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南分社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一、新华社琼崖分社
新华通讯社琼崖分社建立于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3月,社址在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白沙县(今为琼中县)毛栈乡——中共琼崖区委员会、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和琼崖纵队司令部所在地。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解放了五指山大片地区,建立起包括5个县范围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据此,琼崖区党委经过研究,决定请示党中央,要求在五指山革命根据地设立新华社分支机构,以利于向全国各解放区传递琼崖革命斗争的信息,也利于新华社对琼的新闻报道。1949年2月,党中央电复琼崖区党委,同意筹建新华社琼崖分社。
经过短期筹建工作并向中央报告,新华社琼崖分社于1949年3月成立,分社社长由琼崖区党委宣传部长李英敏兼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克攻协助分社工作,采编人员有冯子平、潘干、林春光等,符集庭任电台台长,配备有收发报机和手摇发电机,报务员有黄超等。
琼崖分社于1949年5月19 日开始向新华总社发稿,每天发稿联系约1小时。所发稿件主要由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群众团体提供,部分稿件由《新民主报》提供,重要稿件经琼崖区党委领导审定。
琼崖分社从成立至海南全岛解放的一年时间里,向总社发出的新闻稿件大体上有如下几类:一是战果报道。这类稿件较多,如1949年3月,琼崖纵队调集7个团的兵力,在岛西部发起春季攻势,歼敌3000余,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分社向总社发去《春攻大捷》的战果报道;二是战局分析报道。此类稿每月至少发一篇,如《蒋军败退海南》等;三是根据地加强政权建设和党团建设的报道。如《琼崖临时人民政府组成,冯白驹任政府主席,何浚任副主席》、《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海南区筹委会成立,开展建团工作》等;四是五指山黎族地区开展生产互助合作的报道,如《“合亩制”的调查》等;五是根据地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的报道。如《琼崖公学复办,抓紧培训干部》、《五指山根据地部分乡镇兴建小学校》等;六是英模报道。如《游击女英雄刘秋菊病逝》等;七是琼崖解放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报道。l949年10月1日,毛栈地区党政军民1000多人隆重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五指山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分社向总社发了专稿。
这一时期,新华总社对琼崖分社的工作,从宣传报道意图到电台管理技术等问题,都给予许多具体指导和支持。
1950年5月,海南解放,琼崖分社迁入海口市,改名为新华社海南分社,海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克攻兼任分社社长。海南分社后改为新华社海南记者组,归新华社广东分社领导,冯子平、王良、陈小江、黄成、周原、陈健先后调来分社和记者组工作。1952年,海南记者组撤销,冯子平任新华社常驻海南记者。
1950~1957年,新华社海南分社及常驻记者,紧密联系海南开展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实际,采写了不少新闻报道和“内参”稿件。如:l952年7月1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在乐东县抱由镇成立,各族人民代表向毛主席发致敬电;《新海南报》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海口市完成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海南发展农垦事业,垦荒种植橡胶;海南渔民远航西沙发展捕捞业;印尼排华,我国派船接侨安置在海南兴隆华侨农场就业等,都向总社发了专稿并被多家报纸采用。
1957年广东反对地方主义,新华社常驻海南记者因写《关于海南党内团结问题》的“内参”被错误处理,常驻记者随之撤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反地方主义问题已彻底平反)。
二、新华社海南军区支社
新华通讯社海南军区支社(以下简称支社),是新华社派驻海南军区的分支机构,建立于l965年7月25日,至1979 年3月撤销,历时l4年,社址在海口市海秀大道海南军区政治部。
(一)支社成立的背景及沿革
