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灯谜

怎么写灯谜

1、两只黄鹂鸣翠柳(猜戏曲唱词一句)——谜底: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2、揭竿于洪水泛滥的村庄(猜中国古代史名词一)——谜底:大泽乡起义

3、布掩纸箱当彩显(猜电器元件)——谜底:充电器

4、倡导幼儿教育(猜学校用语一)——谜底:希望小学

5、择优录取(猜学校用语一)——谜底:高中招生

6、进校读书有希望(猜学校用语)——谜底:上学期

扩展资料:

小知识

谜史略考

中国的谜语源远流长,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即富有隐喻和暗示性质的歌谣,如流行于商代的一首牧歌"女承筐,无实。士(圭刂)羊,无血。"它运用了民间谜语的诡词法,牧场上的一对男女青年,女的拿筐,男的一刀一刀剪着羊毛。

无实和无血恰到好处,整首牧歌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既饱含情景交融,热情隽永和诗意,又不失矛盾诡辩,妙趣横生的谜味。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中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

"廋辞"两字最早见于左丘明《国语.晋语》"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这里讲的是发生于公元前542年的事,虽然没有记录下秦客廋辞的具体内容,但由此可见,春秋时期,廋辞已作为外交斗争的一种形式而登上大雅之堂,在统治集团高级官员中运用了。

隐语比廋辞较晚出现,如同廋辞一样,也是以形象生动的评议来隐示事物,因而十分流行,上到诸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几乎人人都喜欢隐语。

有些统治者喜隐语而不好逆耳之言,臣民若要讽谏朝政,就必须投其所好,利用隐语转弯抹角地劝谏。

在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中,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往往用隐语掩人耳目,暗中通情。韩非子《韩非子.喻老》和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分别记载了楚庄王和申无畏以及还无社和申叔展用谜语作答的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14
拨嘴撩牙bō zuǐ liáo yá
[释义] 撩:引逗,挑弄。指挑拨是非,胡言乱语
[语出] 明·汤显祖《牡丹亭·围释》:“中间放着个蓼儿洼,明助着番家打汉家。通事中间,拨嘴撩牙。”
[近义] 挑拨是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搬弄是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