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对战争不感兴趣,但战争却对你兴趣甚浓 这句话如何理解?

军事理论考试题目,“也许你对战争不感兴趣,但战争却对你兴趣甚浓”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句话的中心意思就是国家落后就要挨打,要自强不息。

表面意思是或许你崇尚和平,拒绝战争,但是,战争却会找到你。引申意思是要从各方面综合提高国家的总体实力。崇尚和平,但确要有保卫和平的实力,国家落后,便要受到欺凌。这里将国家进行了拟人化。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不仅是在那一个特殊时期才实用,是在历史长河发展中时时刻刻都会出现的结果,人类的发展就是一部竞争和淘汰的历史,人类淘汰了猛兽。

虽然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再是那种血淋淋的人吃人的原始社会了,落后的下场不一定就是死亡,但是挨打或者失去竞争力却不可避免,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会失去自由和主权,所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是必须和持续。

是保证自己美好生活的基本保证,那么国家层面上,就需要提高国家凝聚力,改善制度,加强科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而每一个人则应该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保证随时具备强大的内在竞争力,才不至于因为落后而出现挨打的情形,才能更好的过好自己的生活。

鲜血与战争铸就的历史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扩展资料: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演说

人们有时问:不能稍微放慢速度,延缓进展吗?不,不能,同志们!决不能减低速度!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我们对苏联工人和农民所负的义务要求我们这样做。

我们对全世界工人阶级所负的义务要求我们这样做。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但是我们不愿意挨打。不,我们绝对不愿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08
也许你对战争不感兴趣:你也知道是也许了,人是一个说谎的动物,你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因为你没有发动战争的实力,你觉得没实力的国家回去侵略一个发达的国家么?它实力不够而已。反之如果某一天你发现自己变得很强大了,你那个也许对战争不感兴趣的心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早就忘记了往日的畏畏缩缩的过着的日子,万物法则如此,优胜劣汰,不感兴趣是因为说这话时你是一只绵羊,还不是一只狼。你听过不吃羊的狼么?
但战争却对你兴趣浓厚:实力弱小了就被人打的份,伊拉克是个典型,关键是伊拉克的人始终觉得自己是一只狼,其实他是怀着一个石油的肥羊而已。或者说我确确实实是一个不愿战争的国家,你不愿意就不愿意?自由是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而已。世界上那个国家敢说自己自由那个人敢说自己不受约束?及时你美国不对日宣战,别人也要来搞你的珍珠港。
总结一下就是:战争一触即发,谁也不能预测。别人厉兵秣马,我暗自韬光养晦。待得人兵临我城下,则直捣人黄龙。我弱我装疯卖傻学朱棣,我强则大汉天子,横扫匈奴百年不起。
第2个回答  2014-12-14
现在我帮你分析这个句子。本来战争是没有感情的,人是有感情的。在这里“战争对你兴趣正浓”明显把它拟人化了,而这种拟人化是人所赋予给它的,也就是说人类的战争行为才是战争的根源。“你对战争不感兴趣”:先去掉“也许”,就是说你像个没有生命的事物一样,加个也许,是因为人拟物化后不同于其他的事物,人有主观因素在里面。所以这里替换了双方的逻辑位置,从而更加显露出战争的危害性
第3个回答  2014-12-04
你是不愿意战争的,但是:战争一旦发生,你无法逃避。
第4个回答  2014-12-06
毛泽东主席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