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祎别传曰:于时军国多事,公务烦猥,祎识悟过人,每省读书记,举目暂视,已究其意旨,其速数倍於人,终亦不忘。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亦不废。董允代祎为尚书令,欲斅祎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滞。允乃叹曰:“人才力相县若此甚远,此非吾之所及也。听事终日,犹有不暇尔。”
求速度

这是《三国志·蜀书·费祎传》中的裴松之注的一段文字,引述的典籍是《祎别传》,此书今已不传。

试译如下:

【原文】

祎别传曰:于时军国多事,公务烦猥,祎识悟过人,每省读书记,举目暂视,已究其意旨,其速数倍于人,终亦不忘。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亦不废。董允代祎为尚书令,欲斅祎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滞。允乃叹曰:“人才力相县若此甚远,此非吾之所及也。听事终日,犹有不暇尔。”

【译文】

《费祎别传》上说:在当时国家军务繁多,公务繁琐,费祎对事物的认识和领悟超过常人,每当阅读书牍的时候,只要打眼一看,已经明了其意旨,其速度是常人的几倍,也能够始终不忘。(他)经常在辰时至申时处理政事,期间接待宾客,一起饮食嬉戏,(有时)又加上博戏和下棋(等游戏),常常使宾客们尽欢尽兴,公事也不荒废。董允代替费祎做尚书令,向学费祎的行事风格,十日之中,很多公事被耽误。于是董允慨叹道:“人的才力差别太大了,这不是我所能赶得上他的地方。整日处理政事,还怕忙不过来(来不及处理完公事)呢。”

【注释】

1、烦猥:繁杂琐碎。《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今在所监司,已为烦猥,兼有内使,扰乱其中,一民十吏,何以堪命?”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读王氏《论衡》,其烦猥琐屑之状,溢乎楮素之间。”清周亮工《书影》卷一:“公每谓诸史中,无如《宋史》烦猥,欲删润之,以成一代之书。”

2、识悟:对事物的认识和领悟。《北齐书·魏兰根传》:“机警有识悟。”《旧唐书·米云起传》:“韦生识悟如是,必能自取富贵。”

3、每:每当;常常。

4、省读:阅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南方以晋家渡江后,北间传记,皆名为伪书,不贵省读,故不见也。”《隋书·长孙览传》:“武帝在藩,与览亲善,及即位,弥加礼焉,超拜车骑大将军,每公卿上奏,必令省读。”《北史·李德林传》:“隋文省读讫,明旦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

5、书记:指书牍。《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废后因孊私赂遗长,数通书记相报谢。”《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宋曾巩《福州回曾侍中状》:“虽有心诚向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

6、举目暂视:抬眼一看。

7、朝晡(bū):朝时(辰时)至晡时(申时)。亦指朝时与晡时。《三国志·蜀志·费祎传》“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裴松之注引《祎别传》:“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亦不废。”《晋书·郗鉴传》:“鉴寻薨,时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唐韩愈《顺宗实录五》:“宫中当临者,朝晡各十五举音,非朝晡临时,禁无得哭。”《旧唐书·归崇敬传》:“每朝晡二时请益,师亦二时居讲堂,说释道义。”

8、听事:治事;处理政事。《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汉书·宣帝纪》:“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癸亥晦,日有食之,避正殿,寑兵,不听事五日。”

9、接纳:接待。

10、博弈:局戏和围棋。《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朱熹集注:“博,局戏;弈,围棋也。”《汉书·游侠传·陈遵》:“祖父遂,字长子,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颜师古注:“博,六博;弈,围碁也。”唐韩愈《郑公神道碑文》:“公与宾客朋游,饮酒必极醉,投壶博弈,穷日夜,若乐而不厌者。”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艺主书计射御,而博弈绘画诸工附之。”有时指赌博。宋苏轼《策别》十七:“出为盗贼,聚为博弈,群饮於市肆,而叫号于郊野。”清戴名世《财神问对》:“聚为博弈,出为盗贼。”这里指前者。

11、斅:音xiào。古同“斆”。属于生僻字,现在已很少使用。即“学”字。

12、旬日:十天。亦指较短的时日。《周礼·地官·泉府》:“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后汉书·杨赐传》:“有形埶者,旬日累迁;守真之徒,历载不转。”《宋书·武帝纪上》:“旬日乃至白石。”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长庆初,李尚书绛议置郎官十人,分判南曹,吏人不便。旬日出为东都留守,自是选曹成状,常亦速毕也。”《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后旬日,宣出,除覃御史大夫。”

13、愆滞:耽误。《三国志·蜀志·费祎传》“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裴松之注引《费祎别传》:“董允代祎为尚书令,欲斅祎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滞。”

14、相县:即“相悬”。差别大;相去悬殊。《荀子·修身》:“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宋朱熹《答张敬夫书》:“务使州县贫富不至甚相悬,则民力之惨舒亦不至大相绝矣。”《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一女如何有二天?况于叔侄分相悬。”

15、终日:即“竟日”,整日。

16、不暇:没有空闲;来不及;忙不过来。

【注】注释参考查字典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1
费别传说:当时军国多事,你一定烦我,他见识过人,每次阅读书籍,举目一看,已研究的意图,它很快几倍于人,但也不忘。经常在早晨和傍晚大厅,其中接待宾客,饮食娱乐,加的博弈,每次每个人的欢心,事情也不废。董允接替费为尚书令,想学费的行为,十天之中,很多事情都被耽误。允才感叹地说:“人才力量相县这样很远,这不是我所想到的。大厅一天,还有没有时间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13
费祎别传》上说:在当时国家军务繁多,公务繁琐,费祎对事物的认识和领悟超过常人,每当阅读书牍的时候,只要打眼一看,已经明了其意旨,其速度是常人的几倍,也能够始终不忘。(他)经常在辰时至申时处理政事,期间接待宾客,一起饮食嬉戏,(有时)又加上博戏和下棋(等游戏),常常使宾客们尽欢尽兴,公事也不荒废。董允代替费祎做尚书令,向学费祎的行事风格,十日之中,很多公事被耽误。于是董允慨叹道:“人的才力差别太大了,这不是我所能赶得上他的地方。整日处理政事,还怕忙不过来(来不及处理完公事)呢。”
第3个回答  2020-05-0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