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食:黄心乌菜味绵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18
刘晓林

我们家都爱吃黄心乌菜,在黄心乌菜上市的冬春之季,隔三差五就要从菜场买回一大兜,它特有的清香味常常当仁不让的成为家庭餐桌上的主角。

黄心乌菜,又称乌塌菜,因为菜的外叶是翠绿色,向菜心的叶片呈现出浅黄至金黄色,所以又俗称“菊花心”。进入冬季,草木枯黄,很多蔬菜抵御不了严寒的侵袭,躲进大棚,而黄心乌菜总是傲然地端坐于天地之间,经历雨雪风霜,在菜农们的精心呵护下,就像一朵朵绿叶烘托的黄菊花,悠然自得地开在雪野里,走进寻常百姓家,带来特有的清香,给人们的餐桌增一抹绿色,为寒冷的冬天添加一份暖意。

据史料记载,黄心乌,是沿淮地区的名特产蔬菜,栽培已有上千年的 历史 。秋季露天种植,冬季采收,经霜雪以后更加绵软香甜。走在冬天的田野里,总会看到一畦畦菜地横竖成行的栽种着黄心乌菜,远远的望去黄绿相间,甚是可爱,成为冬季田野里的一抹鲜亮色彩。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冬日田园杂兴》写道:“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其中的“踏地菘”便是“黄心乌”。它是冬季和早春时节人们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多年以前,物流业不如现在发达,天寒地冻之时,北方缺少绿叶菜,亲朋之间走动,送一兜黄心乌菜,接受者一定会心存感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与同事到北京出差,他就拎了满满一兜黄心乌带给北京的朋友,当时我还大惑不解,认为这寻常之物怎能当做礼物相送,当看到他的朋友高高兴兴,心满意足的拎走黄心乌菜时,我才明白。

黄心乌菜吃法很多,方法简单,可炒,可烧,可炖,可涮,素吃,保留了自身的清香爽口,与肉食搭配,吸收了荤菜中的鲜香,醇厚绵长。记忆中外婆经常用它与腊肉或香肠搭配做成菜饭,其鲜香的味道至今还深藏在我的味觉中。外婆将黄心乌菜洗净,切成大块,把腊肉或香肠切薄片,锅中油热,放入煸炒,再倒入黄心乌菜,炒出水后覆盖于正在蒸煮的米饭之上,文火慢焖,待米饭与菜肉熟透,用锅铲翻匀,盖上再焖几分钟,掀开锅盖,饭香菜美立即弥漫开来,润白的米饭混合着翠绿的黄心乌,红润的腊肉或香肠点缀其中,让人食欲大增。盛一碗,迫不及待的扒一口,米饭的清新,黄心乌的清香,合着腊肉的醇厚,在口中混合,成了一种无法抵御的味觉享受,每一次吃菜饭,我都要多吃一碗。

我喜欢黄心乌微甜不苦的味道,冬天,家里厨房的菜架上一直都会摆放着几棵黄心乌,素炒荤烧随意搭配。清代 美食 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指出:炒青菜须用荤油,炒荤菜当用素油。我深以为然。将黄心乌洗净切块,锅中放一小坨猪油,如果用炼制过的鸡油则更好。油脂在慢慢的融化,倒入黄心乌菜翻炒,可与蘑菇、千张搭配,若加入豆腐,焖制五分钟,装盘上桌,翠绿嫩黄的黄心乌,洁白如玉的豆腐,二者相得益彰,淡淡的清香、豆香飘进鼻孔,惹得人馋。如果用砂锅与肉食一块炖煮,黄心乌吸收了肉食中的醇厚鲜香,肉食中含有黄心乌的清香,油而不腻,清新爽口,吃在嘴里,浑身都觉得暖和。如果将那黄心乌菜剁碎,拌上肉糜,作成馅料,包饺子,蒸包子,那绿碧碧的滋味更是没得说。

古人早在《食物本草》中记载:“乌塌菜(黄心乌)甘、平、无毒。能滑肠、疏肝、利五脏。”常吃可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泽肤健美。春节前后的黄心乌菜滋味最好,那甜丝丝的味儿直叫人口舌生津、回味绵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