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和郡王的区别

亲王和郡王的区别

1、爵位等级不同

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郡王为宗室内外藩封爵之第二等,专用于加封皇族宗室、满洲贵戚以及蒙古、新疆、西藏少数民族之勋贵。

2、补服不同

清朝用补服来区别官职的差别,亲王的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郡王的补服为前后两团正蟒。



扩展资料

亲王,这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两汉时期,爵位分王、侯两等,并无亲王之说,到了西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

南朝王爵名目繁多,亲王为其中之一,南朝陈的王爵甚至有十二等,连藩王也是其中之一,这是唯一一次藩王作为爵位出现。

隋朝以皇帝之伯、叔、兄、弟、子为亲王,唐朝则以皇帝兄弟、皇子为亲王。

一般来说,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如秦王李世民,汾阳王郭子仪。清朝是唯一一个名号里有亲王的朝代,但其亲王爵位全称为和硕亲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1
亲王和郡王的区别就是亲王要高于郡王一个爵位。郡王与亲王的血缘关系要疏远一些。
亲王:一般指的是皇帝或国王近支亲属中封王者。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叔伯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时期,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开始以亲王为封号并加美名。蒙古贵族也有封亲王者。《新唐书·百官志一》:“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
郡王:一般指的是爵位名称。其名始于西晋。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位。除去皇室外,臣下也可以封为郡王。清代宗室封爵第三级称为多罗郡王,简称郡王。《京本通俗小说
·
碾玉观音》:”绍兴年间,行在有个关西延州延安府人,本身是三镇节度使咸安郡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01
简单地来讲,皇帝的儿子封亲王,而亲王的儿子封郡王,从爵位上讲,亲王的等级更高些。通常,爵位是世降一级,亲王的儿子降为郡王,郡王的儿子降为贝勒……不过有所谓“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25

第4个回答  2021-02-0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