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为什么能统一三国

如题所述

司马氏最终统一三国实际上有两个原因,台前的原因和幕后的原因。
如果说台前的原因,未免简单。司马氏最终统一三国的将领,个个是三国末期的优秀军事家,且深得掌权人的信任。不论是钟会、邓艾还是杜预,个个威名赫赫。土地三家他最大,军队三家他最多,君主他家最有进取心,等等等等。包括楼上以及未来的楼下所说的都是台前的原因。
幕后的原因也不难,但是更关键些。民心。但是有必要解释什么是三国时的民。三国魏晋时期的民心,其实是分两块,一块是士族的向心力。一块是庶族的向心力。士族是贵族出身,有背景,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有钱,有地,有私军。庶族是无贵族血统地,没什么背景,没什么关系,除了能力和一些对世界的理解,以及鞠躬尽瘁之外,没钱,没地,没私军,除了打工几乎一无所有。庶族混的最大的是刘备和孙坚。一个卖草鞋的,一个东海边打渔的。最终都通过东拉西扯的背景混在庶族与士族之间。如同暴发户一样,奇迹般的占了一东,一西两块地。他们靠什么得到的财富,因为有庶族中的精英支持他们,他们的个人魅力和手段使当地士族也支持了他们。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由于缺乏必要的血统,他们和士族这个树大根深的族群始终是维系,而不是真正拥有。当北方的士族大家除了司马懿,司马昭这两代天才后,天下的士族归心了。至少庶族和士族的统一观点是帮助这两个还算可以接受庶族人才的纯士族,有钱有封赏。反观东吴,西蜀,自统治稳定后,对于人才的需要大幅下降。内部只需稳定。外部只需军队。庶族大幅离心,士族则虚与委蛇,也得不到更多的土地册封获得更多的财富,当铁腕的创业者去世后,不明所以的继承者都难以满足这两族的要求,因为他们成了富二代,根本没有他们的君父那么了解这曾混乱扰攘的世界。看诸葛亮死后的演义是一种痛苦,看三国三位创业君王的去世后的三国也是一种痛苦。因为天下人才不再涌现了,为了遗志也好,为了理想也好,英雄少了,都成为了只为自己腰包的商人。于是,人才的流向向着土地最多,势力最强的地方做着不可逆的流动。人才实际自曹操时代起的聚集作用不断起着作用,唯才是举是吸引庶族的动力,更多的土地作为封赏,以及和司马氏在祖上同殿为臣的典故使司马氏与士族的共同语言,也比和富二代,富三代多的多。于是人才先于土地先统一了。这就是幕后的原因。
事实是残酷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0
汉乍气数已尽 所谓五行循环 相生相克 顺天为昌
三国诸侯纷争使汉朝颜面半点无存 而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只能说司马氏是顺应时代的弄潮儿 也是必然规律

如果说非要用理由来说明 1 民心所向:震荡的三国时代持续给老百姓不安定的生活 所以需要
一个相对稳定的大一统时代是迫切需要的
2 氏族所向:在没有科举之三国后汉时代 氏族是决定国家动向的大因素 都说后三国时期能人
都死光了 为什么会死光了呢?人类一代一代的繁衍 能人都是代代流传的 不会死光的 根本原
因在于氏族都竭力发展治国型人才的培养 不再注重将才型人才的培养 这才是根本原因
3 天理循环:曹魏政权对东汉末期所作所为 激起了广大民众的同情和愤慨 所以虽然司马昭之
心路人皆知 但扔无人区理睬 也就侧面造成了司马一家独大的权臣局面 当曹魏统治阶级已无力
回天时 司马氏已用实权取而代之了
基本主要原因就这些吧
第2个回答  2010-06-22
1、当时的北方经济远比南方发达。当时南北方的差距就象现在西部与东部的差距。而蜀国更是有名的穷地方,可开发的地区除了成都平原外没有什么了。
2、军中实力强。魏(晋)占有当时中国北方,并控有西域,地广人多,而且能够很容易获取北方的马匹。
3、政局较稳。曹魏前期国君基本能控制局面。明帝死后,司马氏夺取政权后也能保持政局稳定。而东吴则不行,自孙权死后,政局动荡不定,最后稳下来上来的却是一个不折不扣奕态暴君孙皓。
4、人才。可以说三国时期,人才最多的就是曹魏,最可怜的是就是蜀汉。东吴也有人才,但是政局动荡不安,光内部折腾去了,以致后期也是人才缺乏。
第3个回答  2010-06-20
原因(1)司马懿很牛叉表面上被诸葛亮压着打可是笑到最后的还是他,司马懿生前给魏国留下了不少能臣武将在魏国有很高的威望。
(2)曹丕气度太小,虽然智商不低可老喜欢搞阴谋可眼高手低,加上心胸狭窄乱杀功臣。弄得曹操时代的老辈人很是心寒。
(3)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把控着魏国,曹髦本就是傀儡,欺曹髦孤立无权,杀人夺位。
(4)三国前老一辈的人死后,再也没有出现能和司马昭对抗的人。
第4个回答  2010-07-02
因为曹,刘,孙三家的后代实在不怎么样,魏国司马氏掌权,蜀国是诸葛亮掌权,吴国的主子一直不怎么样,所以呢,司马氏夺了权,诸葛亮累死了,吴国主子不争气,就这样,三国就归了晋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