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对家人反而不如对外人态度好?

如题所述

首先这个外人通常应当是与我们有些许联系的外人,而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虽然不排除这种情况)人们往往会伤害亲近的人而不自知,面对同一件事,在亲近的人面前我们更愿意展现出我们去掉伪装后的自己,而在陌生人面前则会带上伪装。举个例子,但我们口渴的时候,我们更愿意叫自己的父母或孩子去给我们倒上一杯水,但是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我们自己口渴了就会自己去倒水喝,顺带还要问一下客人要喝什么。其实这种行为差异远不只是伪装这么简单,还表现出人的一种需求,这方面大家可以百度一下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总之呢,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在亲近的人面前更有依赖感,一部分人是有在陌生人面前有表现礼貌得到别人看好的需求,还有一部分人就认为亲近的人之间互相是有责任和义务原谅自己的,而外人没有责任和义务,所以要对外人好一点。因为外人说没就没了,而亲近的人则不会,于是有些人就肆无忌惮地挥霍亲近的人之间的容忍度,直到失去了才发现,原来这些容忍也不是天经地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1
正常的情况是,我们对家人与外人都要友善。但有些人的情况是对家人不好对外人好。通过这件事儿就可以说明,这样的人生活的并不顺心。因为不顺心所以对外人态度好,希望外人能够帮一下自己。以助于自己达到理想。正是因为不顺心所以才会发在家人身上。其实情绪方面的事情,都可以归结到生活上面。情绪不稳定的,急躁的都是没有过好自己的生活。来自生活的压力比较大。也许是生活中钱的压力,也许是责任的压力,也许是权利的压力等。
第2个回答  2018-12-11
私以为:这件事情的关键取决于人的社会性和安全感。以下回答基于陌生人取值不是让人明显厌恶或喜爱的“普通人”状态。对于外人、陌生人,我们潜意识里面存在着:这个人对我有一定的威胁性,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攻击威胁,而且在社会性合作上,我们以后如有合作可能,那么我现在的态度将会对我合作的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另外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在意他人看待自己的态度,事实上也是希望自己成为“合群”的人,不仅仅因为我可以通过这次被我善待的人在社会上得到一定的友善声望,而是作为一种社交惯性,让我们对每一个新认识的人表现出自己的友善、合作可能性,这是对“生人”这个群体,而非对某一个具体的陌生人的。而对于家人,我们少了一份担心,潜意识里面,家人不会抛弃我们,所以我们对待家人的态度更随意,更诚实。家人把我们少了很多社交技巧的沟通方式和外人对他们相对更热情的态度相比较,就会得出我们对他们不如对外人好的结论。
第3个回答  2018-12-11
一、素质问题:本身素质就不高,对外人,还能装点,不装损失太大;对自家人,不装损失也不大,索性不用装了,就暴露了。二、成熟度问题:还不够成熟,不懂如何好好沟通和表达,长年在外读书或工作,跟外人能很好沟通,跟原生家人早就不是一个生活圈,生活节奏,面对巨大的差异不知如何沟通和表达。
第4个回答  2018-12-11
以前看过一个说法,觉得很有道理:对待生人要“熟”一点,对待熟人要“亲”一点,对待亲人要“生”一点。我的理解:对待生人“熟”一点,指的是稍微主动热情点。当然这年头也不能太热情了,容易被当成骗子,或者被人骗。对待熟人“亲”一点,指的是超越礼貌替他多考虑点,出去吃饭不要猛灌酒,唱歌不要超过12点。对待亲人“生”一点,指的是稍微拉开点距离,带点礼貌,递给你东西说声谢谢,洗手甩到人身上说声对不起,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事论事,不要动不动先甩脸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