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怎样形成的

如题所述

豆腐的简易制作
制作方法 1.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绿色豆腐制作
一、工艺流程
大豆→挑选→浸泡→磨浆→过滤→煮浆→混合→蹲脑→压榨成型

菜汁或菜泥少量凝固剂
二、操作要点
1.菜汁添加量 以豆腐的色泽及生产成本为指标,确定菜汁或菜泥的添加量。豆腐的颜色随添加蔬菜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分别为红、黄、绿等:各种颜色。本文以青菜为例,其成品:豆腐为绿色。每500毫升豆浆加入70毫升—80毫升菜汁,制成的绿色豆腐色彩柔和。以500毫升豆腐添加70或75毫升菜汁为宜。成品豆腐经过蒸煮1小时仍不褪色(50克大豆可得 500毫升豆浆)。
2.凝固剂用量 菜汁可直接作为凝固剂使用,也需添加少量石膏凝固剂。配制1%石膏悬浮液待用,按大豆:水:菜汁:1:9.5:1.5比例,磨浆、煮浆、棍合,依次加入石膏悬浮液,制成豆腐后称重,测水分,换算成同一水分含量下的豆腐重。
石膏悬浮液使用量60毫升时,豆腐出品率最高,豆腐品质好。最佳配比为大豆:水:菜汁:石膏悬浮液;1:9.5:1.5:1.2。
3.浸泡与磨制 大豆的浸泡对豆腐出品率影响较。大,浸泡时间随季节而变化,宜为10-18小时,以大豆表面无皱皮,豆皮不易脱落,浸泡水面无白沫,搓开豆粒见豆瓣表面有塌坑,手指掐之易断,断面已浸透无硬心为适度。豆腐出品率随磨制细度增加而上升。
4.混合 煮浆后,迅速与菜汁混合搅拌,否则豆腐颜色不均匀,有粗糙感。若莱汁经灭菌处理后使用,可延长产品保存期。
5.凝固剂加入法 用冲浆法加入石膏悬浮液,即取一定量的浆液和石膏悬浮液一起冲入,使全浆翻腾,豆浆表面呈微粒絮状并逐渐扩大,蛋白质网络结构逐步形成豆腐脑状,此时的温度在80℃,静置30分钟,加压成型。
6.混合菜豆腐浆 在菜汁中添加少量呈味物(如蒜、生姜、韭菜、大葱等),制成特殊风味的蔬菜豆腐。如加入少量大葱汁的青菜豆腐,不但有柔和的绿色光泽,还有诱人的葱香味。菜汁与葱汁的配比,可据不同嗜好而变化。这样,既增加了豆腐的花色品种;又满足不同口味。

高产高效豆腐制作四法
1、冷水冲浆法 土法制豆腐,一般每公斤黄豆仅可制2.5公斤左右豆腐。而冷水冲浆法,可使豆子的出腐率提高30%以上。制法:先将烧开的豆浆倒入木桶内,待豆浆冷却到不烫手时,即刻倒入一桶冷水(比例为5公斤豆子放10公斤左右冷水),再充分搅拌使温度冷却均匀。待5—10分钟后,往豆浆里一次加入一勺石膏水。加入3次后豆腐即全部生成。
  2、添加碱面法 大豆中的不溶性蛋白质一般占蛋白质总量的30%左右。这些不溶性蛋白质存在于豆浆中,点浆时难以形成豆腐。若在浸泡豆子时,按豆子与碱面500:2的用量加入碱面,便可使部分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这样,在点浆时即可凝固成豆腐,使产量提高40%左右。
  3、先制油后制豆腐法 先将大豆筛选、洗净后冷榨两次,使每100公斤大豆分离出9—10公斤豆油和80多公斤豆饼。然后用豆饼制豆腐。用冷榨豆饼制豆腐不需要磨浆。制法:每10公斤豆饼对水70公斤左右,装入桶或缸内浸泡8小时左右,搅匀后倒入锅内,边加热边不停地搅动,防止豆浆糊锅。豆浆烧开后即可点浆。将石膏水绕浆缸慢慢点入,直到出现豆腐脑为止。其它制作方法与传统方法相同。此法制成的豆油不仅是优质豆油,其豆腐既高产,又细嫩、洁白、可口。每100公斤大豆可多获纯利30—40元。
  4、制作无渣豆腐法 此法制豆腐因不产生豆腐渣,故不需要过滤等设备,因而品味好,成本低,效益高。制法:先将大豆充分清洗、浸泡、去皮后将其冻结。再将其粉碎成糊状物。然后将糊状物加热至100℃,保持3—4分钟后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70—80℃添加大豆重量2%—5%的硫酸钙,使糊状物凝固,再轻轻搅碎,除去浮液,放入有孔的型箱中,盖布、加压、去水即成。