支社是在国际形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成立的。当时,美国在东南亚及我国沿海不断制造紧张局势,它不顾国际公约经常派军用飞机和军舰侵犯我领空、领海,拦截我在公海的商船,袭击我渔船、渔民,我国政府对美国政府的强盗行径已提出375次严重警告。但是,美国总统约翰逊并未因此而收敛,他甚至正式宣告:“美军要直接参加越南战争”。与此同时,苏联也在我国边境地区加紧增兵。
鉴于上述情况,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关于加强战备的指示。新华通讯社于l965年4月30日给中央写了《关于在若干军区及部队中筹建新华社分支机构等问题的请示报告》。报告中建议 “首先做好应付突发事变的战备工作,立即建立第一线部队分社,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地方分社和部队分社能向总社发出新闻,保证新华社向全国、全世界的广播持续不断”。中央于5月25日将《报告》批转有关部门“按照办理”。随之新华总社与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就筹建新华社分支机构问题进行具体商定。解放军总参、总政于7月7日联合发文,就筹建新华社分支机构作出具体部署。新华社海南军区支社于7月中旬筹建就绪,7月25日挂牌办公,成为新华社新建部队分支机构中行动最快、配备最完善的单位。
支社成立后接受总社和军区的双重领导,正式编制20名,均为现役军人。社长由海南军区政治部宣传处长石冠军兼任,新华总社派黎枫任副社长,徐士杰、邢增干任文字记者,何国正、符忠昌任摄影记者,贾恒杰任图片传真制作员。尔后陆续调邢福桥、王孟湘、蒋豪济、周寿祥、曹士生任文字记者,伍振超任摄影记者,吕应严任图片传真制作员,谢亚坚任电台台长,梁柱华、杨永泉任译电员,还有其他勤杂人员、司机等多人。
1971年和l972年,军区先后任命徐士杰、汤友权为支社副社长。l972年,副社长黎枫调回总社。
“文革”期间,支社有部分记者临时调回总社搞“文革”报道,有的记者参加地方“支左”,有的记者下放农场接受“再教育”。l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外调记者陆续回支社工作。1979年3月,新华总社成立解放军总分社,各大军区成立分社,海南军区支社随之撤销。部分记者调回总社重新安排工作,部分记者转业到地方工作。
(二)宣传业务成果
海南地处祖国南大门,又是拥有丰富热带资源的宝岛,其军事、政治、经济地位十分重要。支社成立后,实行“军事报道、地方报道一肩挑”。按当时形势,支社把军事上“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放在首位,一旦有突发事件立即全力以赴投入采访报道,平时则按军事新闻与地方新闻并重的原则安排采访报道;采写“内参”稿件主要是反映地方工作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供中央和有关领导部门参考。支社记者采写的全部稿件发回总社处理,具体业务与总社军事新闻编辑部联系。
“突发性事件”主要指空战、海战及其他涉外事件。这些突发事件的报道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外交斗争,其政策性、时效性、准确性要求严格,记者必须把握外交斗争的大局,正确、深刻理解总社的宣传意图,及时准确地掌握现场材料,以最快速度向总社发出新闻。如1965~1967年的多次空战中,我军击落美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击落美军F—104型喷气战斗机、活捉美国飞行员史密斯,支社都于当天把文字和照片新闻及时传回总社,有力地配合了外交斗争;l974年初的西沙自卫反击战,战斗打响的第一天,记者邢增干、符忠昌就随前线指挥部上了西沙战场,历时4个多月,采写、拍摄了不少战地新闻;1978年的中越边界自卫还击战,记者何国正、王孟湘、周寿祥、符忠昌、曹土生分赴广西和西沙前线采访,表现突出,何国正、周寿祥荣立三等功。
在地方报道中,1975年总社派记者邢增干到屯昌县蹲点,对该县农业学大寨进行调查研究,不到一年时间,写出调查报告(内参稿)和公开报道10多篇,受到总社好评。
支社记者先后采写不少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报道,其中文字稿《西沙之战》、《椰林深处捉飞贼》、《鞠躬尽瘁的带兵人陶如何》、《今日红色娘子军的故乡》、《活跃在五指山区的解放军医疗队》、《人民军医马毅》、《“三八”女子闯海队》、《艰苦创业、治穷致富的石屋大队》等;“内参”稿有:《海南战备工作纪实》、《希腊籍轮罗德斯号与美军潜艇相撞经过》、《场社联手开发海南热作资源》、《19号台风袭击海南损失严重》等;图片报道有《海防卫士》、《南海民兵》、《深山采药》、《军民友谊赛》等。在北京举办的“西沙影展”中,支社记者拍摄参展的作品有30余件。
