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跟我说一下《调张籍》这首诗的背景及用意

韩愈的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推尊李、杜的力作。前人认为李杜之后,韩愈最早将李、杜并尊,而且称誉颂扬最为有力。并认为此诗是针对当时一些人扬杜抑李或"李、杜交讥"而发。五代后晋人编撰《旧唐书》,认为元稹是"李杜优劣论"的始作俑者。宋人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进一步指实韩诗所斥"群儿",是指元稹、白居易:"元稹作李杜优劣论,先杜而后李,韩退之不以为然,诗曰'李杜文章在……可笑不自量',为微之发也"。此后,人多从其说。 然事实并不尽然。其实元稹是最早对李、杜并称的人。早于韩愈此诗二十一年,即贞元十年(794),元稹作《代曲江老人百韵》,诗中已有"李杜诗篇敌"之句。贞元十四年(798)韩愈《醉留东野》诗有"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之句。但在元和八年,元稹作《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这是唐代唯一一篇从理论上分析杜诗出现之意义的文献,其中再次提到李、杜时,确实有所高下:"诗人已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时山东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奋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篱,况壶奥乎?"白居易作于元和十年的《与元九书》,则有李杜并讥之嫌"。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娄》、《石壕》诸章,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白氏本意是强调"唯歌生民病"的新乐府诗,并非全面贬低李杜。但"谤伤"之嫌确亦难免。 韩愈此诗极全力宏扬李杜,其所谓"群儿"、"谤伤"等语,亦必有所指。钱仲联《集释》补释云:"籍虽隶韩门,然其乐府诗体近元、白而不近韩,故白亟称之。元、白持论,当为籍所可,故昌黎为此诗以启发之欤?" 不论此诗写作起因如何,其艺术成就确可称道。此诗力大思雄,纵横恣肆,颇有李白浪漫风格,其想像、夸张、比喻皆新奇有趣,然而又非常恰当,足见大家风范。朱彝尊《批韩诗》曰:"议论诗,又别是一调,以苍老胜,他人无此胆。"《唐宋诗举要》引吴闿生语:"雄奇伟岸,亦有光焰万丈之观。"韩诗造语新奇历来受人称誉,赵翼《瓯北诗话》云:"诗家好作奇句警语,必千锤百炼而后能成。如……昌黎之'巨刃磨天扬'、'乾坤摆雷硠'等句,实足惊心动魄,然全力搏兔之状人皆见之"。《岘佣说诗》:"奇杰之语,戛戛独造"。韩愈《荐士》评孟郊诗云:"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此语常被后人用来评价韩愈本人的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8
本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作者对李、杜诗文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讥斥“群儿”谤伤前辈是多么无知可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二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了。中间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力写对李、杜的钦仰,赞美他们诗歌的高度成就。其中“伊我”十句,作者感叹生于李、杜之后,只好在梦中瞻仰他们的风采。特别是读到李、杜光彩四溢的诗篇时,便不禁追想起他们兴酣落笔的情景:就象大禹治水那样,挥动着摩天巨斧,山崖峭壁一下子劈开了,被堙遏的洪水便倾泻出来,天地间回荡着山崩地裂的巨响。“惟此”六句,感叹李、杜生前不遇。天帝要使诗人永不停止歌唱,便故意给予他们升沉不定的命运。好比剪了羽毛囚禁在笼中的鸟儿,痛苦地看着外边百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平生”六句,作者惋惜李、杜的诗文多已散佚。他们一生写了千万篇金玉般优美的诗歌,但其中多被仙官派遣神兵收取去了,流传人间的,只不过是泰山的毫末之微而已。末十二句为第三段。“我愿”八句,写自己努力去追随李、杜。诗人希望能生出两翅,在天地中追寻李、杜诗歌的精神。他终于能与前辈诗人精诚感通,于是,千奇百怪的诗境便进入心里:反手拔出大海中长鲸的利齿,高举大瓢,畅饮天宫中的仙酒,忽然腾身而起,遨游于广漠无穷的天宇中,自由自在,发天籁之音,甚至连织女所制的天衣也不屑去穿了。最后四句点题。诗人恳切地劝导老朋友张籍:不要老是钻在书堆中寻章摘句,忙碌经营,还是和我一起向李、杜学习,在诗歌的广阔天地中高高飞翔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