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有哪几个?

中国历史上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有哪几个?

1、秦朝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2、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 ,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山东定陶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 同年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3、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建立东汉并开创了光武中兴。 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

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4、西晋

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四帝,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东晋,史称西晋,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

三国末期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5、隋朝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京 ,同年下诏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

6、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05年,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

7、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

8、明朝

明朝(1368年[1] ―1644年 )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 ;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9] ,以应天府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 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

9、清朝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总计296年。从改国号为大清开始,总计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4
借鉴下:
夏、商和周属于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这里暂不讨论。我以为,中国古代史上统一的朝代有以下几个:秦、两汉、西晋、隋、唐、元、明和清。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统一的,我认为关键有两点:首先,国内是否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其次,各地方政府是否服从中央领导。这里的中央政府指的是对国家主权提出合理要求的实际政府,它不一定控制国家的大部分领土,但也决不是流亡政府。对于其中主张国家主权理由不充分或是实控区较小的政府,暂称为伪中央政府。

按照前述标准,秦、两汉是统一的国家,新纳入两汉的范畴,不单论述。三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因为当时有两个中央政府和一个独立的地方政府。魏主曹丕受汉献帝禅让,并且控制中原地区,所以魏国是名正言顺的东汉继承者,而蜀国虽然也承自东汉,但刘备是在汉献帝禅让之后称帝的,并且偏居一隅,属于伪中央政府,吴国未继承正统,但不服从魏国或蜀国的领导,因此是独立的地方政府。

西晋在灭吴后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东晋以来,国家再度出现多个中央政府和独立的地方政府。南北双方的中央政府都承自西晋,北方后来又再度分裂为北齐和北周两个中央政府,都承自北魏。

隋承自北周,再度统一国家。

唐承自隋。

五代十国时期再度出现多个中央政府和独立的地方政府。地方割据自不必说,中央方面,后晋被辽所灭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后汉与辽都主张自己承自后晋,这标志着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将自己纳入中国的范畴,在文化上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在政治上争夺中国的主权。

因为辽宣称自己承自后晋,因此北宋的正统地位就受到了挑战。尽管后世普遍承认北宋的正统,但也承认辽是当时中国北方的一个王朝,因此北宋时期中国已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北宋灭亡后,金与南宋都主张自己承自北宋,金为此放弃了此前“承自辽”的主张。自元代以来,后世普遍认为正统在南宋,因而元承自南宋,但不可否认的是金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王朝。因此辽宋金时期,中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元承自南宋,重新统一国家。

明初的中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因为明并没有灭亡元,遁入蒙古草原的北元政府甚至比明政府更正。这也是朱元璋千方百计引诱北元皇帝回来走一个禅让形式的目的。虽然朱元璋没有得逞,不过后来北元政府自行垮台,蒙古重新回到游牧部落的状态。此时衡量明是否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就取决于如何看待当时蒙古与中国的关系,这要看评价者选择什么样的口径和定义了。我个人倾向于承认北元结束后,明代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清承自明,此时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04
有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元朝、明朝、清朝。
1、秦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余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2、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
西汉的政治制度多沿袭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国制,而此时的牛耕和铁器普遍流行。西汉时期诸夏人民的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
西汉也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文学、史学、艺术和科技等领域的成就辉煌灿烂,随着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西汉出土文物种类丰富,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3、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
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
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并形成门阀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占据漠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4、西晋
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
传四帝,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东晋,史称西晋,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
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西晋时期以仿铸造青铜器的高温烧制的青瓷闻名。西晋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医王叔和著有《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有《禹贡地域图》,史学名著《三国志》即由陈寿所著。
5、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于唐朝,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
另外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兴建了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
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
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当时周边国家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臣服的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外交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著名。
第3个回答  2010-06-22
中国古代史上统一的朝代有以下几个:秦、两汉、西晋、隋、唐、元、明和清。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统一的,我认为关键有两点:首先,国内是否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其次,各地方政府是否服从中央领导。这里的中央政府指的是对国家主权提出合理要求的实际政府,它不一定控制国家的大部分领土,但也决不是流亡政府。对于其中主张国家主权理由不充分或是实控区较小的政府,暂称为伪中央政府。

按照前述标准,秦、两汉是统一的国家,新纳入两汉的范畴,不单论述。三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因为当时有两个中央政府和一个独立的地方政府。魏主曹丕受汉献帝禅让,并且控制中原地区,所以魏国是名正言顺的东汉继承者,而蜀国虽然也承自东汉,但刘备是在汉献帝禅让之后称帝的,并且偏居一隅,属于伪中央政府,吴国未继承正统,但不服从魏国或蜀国的领导,因此是独立的地方政府。

西晋在灭吴后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东晋以来,国家再度出现多个中央政府和独立的地方政府。南北双方的中央政府都承自西晋,北方后来又再度分裂为北齐和北周两个中央政府,都承自北魏。

隋承自北周,再度统一国家。

唐承自隋。
五代十国时期再度出现多个中央政府和独立的地方政府。地方割据自不必说,中央方面,后晋被辽所灭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后汉与辽都主张自己承自后晋,这标志着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将自己纳入中国的范畴,在文化上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在政治上争夺中国的主权。

因为辽宣称自己承自后晋,因此北宋的正统地位就受到了挑战。尽管后世普遍承认北宋的正统,但也承认辽是当时中国北方的一个王朝,因此北宋时期中国已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北宋灭亡后,金与南宋都主张自己承自北宋,金为此放弃了此前“承自辽”的主张。自元代以来,后世普遍认为正统在南宋,因而元承自南宋,但不可否认的是金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王朝。因此辽宋金时期,中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元承自南宋,重新统一国家。

明初的中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因为明并没有灭亡元,遁入蒙古草原的北元政府甚至比明政府更正。这也是朱元璋千方百计引诱北元皇帝回来走一个禅让形式的目的。虽然朱元璋没有得逞,不过后来北元政府自行垮台,蒙古重新回到游牧部落的状态。此时衡量明是否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就取决于如何看待当时蒙古与中国的关系,这要看评价者选择什么样的口径和定义了。我个人倾向于承认北元结束后,明代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清承自明,此时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第4个回答  2010-06-22
秦、两汉、西晋、隋、唐、元、明、清、民国 ,楼上说夏、商、周实现了全国统一,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其实秦朝以前一直是诸侯国林立,他们承认天下归天子所有,但是却不从属于天子,各国都有自主权。所以那个时候天子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最大的诸侯国,而各国之间的战争亦是经常发生。一直到秦朝才真正实现了大一统。这点历史书上其实也有提到。只不过不详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