为了适应军事报道的需要,支社一成立就按照“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原则狠抓队伍建设,要求所有采编人员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参加部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军事训练,牢固树立常备不懈思想,养成严守纪律、雷厉风行作风。为了搞好军事报道,支社还制定了一套保障新闻时效的制度,电讯人员严格按规定进行科目训练和实地练兵,车辆时刻保持待发的良好状态,支社领导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使支社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从而保证了多次突发事件报道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新华社海南分社
(一) 分社成立前的记者组
1979年3月,新华社海南军区支社撤销后,新华总社于1981年在海南设立了记者组,办公地址在海南区党委大院内。
记者组设立之前,l980年新华社广东分社派记者来琼采访,就海南农业生产建设方针、场社关系、管理体制等问题向中央写了“内参”,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召开了有广东、海南和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海南岛问题座谈会,于l980 年7月24日发出文件(即国务院批转的《海南岛问题座谈会纪要》),从而促进海南的开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为了适应海南开发建设的新形势,新华总社应海南区党委的要求,设立了新华社海南记者组,负责人为陈业轩,先后调来海南记者组工作的记者有赵长春、黄扬略、周家国、符启训、陈江等。记者组可直接向总社发稿,也可发回广东分社。1987年9月中央决定海南筹备建省后,新华社成立了海南分社筹备组,记者组随之撤销。
(二)分社的成立及业务成果
新华社海南分社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于海南建省后的1988年6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它是新华通讯社在海南省的常设派驻机构,是新华社在国内设立的第30个地方分社。
新华社海南分社的报道方针是:全面、准确地宣传贯彻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密联系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的实际组织报道,真实、全面地反映海南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新变化、新经验、新措施,热情讴歌勇于开拓进取的先进人物,塑造社会主义的海南经济特区的良好形象。
海南分社承担新华社把海南新闻向国内和国外报道的任务,主要宣传手段为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并举。国内报道除经总社向国内的报纸、电台、电视台提供通稿外,还向报刊提供文字和图片专稿;对外报道除经总社以6种文字向国外播发通稿外:还向海外新闻机构提供文字和图片专稿、特稿。
海南分社从成立至l991年底,共发出各类文字稿件近2000条,新闻图片500多幅,所发稿件大都被国内外新闻机构采用,采用率达80%以上。
海南分社除了采写播发大量反映海南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的新闻外,还实事求是地反映大特区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海南的改革开放摇旗呐喊。其中较有影响的稿件有:《起飞前的变奏》、《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洋浦风波》、《海南积极面对发展与保护环境矛盾的挑战》等。还采写关于海南经济特区发展思路的调查、关于海南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关于海南小政府大社会体制改革的调查、关于海南发挥热作资源优势的调查、关于西沙群岛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关于洋浦开发问题的调查等“内参”稿件,这些专题调查报告都为中央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不少稿件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领导的批示,对推动实际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海南分社按照总社的要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闻改革,用现场短新闻反映海南经济特区建设的新变化,先后采写了《海口岁岁高》、《海口车如流》、《海口街头看广告》、《海口元宵“换花”记趣》、《海口闹花潮》等一批有特色的视觉新闻,受到报纸和读者的欢迎。
海南分社与总社及各分社之间,通过微波专线保持24小时不间断的通讯联系,分社与总社之间已实现电脑联网,传递、发布新闻的手段比前大有进步。分社所属经营实体有:海南新华新闻文化发展公司、海南信息社。
(三)机构设置及领导成员名单
新华社海南分社设有社长、副社长、采编室、办公室、经理室、信息部,有新闻专业人员9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