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20年采取了哪种货币政策,相对于往年有何重大改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6
货币政策正从应对疫情冲击的偏宽松状态向后疫情时代的稳健中性取向逐步回归,政策重心也相应由“稳增长”倾向“防风险”。今年1-4月,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使得我国经济陷入负增长区间,货币政策采取相对宽松立场,且节奏前置、力度加码。5-7月,随着我国经济稳步修复,资金空转套利等隐忧有所显现,货币政策明显收紧,使得资金利率和国债收益率显著上行。8月以来,央行“维稳”意图开始显现,货币政策并未进一步收紧。

■ 经济回暖和“防风险”是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主要原因。首先,“内外双驱”下我国经济的修复动力边际增强,增速有望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且今年以来金融数据持续超预期,特别是企业和居民中长贷表现亮眼,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性下降。其次,上半年货币财政“双宽松”产生了宏观杠杆率攀升、企业套利、房价上涨等负面效应,引起了决策者的警惕,政策边际收紧以引导信贷增量、利率水平和资产价格回归合理增长区间。但考虑到中小银行流动性压力等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尚未到收紧之时,“稳货币”“稳信用”或将成为四季度和明年初的政策基调。

■ 货币政策操作方面,央行有望“以静制动”。数量型调控上,年内降准概率较低;再贷款将持续发力,并落实直达实体工具。展望明年,基准情形下,可能有一次全面降准,幅度约为50bp,预计在下半年落地;结构性政策有望继续发力。价格型调控上,年内1年期/5年期LPR大概率保持不变,年末分别为3.85%和4.65%;明年1年期/5年期LPR或将继续持平于今年年末水平。

■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预计维持紧平衡状态,广义流动性将趋于收敛。今年末至明年初银行间流动性压力或边际增加,且明年DR007中枢的波动或将较大。预计明年同业存单利率仍有上行压力,但上行幅度有限。货币信贷增速有望保持在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GDP增速相匹配的水平上:2021年末社融存量增速或将回落至11.5%;M2增速或将降至9.5%;人民币贷款增速基本持平于今年,为12.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