内脂豆腐制作方法
内脂豆腐以β一葡萄糖酸内脂为凝固剂,其工艺简单,质地细腻洁白,保质期长。现介绍制作方法如下:
1.泡豆 选用豆脐(或称豆眉)色浅、含油量低、粒大皮薄、粒重饱满、表皮无皱而有光泽的大豆。将大豆洗净,在春秋季水温10�0�2C—20�0�2C时,浸泡12小时—18小时;夏季水温30�0�2C左右;浸泡6小时—8小时(每24小时换水);冬季水温5�0�2C,浸泡约24小时。水质以纯水、软水为佳。用水量一般以豆水重量比1:3为好,浸泡好的大豆约为原料干豆重量的2.2倍。泡好的豆要求豆瓣饱满,裂开一小线。但浸泡时间如果过长,会影响出浆率。
2.磨浆 一般选用能进行浆渣自动分离的磨浆机,粗磨、细磨共2次--3次,尽可能提高大豆蛋白的抽提率。由于不再像用卤水、石膏作凝固剂生产豆腐那样还需压榨成型,所以磨浆过程中加水量的多少就决定了成品内脂豆腐的老嫩。一般做老豆腐时水与干豆的比例是3—4:1,做嫩豆腐时水与干豆的比例是6—10:1。第一次粗磨时加水量为总加水量的30%,第二次调节磨浆机螺旋进行细磨,加水量为30%,第三次的加水量为40%,尽可能地把豆渣里面的浆冲洗出来。磨好的渣应手感细腻无颗粒。
3.煮浆,把磨好的浆放在不锈钢制的煮浆桶里,用蒸气将浆煮至60�0�2C-70�0�2C时放人约 0.3%的食用消泡剂,把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泡完全消掉为止。然后继续加热把浆煮开,浆沸腾后 保持3分钟—5分钟把浆煮透。
4.冷却 把煮好的浆进行冷却,降温至 35�0�2C以下。
5.点脂(加凝固剂) 先将β一葡萄糖酸内脂用少量冷开水溶解。用量:做老豆腐时1千克浆加30克内脂,嫩豆腐 1千克浆加24克—30克内脂。将溶解好的内脂加入已冷却的豆浆中缓慢调拌均匀即可。
6.成型 将点脂后的浆倒进成型模中,放入凝固槽。在 80�0�2C—85�0�2C之间保温 20分钟即为成品。刚成型的豆腐暂不能摇动,应静置一段时间让其目然冷却。如生产盒装内脂豆腐,需配备灌装封口机。

新潮食品脆豆腐的制作
脆豆腐不仅具有普通豆腐的营养成分,而且它的外观、口感、色泽均优于其他豆制品,其色泽金黄,脆如黄瓜,营养丰富,凉拌、热炒、烧汤更是风味独特。脆豆腐的制作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
  一、老豆腐。老豆腐的制作标准是,水分较少,质地较老,有韧性,持水性好,豆腐块坚挺而有弹性,这样的豆腐才适合制脆豆腐。
  二、切片。为使切片的速度快,质量好,必须有专用的工具。不能用刀直接切片。切片的专用工具为钢丝框。具体构造为:用木板制作一个无底的四方框,框高70厘米、长150厘米、宽100厘米。在镂空的一侧用细钢丝,每间隔8毫米,固定一根,形成一个钢丝框。操作时,把豆腐放正,将钢丝框上的钢丝对准豆腐, 用手按下去即可把豆腐切成片。 每片的规格为:长10厘米,宽6厘米,厚0.8毫米。
  三、干燥脱水。干燥脱水可采用烘干和晾晒两种方法。烘干可用散热器作热源,围着房屋置满暖气片,室内像养蚕一样置上网架,放上豆腐片。晒场应选择光照好,远离厕所和畜禽栏的地方。干燥好的豆腐干呈酱色,表面有泛油,断茬处是酱色,无夹生白芯为上品。
  四、温油膨化。大锅内置入花生油(其他油炸不出金黄色),建议锅内放油10千克,每次下锅1千克豆腐干,最容易操作。
  将油烧到140~160℃,投入豆腐干,用手勺不断翻动,使豆腐干受热均匀,防止弯曲,以免给后面的加工带来不便,整个过程大约历时2分钟。
  五、脆化处理。脆化剂选用氢氧化钠,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在生产脆豆腐时,选用食品级氢氧化钠,片碱。各地化工公司有售。
  按照水泥浸泡池或缸的大小,确定用水量,从而确定用碱量。要求浸泡池中的氢氧化钠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4%~0.5%。先用少量凉水在脸盆中溶解氢氧化钠,化开后再倒入水池或缸中搅匀即可。
  将沥净浮油的膨化豆腐干入池或缸中浸泡。浸泡时间为:20℃以上时为12小时;20℃以下时,浸泡16~38小时,至豆腐干变软发脆,吃饱水分为止。
  六、中和漂洗。中和漂洗的作用是定型,进一步脆化和中和掉多余的氢氧化钠。中和剂选用食品级醋酸,也可用食醋代替,食醋中大约有4%~10%的醋酸,也可作中和剂使用。
  要求配制醋酸液的水溶液浓度为1%~2%,也就是50千克水中放入0.5~1千克醋酸或放入5~10千克食醋。浸泡时间:在20℃时,约2~5小时,在气温高或气温低时,可酌情缩短或延长浸泡时间。
  七、清水漂洗。清水漂洗的设施和脆化设施一样,清水漂洗的时间为2~5小时,pH值为7时可结束漂洗。漂洗完的脆豆腐晾干表面水分后,可包装上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2
把黄豆浸在水里,泡胀变软后,在石磨盘里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

