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适应初中生活

如题所述

 一、适应环境的变化
  从小学到初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校,环境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中学是怎么回事?中学有哪些新的不同于小学的要求?他们心中无数。
  因此,刚入初中,不少人会显得小心翼翼,不敢随便行动,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不懂规矩”或“孩子气”。所以,从小学生变成中学生既是光荣的、自豪的,又是陌生的、新生活的开始,这会带来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
  兴奋、激动、好奇、胆怯交织在一起,难以适应,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引导和帮助。所以新生入学应该首先带他们参观校园,介绍学校的历史和现状,讲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指出中小学生活的差异,帮助他们安定情绪,适应新的环境。尽快消除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理紧张与不安定。
  二、适应学习生活的变化
  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课程的门类比较少。而到了初中,一下子拿到手的新书有七八种之多,因此,他们既感到新鲜,又有些紧张。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独立学习的要求提高了,学习中脑力和体力的负担也加重了,这时,有的学生会觉得手忙脚乱,有的学生又会觉得自习时无事可干,个别的弱者甚至会感到恐惧、惊慌和不安,产生对学习的不适应。
  因此,初一的教师要特别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要利用初一新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中小学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上注意教学的直观性,并逐步向抽象过渡。要具体地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并注意掌握学习的负荷量,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生活的新变化。
  三、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
  首先要适应师生关系的明显变化。在小学,主要学科教师基本上担任一个班的课,而中学一个教师要教两个或几个班的课。这样对于学生的了解和关照就不如小学教师那样清楚和周到,这就会使刚入学的初中学生感到不适应,并可能对教师产生疏远的“自立感”。所以,初一的教师即要注意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倾向,同时又要照顾到他们是刚从小学上来,还需要给予较多的关心和照顾。否则,师生关系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学生或则抱怨老师不放手,或则说老师对人不关心。
  其次,要适应朋友关系的变化。由小学上了中学,经过编班后,小学时的一些朋友逐渐疏远了,遇到了不少新同学,一时还不大熟悉。这种人际关系的重新分化与组合,必然会造成初一新生在一段时间内的拘谨、紧张或不安。为此,教师要善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迅速形成健全的班集体,让学生们相互了解和亲近起来。否则,会造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产生“乱班”。
  总之,不要以为孩子小升初之后就万事大吉了,今后的路还很漫长,小升初衔接工作做得好不好,与今后孩子的学习密切相关。家长们千万不要大意。
  我该怎么做?
  学习习惯的改变
  1、按时完成老师部署的各种作业
  这个要在每天及时将作业完成,效率很重要!不能一边做一边玩,要高效率学习高效率的玩!
  2、做题书写整洁、清晰
  开始要重点要求步骤,对题目解答交待清楚,不能出现跳步现象。在步骤清楚时再要求板书(尤其男孩板书可能会马虎些)
  3、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学习惯,自己学会整理和查找资料
  开始你可以操作让他(她)看,逐渐让他(她)自己整理你给予指导,到最后让他(她)自己整理。
  比如:老师经常会要求整理作家的生平事迹,开始我上网帮助她,后来就是她自己查自己整理。
  开班会的资料也是自己查自己整理,其中有些图象是她自己用相机拍完电脑上我教她图象处理
  另外孩子喜欢玩魔方,就让她自己上网查资料整理相关资料,现在已经会玩四阶魔方了。(各种三阶魔方都是她自己查资料玩会的,玩魔方有助于培养孩子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
  4、家长装傻让孩子把题目讲给你听
  有时候家长要傻点,题目的解答你看懂装没看懂或根本不看就说你看不懂,让孩子把过程讲给你听,把你讲明白,过程还装傻提些问题。
  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他(她)对题目理解更深一层!(题目解答能看懂和能讲清楚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让孩子有成就感,爸爸妈妈都不明白的题,是我讲给他们讲明白的。
  5、让他(她)学会总结,做读书笔记交流体会
  学会一个章节或一册,让他(她)给你总结下知识,开始你可以帮助他(她),让他(她)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最重要。
  有些时候放松下,让他(她)读些名著、读者或青年文摘、励志类书,有感想时让他(她)做好笔记,你也可以和他(她)一起看,交流些对人物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生活习惯的培养
  1、生活要能自理
  据我所知六年级了部分孩子还要家长帮助穿衣服,我们从四岁开始就自己睡觉、穿衣
  2、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比如:洗袜子、扫地、整理自己的书桌、拖地、洗碗、煎鸡蛋
  3、给有限的零花钱
  现在生活富裕了,总是怕孩子亏着了,零花钱给得多多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乱花钱与攀比的习惯。
  给他(她)有限的零花钱,让他(她)学会取舍与节约,适当的时候你再给帮助,不能欲取欲求!
  4、家长学会示弱,让孩子来帮助你
  学会关心别人,让孩子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培养习惯的阶段:
  初一基本学习习惯,初二思维习惯,初三自学习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1

