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置身霄汉 右边的两个字怎么读

如题所述

“泰山置身霄汉 ”拼音:tài shān zhì shēn xiāo hàn。

“置身霄汉 “ 意思是存身于天宇之中。“雄美”,雄伟壮美。

出处:

无独有偶,1999年5月王克煜到云南参加会议,顺便游览西山,过三清阁,缓步攀登,时侧身,时低头,从慈云洞开始,一步步顺着石道上行,左手是嶙峋的石壁,右侧便是浩浩荡荡的滇池。 埋头走在石道上,今人的登山脚印,和古人登山的脚印,在不同的时间,在同一空间叠加,一台台石阶磨得光光亮亮,几可照人。我取景拍下历史的沧桑。这不就是一道风景吗?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子孙后代,一代一代,还将继续登临下去。  登临西山,方知西山乃道教之文化山,龙门石窟乃道教之石窟,达天阁乃文化之阁也。 没有文化的旅游,充其量是一种感官享受,是一项昂贵的健身运动。自然美景加历史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享受、休闲。不经意间,眼前一亮,心情豁然。为啥?  原来,达天阁的两侧门中柱上,居然有一副绝妙楹联:“举步维艰,要把脚跟站稳;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是清末书画家赵鹤清题写。赵鹤清自幼钟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成年后又迷恋上书画、篆刻、诗词和园林盆景艺术。早在1915年,他创作的美术作品和工艺品,就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和金质奖章。退出官场后,他将全部心血献给文学、艺术,云南的许多市县都留下了赵鹤清的匾联和艺术杰作。如翠湖海心亭有赵鹤清题写的匾额:“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大观楼可以攀登的著名假山“彩云崖”,是赵鹤清精心垒建。赵鹤清的山水、花鸟画卷、诗词楹联和园林盆景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赏。赵鹤清一生的文学艺术创作虽然很多,但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他绘画和编写的《滇南名胜图》。昆明崇文印书馆于民国初年石印出版的《滇南名胜图》收有赵鹤清的山水画178幅,其诸多特色和较高的历史价值,引起海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

以前,人们总是对大观楼下的天下第一长联赞不绝口,连毛泽东也作出评价说:“从古未有,别创一格”。当时,为此还专门买了第一长联的印刷品,记得全联180字,全文如下:“(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如果加以苛求,看官是否同意我的观点:此长联为联而联,为秀而秀。其文字有“堆金砌玉”之嫌,其内容有“无病呻吟”之病也。  “举步维艰,要把脚跟站稳;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这副对联,20字而已。“精气神”俱佳,凡用心读之,登上龙门的游客,谁人的内心不产生共鸣?  情与景,水乳交融,情与理,共存互荣; 既是借景抒情的杰作,又是寓情于景的佳句。  上联总结了游客登山之累,之险,之难,巧喻人生一路走来之不易,需谨慎处世; 下联暗递了登顶之悦,之乐,之喜,巧劝登顶人士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以纵览人生。  咀嚼到此,迫不及待,举起相机,将这副对联收入镜中。

康熙乙未巡抚李树德题写的“置身霄汉”显示了泰山的厚重,由此看来泰山已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文化高峰。


泰山碑刻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流动,欣赏到登峰造极的中国书法艺术,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震撼力量。正因为泰山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积淀,它在世界名山中才愈显独特,当之无愧地占据着“至尊”的地位。“峻极于天”,天下最险峻的地方。“置身霄汉”,存身于天宇之中。“雄美”,雄伟壮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4
文字:
泰山置身霄汉
拼音:
tài shān zhì shēn xiāo hàn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5
巖巖yanyan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