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产生二恶英

如题所述

二恶英既非人为生产、又无任何用途,而是燃烧和各种工业生产的副产物。二恶英多数由人为活动引起。 

二恶英是一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二恶英实际上是一个简称,它指的并不是一种单一物质,而是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的包含众多同类物或异构体的两大类有机化合物。

大气环境中的二恶英来源复杂,钢铁冶炼,有色金属冶炼,汽车尾气,焚烧生产(包括医药废水焚烧,化工厂的废物焚烧,生活垃圾焚烧,燃煤电厂等)。含铅汽油、煤、防腐处理过的木材以及石油产品、各种废弃物特别是医疗废弃物在燃烧温度低于300-400℃时容易产生二恶英。

另外,电视机不及时清理,电视机内堆积起来的灰尘中,通常也会检测出溴化二恶英。而且含量较高,平均每克灰尘中,就能检测出4.1微克溴化二恶英。

扩展资料:

环境中的二恶英很难自然降解消除。依靠大气环流有长距离的迁移能力,其迁移距离甚至是洲际间。二恶英类有较低蒸气压,在热带或温带的夏季可从土壤表层挥发,凝结于气溶胶上,参加大气的长程传输。

在亚热带和温带区域,大气向土壤中的二恶英沉降量可达0.61mg/(m2·a)。全球由大气向土壤的二恶英总沉降量为12 500kg/a。

虽然在土壤中的二恶英类有小部分会挥发,但它们主要的转归还是或者吸附存留于接近土壤表层的部位,或者由于土壤层的破坏而进入水体,或者吸附于微粒重新悬浮于空气。进入水体的二恶英类主要吸附沉积于底泥中。环境中二恶英类的最终归宿是水体底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恶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恶英污染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二恶英的产生及来源:
1.废物本身所含有
2.焚烧炉内燃烧不完全,低于750-800度,碳氢化合物与氯化物结合生成!
3.烟气中吸附的氯苯及氯酚等,在某一特定温度(250-400),受金属氯化物的催化而生成!
二恶英的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控制来源 控氯和重金属含量高的物质
2.采用3T1E方法抑制二恶英的产生。即
温度控制在800度以上!
保证烟气的高温停留时间在2秒以上!
涡流,充分混合和搅拌烟气使其充分完全燃烧!
过剩空气,提供足够的助燃空气可减少二恶英的产生!

3.减少炉内形成 控制温度及停留时间!
避免烟气冷至200度,在烟气处理过程中尽量缩短250-400度温度域的停留时间,可以减少二恶英的合成!
4.除尘去处
布袋除尘器前喷入活性炭!
纯手打,望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3
日常生活所用的胶袋,PVC(聚氯乙烯)软胶等物都含有氯,燃烧这些物品时便会释放出二恶英,悬浮于空气中。含铅汽油、煤、防腐处理过的木材以及石油产品、各种废弃物特别是医疗废弃物在燃烧温度低于300-400℃时容易产生二恶英。聚氯乙烯塑料、纸张、氯气以及某些农药的生产环节、钢铁冶炼、催化剂高温氯气活化等过程都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恶英。二恶英还作为杂质存在于一些农药产品如五氯酚、2,4,5-T等中。
目前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1.在对氯乙烯等含氯塑料的焚烧过程中,焚烧温度低于800℃,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二恶英。燃烧后形成氯苯,后者成为二恶英合成的前体;2.其他含氯、含碳物质如纸张、木制品、食物残渣等经过铜、钴等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不经氯苯生成二恶英。3.在制造包括农药在内的化学物质,尤其是氯系化学物质,象杀虫剂、除草剂、木材防腐剂、落叶剂(美军用于越战)、多氯联苯等产品的过程中派生。
另外,电视机不及时清理,电视机内堆积起来的灰尘中,通常也会检测出溴化二恶英。
第3个回答  2014-02-13
日常生活所用的胶袋,PVC(聚氯乙烯)软胶等物都含有氯,燃烧这些物品时便会释放出二恶英,悬浮于空气中。含铅汽油、煤、防腐处理过的木材以及石油产品、各种废弃物特别是医疗废弃物在燃烧温度低于300-400℃时容易产生二恶英。聚氯乙烯塑料、纸张、氯气以及某些农药的生产环节、钢铁冶炼、催化剂高温氯气活化等过程都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恶英。二恶英还作为杂质存在于一些农药产品如五氯酚、2,4,5-T等中。
目前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1.在对氯乙烯等含氯塑料的焚烧过程中,焚烧温度低于800℃,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二恶英。燃烧后形成氯苯,后者成为二恶英合成的前体;2.其他含氯、含碳物质如纸张、木制品、食物残渣等经过铜、钴等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不经氯苯生成二恶英。3.在制造包括农药在内的化学物质,尤其是氯系化学物质,象杀虫剂、除草剂、木材防腐剂、落叶剂(美军用于越战)、多氯联苯等产品的过程中派生。
  另外,电视机不及时清理,电视机内堆积起来的灰尘中,通常也会检测出溴化二恶英。
第4个回答  2014-02-13
焚烧塑料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