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如题所述

1、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2、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扩展资料: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网站了解到,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近日在接受记者时强调,做好文化遗产工作核心是围绕四个字:保护、利用。

他分别从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方面介绍了相关情况。

在文物保护方面,首先是建立和落实好中央文化文物部门以及省市县四级文物保护责任制,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了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责任主体。

保护文物失职必追责。如2017年北京针对明十三陵文物丢失案,追究了17名相关责任人责任,包括6名局级干部。2016年,河北针对清东陵被盗和违法建设案,处理了12名责任人。2017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生6起火灾事故,处理了23名相关负责人。

除了保护,也要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近几年,成功打掉了一批长期猖獗、影响恶劣的文物犯罪团伙,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特别是去年公安部门两次发出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20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员。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文物盗窃和非法贩卖活动。

最后,要把文物保护纳入法治轨道。按照文物法规定,各地进行基本建设工程前必须先进行考古勘探调查,之后才能开工建设,有效保护了地下文物。

雒树刚指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主要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精神。首先是进行抢救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靠人来传承的,现在有一批非遗传承人岁数比较大,我们抓紧抢救性保护,把这些老工匠、老艺人的工艺传承下来,同时培养年轻的传承人。二是实行生产性保护,特别是把传统工艺和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于民间、死于庙堂”,只有和群众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利用好文化遗产,才能发挥好文化遗产的作用,才能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雒树刚强调。

利用好文化遗产,首先是让人民群众“无障碍”“零门槛”接触文化。

雒树刚介绍,现在除了遗址性文物保护单位以外,已有4246家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免费开放数量还将继续扩大。现在群众到博物馆的参观热情越来越高涨,去博物馆参观的人次从2014年的7亿多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9亿多人次。一批精彩展览受到群众热捧,如故宫的“石渠宝笈特展”和“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等。今后要推出更多精品展览,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传统戏剧普及工作正在进行,相关部委联合实施了“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两个工程,争取实现“一人一场戏”“一村一场戏”的目标。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如电视节目《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舌尖上的中国》等受到观众喜爱。

“文化文物部门要继续落实好责任,文化遗产工作就是要保护好、活起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雒树刚强调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做好文化遗产工作核心是保护利用

中国青年报-人类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8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文化遗产让人感到生命的有限和情感的无限。无论人类的文化和精神强大到什么程度,时间和自然的力量终究是不可抗拒的。与永恒的时间和空间相比,人类不过是沧海一粟,渺小之极。因此,看着那些遗址和废墟,很多人会失落、空虚、惆怅。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文化遗产则是使人类延续这种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人类要延续下去,必须保护文化遗产。正如我们保护环境和濒危生物是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一样,保护文化遗产,表达的也是对自然的敬畏。只不过,环保所牵涉的自然是空间维度的自然,而文保所牵涉到的自然,是时间维度的自然,是能够击退历史的,更宏大的自然力量。

扩展资料: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1、加强保护理念,不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

2、不随便攀爬文物古迹。

3、自觉遵守文物保护单位的规章制度。

4、不盲目寻宝盗宝。

5、自觉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宣传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与文物保护知识。

6、主动对所见到的有损文物古迹的行为进行‘力所能及’的劝阻或者举报。

7、不误导他人进行文物买卖和破坏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遗产保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1-11
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
  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人人保护 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看到,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并发布了加强遗产保护的通知。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文化遗产保护-紧迫性
  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书籍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收到严重威胁。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4-24
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反应的是一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对于国人了解自己国家的国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这些遗产消失将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必须要加强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随着一些国家恶意争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韩国在联合国申请我国的端午节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客观上也造成了我国文化遗产的丢失,因此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
第4个回答  2018-01-11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全球公认的具有突出系列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1972年联合国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这些人类文化精华中的精华,黄金有价,而是戒毒,又是玩儿的,一旦被破坏了永远无法恢复原貌,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