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学校欺负其他小朋友怎么办

如题所述

先,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不插手。一般的打打闹闹推推搡搡不会引起伤害,也不需要大人的干涉。不必要的插手只会剥夺孩子获取宝贵社交经验的机会。在这种无害的推搡中,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人际关系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和平相处、出现问题时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孩子之间有矛盾,你可以示范给他们如何协商和谦让。比如,如果两个人争夺一辆小卡车,你可以再拿一辆来,让两个人都高兴。如果两个人争夺唯一的玩具,你可以建议“轮流玩”。要是孩子们拒绝退让,你可以施加规则:“要是你们不轮流玩,我就把这个玩具拿走。”然后再建议另外一种在成年人监视下的有趣活动。
其次,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介入。如果矛盾升级到暴力(打、咬、掐等等),明显有人会受到伤害,家长应该立刻介入并制止。不要马上呵斥进攻者,而是先救出并且安慰受伤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攻击者,先把被攻击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走,而后把你的孩子带到一边。平静地、毫无怒气地、简单地解释他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你踢了丁丁,他疼了。”你可以警告他再次攻击他人的后果:“要是你再这样,我们就回家了。”发出这样的警告后,一定要说话算数。 最后,不要偏袒任何一方。有些家长会在冲突中偏袒自己的孩子、有些则为对方小朋友说话、还有一些家长要追究到底是谁先动的手。虽然可能出于好心,这些举动却不恰当。袒护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也没有必要追究谁先动的手。介入孩子矛盾中时,家长应该是和解使者,而不是法官或者陪审团。谁先动的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制止这场冲突。 该不该教孩子“以牙还牙”? 记得在三年前,有一位家长也曾问过我相似的问题:我的儿子 3 岁了。是个老实的孩子,在外面常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有时手或睑还被抓破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 我当时给家长的回答是: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发生磕碰是常有的事。今天你打了我,明天我打了你,后天也许俩人又和好如初了。孩子之间的矛盾,来得快,去得也快,家长不必看的那么严重。 但是,我知道,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如果自己的孩子生性老实,总在外面挨欺负,三天两头“挂彩”回来,恐怕哪位家长都受不了。怎么办呢? 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一般是不让孩子对欺犯行为作出反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惹不起,还躲不起”堪称是这种教育的“经典”。家长千方百计让孩子避开来自外界的“威胁”,而不是教育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外来的侵犯,学会保护自己。惹急了,也就是带着孩子找对方家长,却不告诉孩子自己应该怎么解决。 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孩子还是不知所措,要么怕“报复”,忍气吞声;要么大哭不止,仍旧找家长“告状”。 这样长此以往,受欺负的一方过份忍让,不仅助长了对方的攻击行为,让霸道的更加“有恃无恐。”也会在受欺负的孩子心理埋下阴影。这种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怕事,对自己没信心,易屈服于外界的压力。有的甚至会影响一生的发展。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要独立面对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冲击,与其家长像老母鸡一样,总是把孩子护得紧紧的,不如把自护本领早一点交给孩子,这个自护本领就是,让孩子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独立面对外来的各种挑战应付各种问题,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长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我们首先不欺负人,尤其不能欺负比自己弱的人。 如果别人欺负你,你可以躲过,也可以和他面对面讲理,甚至还手抵抗,总之你不要受到伤害。这世界上有正义,也有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维护它,捍卫它,哪怕被碰得头破血流。 在外来侵犯面前,退让是怯懦的表现,是不勇敢;只会嚎陶大哭,听任拳头落在自己头上,是愚蠢。 对一般孩子尤其是生性老实的孩子,家长平时应注意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除了给孩子讲如何对待别人的欺负及怎样处理外,还要鼓励孩子多和别的小朋友接触,在游戏中建立与他人相处的信心。 有的孩子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在集体生活中也表现得内向,畏缩,家长和老师要注意纠正孩子的这些不足,创造条件,使他们多接触人,接触新鲜事物。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勇于表达,敢于据理执争的勇气。讲这些,并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头上长角身上长刺。谁也不能碰一下的“小霸王”而是纠正许多家长两种不正确的做法。 一是“保护型”,一看自己的孩子挨打了,就再也不让孩子出去了,生怕孩子在外面吃亏,“你出去又打不过人家,还是在家呆着吧。”这类家长也不让别的孩子到家里来玩,怕人多又打架。 二是“攻击型”,知道孩子挨打后,不管怎么回事,首先反映就是“这还得了,找他们家长去”,或者就干脆告诉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有的甚至全家一齐出动,给孩子壮胆。 “保护型”家长的作法,由于过分限制了孩子的行动,将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对外人充满敌意,也会变得胆小怕事,缺乏交际能力。 “攻击型”家长的作法则会使孩子养成“报复”心理,不管是谁,只要“触犯”了我,都要给予回击,“以牙还牙”,决不手软。 这两种家长的作法都不足取,只能使孩子走上两个极端,要么很怕事,要么很霸道。 我主张“理智型”的作法。 “理智型”家长的作法是,先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在这件事上,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告诉孩子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应该如何解决。 在批评别的孩子的缺点同时,也要给自己孩子指出在这场事件中的责任,不要把埋怨都倾泄在别的孩子身上。即使发生矛盾的主要责任在对方,也要让孩子学会宽容,大度,不耿耿于怀。 要让孩子知道,有时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对来自外界的欺犯予以回击是必要的。有时为了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友情,相互理解,相互原谅也是应该的。 现代的独生子女家庭,恐怕孩子在每一位家长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受气包”,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天到晚惹事生非的“打架大王”。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14
说明你孩子强势,长大了必定非等闲之辈,好好引导,以后肯定会有所作为的
第2个回答  2015-09-14
打一顿就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