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副+名”的组合,比如“副+一般名词”的“很学生

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副+名”的组合,比如“副+一般名词”的“很学生”,“副+抽象名词”的“很青春”,你对这些语法现象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论文题目,内容沾边就行。谢谢高手啦!

程度副词如"很"、"非常"一般的用法是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来加强程度,但是汉语中目前有一种流行趋势,直接用它来修饰名词,我们把它统称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

这是一种很有意思,但是又颇有争议的语言现象,许多研究者已经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我们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这一特殊结构做一考察和解释。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能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被语言社团使用和认可是因为在特定的语言使用场合下,此结构中的名词转指该名词所涵盖的世界知识意象或意象组合。

但这一结构的使用并非没有限制,其存在的语义基础就是名词丰富的内涵意义。某些名词能够进入这一结构是由于在特定的语言发展历史中获得了特定的性状意义或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通过转喻、凸显等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产生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特殊结构。

扩展资料:

“副+名”组合借助今天发达的传媒大有蔚然成风之势,对于这种现象语言学界有“省略”、“活用”、“兼类”等观点。在此从名词本身的意义特征入手,探讨名词能进入“副+名”组合的原因,分析“活用”、“兼类”等说法的深层语义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知网空间-“副+名”组合突显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程度副词如"很"、"非常"一般的用法是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来加强程度,但是汉语中目前有一种流行趋势,直接用它来修饰名词,我们把它统称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这是一种很有意思,但是又颇有争议的语言现象,许多研究者已经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我们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这一特殊结构做一考察和解释。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能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被语言社团使用和认可是因为在特定的语言使用场合下,此结构中的名词转指该名词所涵盖的世界知识意象或意象组合。但这一结构的使用并非没有限制,其存在的语义基础就是名词丰富的内涵意义。某些名词能够进入这一结构是由于在特定的语言发展历史中获得了特定的性状意义或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通过转喻、凸显等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产生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特殊结构。

参考资料: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NSZ200801033.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20
语法是根据时代进步而进步的,这样的词汇产生是人们的生活需求而决定,而且对于描述情况,语言表达很有帮助,简练语言,如“很学生”词,提到学生就会联想到书生气、刻苦等符合学生形象的词,但光用其中一个词来表达人物形象又不够丰满,具体,只好加以概述,反而达到言者达其声,闻者明其意的目的啦!

就是这么个意思,你可以根据上面的话扩充一下就是一篇论文啦!把分给我吧!
第3个回答  2010-06-21
这个是专门的语言现象啦,是这样的
副+名中的名不是所有名词都行的,有这么几种:
1 表代表性的人名词 很雷锋
2 表特殊的类属名词 很女人 很小市民
3 表特殊的时地名词 很巴黎 很中国
4 表抽象的名词 很青春
过去人们常常认为是名词“形容词化”了,但后来发现并非如此,因为这些名词在别的地方并没有这种用法,所以目前作为特殊的语法现象来看
第4个回答  2010-06-20
这个叫 名词形容词化

很女人 很书生

后面的名词都是具有某种形容意义的代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