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仿佛在豆浆桶里跳起了集体舞,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溶液。 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

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

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我们喝豆浆,有时就在重复这个豆腐制作过程哩。有人爱喝甜浆。往豆浆里加一匙白糖,豆浆没有什么变化。

有人爱喝咸浆。在豆浆里倒些酱油或者加点盐,不多会儿,碗里就出现了白花花的豆腐脑。酱油里有盐,盐和盐卤性质相近,也能破坏豆浆的胶体状态,使蛋白质凝聚。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样吗?

豆浆点卤,出现豆腐脑。

豆腐脑滤去水,变成豆腐。

将豆腐压紧,再榨干去些水,就成了豆腐干。原来,豆浆、豆腐脑、豆腐、豆腐干,都是豆类蛋白质,只不过含的水有多有少罢了。牛奶和豆浆差不多,也是胶体溶液。在新鲜的牛奶里,酪素,也就是蛋白质包裹着奶油,在水里分散开来,不停地运动,所以,牛奶总是均匀的乳白色液体。

让牛奶发酵,做成酸牛奶,酪素就聚集拢来,凝结成块,象豆腐脑似的。
第2个回答  2013-12-12
将浸透的黄豆与水搅拌后隔渣便成豆浆,加入适量凝固剂成半凝固的豆腐,转放豆腐木盘内,配合不同程度的压力便成不同质地、含丰富植物蛋白质的豆腐.
第3个回答  2013-12-12
先将黄豆磨成豆浆------ 按照比例在豆浆中掺水------将豆浆煮沸---过滤----在豆浆中放入“胆巴”---形成的豆花 ----将豆花装入豆腐框中 压榨 ---豆腐做好了
第4个回答  2024-05-25
当我们享用美味可口的豆腐时,不禁好奇:这块白嫩的凝乳是如何形成的呢?
豆腐的制作过程,起源于汉朝时期,自那时起,其工艺历经了时光的沉淀,逐渐演变为了一门精致的手艺。制作豆腐的关键在于大豆的凝固,让我们一探其中的奥秘。
大豆需要经过清洗、浸泡、磨浆等步骤。浸泡的过程使大豆吸收水分,为后续磨浆做好准备。随后,将浸泡后的大豆与水放入石磨或机器中进行研磨,形成细腻的豆浆。
豆浆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但为了形成豆腐,需要将其凝固。这便是石膏或卤水的出场之处。石膏是一种天然矿物,含有硫酸钙,而卤水则是一种富含氯化镁的溶液。将石膏或卤水缓慢加入豆浆中,发生化学反应,豆浆中的蛋白质与钙离子或镁离子结合,形成细小的凝块,从而使豆浆凝固。
凝固后的豆浆被称为豆腐脑,质地柔软,像脑髓一般。为了赋予豆腐更稳定的形状,需要进行压榨。将豆腐脑倒入纱布或模具中,再用重物压去水分,最终形成块状的豆腐。
不同地区和制作工艺的差异,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豆腐类型。例如,北豆腐质地较硬,含水量较低,而南豆腐则质地柔软,水分含量较高。还衍生出各种风味的豆腐,如熏豆腐、臭豆腐等,满足了不同地域和口味的喜好。
豆腐的形成,凝固是关键。这一过程,既是化学反应的奇妙,也是传统工艺的传承。下次品尝豆腐的时候,不妨回想一下它的制作过程,感受这道素食佳肴背后蕴藏的智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