面积30.58万公顷,占总面积90.4%;耕地面积3.1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87万公顷,草场面积2.26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2.19万公顷,年理论载畜量3.04万标准黄牛单位。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土层深厚、肥沃。
建阳素有“林海竹乡”美称,境内满目青山,层林叠翠,森林资源居全省第四位,为全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森林面积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1%。林种类型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木林、混交林等,木材蓄积量1250万立方米,毛竹6312.99万根,各种林副产品如松脂、笋、香菇等十分丰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03
你要问什么呢`大哥还是大姐``
第2个回答  2015-03-25
很好玩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