一、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1、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2、教孩子学习课堂之外的各种知识。

3、教孩子学智慧,让孩子掌握开启人生的金钥匙。

让孩子有比较宽的知识面,在家长[微博]的指导下,向社会学习,需社会支持。

二、家长及时了解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中、小学教育的特征差异,是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的关键。有的家长重视,也有不重视的,孩子发展平平,经验积累不够,要坚持给刚入中学的学生家长指导。

1、初中生的生理变化:

2、身高、体重迅速增长,进入人生第二次生长“高峰”期;(长身体、长智慧、长才干)

3、人体器官和神经系统趋于成熟,大脑皮层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性功能发育和第二性征开始出现,逐步进入青春期。

5、初中生的心理变化;

6、抽象思维有较大发展;

7、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有明显的成人感;

8、学习兴趣比较广泛,伴有较大的个人随意性;

9、情感比较丰富,带有较大的波动性。

10、中、小学教育的特征差异及家庭教育的相应措施:

11、学习环境与行为规范要求的变化;

12、课时与作息时间的变化;

13、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变化;

14、教学管理方法上的变化;

现在的孩子喜欢听赞扬,崇拜英雄和先进人物、明星人物,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不愿意大人管头管脚,最喜欢与同龄人的交谈,最不喜欢与父母交流。要允许孩子的小秘密,他们情感丰富,但有波动性,重视友谊,关心集体,对钦佩的人会服从,对看不惯的人会对立,孩子的思想很纯正的,引导得法是很重要的。

校内外一样要有自律性,中学的科目逐渐增多,各学科的专业、系统化加大难度,家长要配合。所谓小学紧,中学老师松,这是学生的(家长的)错觉,不了解其差异,不及时调整,孩子会产生散漫的习惯。

二、家长的相应措施:

针对孩子生理上的变化,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独立生活、独立处事的能力,使他们较快地成熟起来:

(1)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增强自律性,学会自治自理,逐步适应中学的管理模式;确保饮食、生活作息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睡眠,重视学习效率,不要盲目进补,督促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女孩子,不愿动,坐、站、躺姿势要规范,用眼卫生(看电视、计算机、使用电脑等)

指导家长果断地给孩子第二次断奶,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一定要适当地给孩子分配家务劳动,不是“只要读好书,其他的我们全包”,鼓励孩子多参加些活动,增强处事能力,孩子对消费有要求,作为家长,一般满足,但要告诉孩子,勤俭节约,零用不要太多,不要与人攀比。

(2)重视孩子青春期教育,教会孩子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青春期过渡期,处理好人际关系很重要,家长不要不予理睬,打骂不对,有的孩子受不了,自杀、出走、犯罪也有,家长要开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读健康书籍,引导孩子,不仅仅是男女两人之事。讲述陶行知的一个例子,两人如酒,放入地窖,几年后,陈酒的味香、味浓,才是好酒。学生中现有留一手,相互不合作。学校、家长都要教育,家长要教会孩子择友原则,正派,分清是非,小事上不要斤斤计较,要大度些,学会宽容,家长宽容,孩子才好些,家长要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家长要尊师重教,鼓励孩子与老师做朋友,参加社区里弄活动,处理好邻里关系。

(3)教育孩子勤奋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重视学习能力的提高。

家长不要与别人比较孩子,鼓励孩子不要灰心,刻苦勤奋。童第周,生物学家,曾学习基础差,家长要求给其机会,试读一学期,各门均达70多分,后来成为名人。要鼓励孩子解除顾虑,学习上不要羞羞答[FS:PAGE]答,要设疑、解疑,学习要有自学能力,家长给孩子创造环境,宣传要家长不要迷信家教,学习方法靠自己去悟性,认真预习、听课、复习、测验、提高。

三、家庭教育中应当重视的几个重要问题(早重视,早收效)

1、克服错误思想,走出教育误区;

常见的错误思想:

2、孩子不用去管,树大自然会直;

3、工作太忙,没时间、没精力管孩子,只好完全依赖老师教育;

4、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都是假的;

主要误区:

期望误区:期望过高,超越孩子本人的实际可能;

培育误区:过分严厉或过分迁就,无原则地无私奉献;

关切误区:站在孩子对立面上表示关切,对孩子管得过多,不重视孩子的心理活动。

适当的期望,可促使孩子智力发展。不要以孩子的学习好坏,有损父母的面子,关切得过分,压抑孩子的心理。

5、端正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爱子女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

6、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心子女的全面成长,确立正确评价好学生的标准。

7、尝试独生子女教育的有效方法--爱的教育,其核心是“关心、尊重、理解、责任”八个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18
没有看法按时给孩子玩手机和看电脑不然孩子会出现逆反心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