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元的发表的部分论文

如题所述

《我国省际技术进步及其空间扩散分析》(与才国伟),《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投资导向研究》(与 才国伟、王曦),《南方经济》2007年04期
《FDI Flow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Emerging Factors and Prospect》(与 曾凯生),《China and World Economy》,Volume 14,2006年11-12月
《我国国有经济的双重目标与TFP核算的微观基础》(与 王曦,才国伟),《经济学季刊》第6卷 第1期,2006年10月
《广东省区间协调发展形势的定量分析》,《广东经济蓝皮书 2006》,2006年2月
《财政分权、转换系数与经济增长》(与 云鹤),《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有关外汇注资的学理与法理问题辨析》(与 王曦),《学术研究》2005年第5期,总第246期
《协调发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与 徐现祥),《管理世界》,2005年第2期
《再议对美出口与美国GDP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基于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与 林秀丽),《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期
《The “Banker Effect”on Chinese Stock Pricing》 (与宾国强),《Critical Issues in China’s Growth and Development》,Edited by Yum K. Kwan and Eden S.H. Yu,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England, 2005.1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中国地区双峰趋同》 (与 徐现祥),《世界经济》2005年第1期
《协调改善、知识增进与经济持续增长》(与 云鹤、刘涛),《经济学季刊》,2004.7第3卷.第四期
《失业风险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与 周吉梅),《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与 徐现祥),《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三卷.第三期
《股权分割、公司业绩与投资者保护》(与 宾国强),《管理世界》 2003年第5期
《中国货币市场运行: 内生性、调整时滞与动态》(与 王曦),《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3期,2003年4月
《混沌经济学 一 混沌与分形》(与 周作领),《数学的实践与论识》2003年第3期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与徐现祥),《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
《解析世界商学院全日制MBA课程教学质量排行榜》(与 祁湘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第7期
《长期货币中性:理论及其中国的实证》(与 陆军),《金融研究》2002年第6期
《构造我国经济转型的量化指标体系: 关于原则和方法的思考》(与王曦),《管理世界》 2002年第4期
《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与 陆军),《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
《混沌经济学的分析基础简评》(与 周作领),《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8期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结构效应》(与 徐现祥),《世界经济》2001年第5期
《劳动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与 徐现祥),《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
《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与 万世平),《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21卷第1期
《经济增长与就业协调论》(与 汤光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
《浅议我国的隐性失业》(与祁珣),《全国劳动力就业与保障问题》, 四川财经大学2000年
《中国地区经济的收敛与增长决定力量:1978-1997》(与 刘木平),《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广东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分析》,《世界经济文汇》,1999年第4期
《我国城镇隐性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与 祁珣),《厂长经理日报》1999年8月26日
《贷款及贷款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与 张华嘉),《预测》1999年第1期
《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 杨全发),《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8期
《逐步回归分析的拓展》(与 张华嘉),《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5期
《中国最优货币供给增长率》(与 陈欢),《经济学家》,1998年第3期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复兴》(与 张华嘉),《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与MBA教育》(与 蔡荣鑫),《计算机世界》,1997年第45期
《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与中美经贸关系》(与 杨全发),《世界经济文汇》1997年第三期
“Development of Sino-US Trade and Economic Relations”, World Economy and China, 1997-2.
《中国经济与中美经济贸易》,《经济学家》,1997年第2期
《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宏观经济分析,1995—1996》,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增长》,《浙江社会科学》,1996.1
《经济史学家的贡献》,《书城杂志》,1994.2。
《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世界经济》,1993.6
??《中国经济增长问题实证研究》,《江海学刊》, 1990.3
??《关于“潜在总供给”及其他》,《复旦学报》(社科版), 1987.7
??《怎样认识乘数理论》,《函授通讯》, 1987.5
??《<资本论>中两大部类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学术月刊》, 1987.3
??《总需求.总供给.潜在总供给-兼论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复旦学报》(社科版),1987.3
《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 纪念<通论>发表五十周年》,世界经济文汇》,1986.12
?《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和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科学》, 1986.8
??《莫迪格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设”》,《世界经济文汇》,1986.4
??《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上,下)(翻译),《世界经济文汇》,1985.10 和 1985.12
??《198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斯通》,《世界经济文汇》,1985.2
发表的部分著作、译著和教材:
《广东经济蓝皮书 2006》(舒元:广东省区间协调发展形势的定量分析),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2月,ISBN 7-80652-433-9
《开放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制度建设研究》(舒元 王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岭南经济论坛》(第二辑)(舒元 王珺 陈平),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宏观经济学--复习指南》(舒 元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ISBN 7-302-09655-4/F.956
《岭南经济论坛》(第一辑)(舒元 王珺 陈平),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
《经济增长导论》(查尔斯·琼斯) (译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
ISBN 7-301-05742-3/F.0531
《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就业关系研究》(与 王曦 等),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ISBN 7-306-01902-3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与 谢识予、孔爱国、李翔),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
ISBN 7-309-02069-3/F.469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1995—1996》(合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
《国际经营知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7
《经济大辞典》(撰稿人),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3
《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副主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9
??《现代经济学辞典》(合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6 ISBN 7-309-01036-1/F. 222
??《微观经济理论 - 数理分析方法》(翻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
??《微观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思潮》,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