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安石的资料?

如题所述

王安石简介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 王文公。 生平 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 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四年(1037),全 家始定居于江宁。早年的播迁生活,使他较为广泛地接 触到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产生了“心哀此黔首” (•感事‣)的感情。他“少好读书”(•宋史〃王安 石传‣),“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 •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 (•答曾子固书‣)。年十七、八,即以稷、契自命:“才 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 (•忆昨诗示诸外 弟‣),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志趣。庆历二年(1042)登杨□ 榜进士第,签书淮南判官。庆历年(1047)调知鄞县,便着 手兴修水利,贷谷与民,受到人民爱戴。嘉□元年(1056) 为群牧判官,后历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 判官、知制诰等。任度支判官时,受同僚宋敏求委托,在 家藏唐人诗集的基础上编•唐百家诗选‣。神宗即位, 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 年拜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 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增 强。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
重磅推荐:百度阅读APP,免费看书神器!
1/8
罢 相,次年复拜相,进•三经新义‣,立于学官。熙宁九 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 诗歌创作。元□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 石忧愤病死。王安石事迹,见•宋史‣本传、•续资治 通鉴长编‣、•宋诗纪事‣、•宋人轶事汇编‣、•宋 稗类钞‣等。 文学主张与创作 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 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早在庆历三年(1043),他就 抨击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以其文词染当世, 学者迷其端原”,批判他们的文风“无文章黼黻之序” (•张刑部诗序‣)。后来他的文学观随着变法思想的 形成而明显地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他的文学主张的 核心是:“文章合用世”(•送董传‣),“务为有补 于世”(•上人书‣)。但不否定修辞技巧的作用:“容 (形式美)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同前)。他 的文学创作正是这种主张的具体实践。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 的成就最为突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①直接向皇帝陈 述政见的奏议。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批评北宋中 叶整个官僚政治制度的腐败现象,提出法先王之意,主 张“改易更革”;•本朝百年无事□子‣系统地阐述仁 宗在位41年间的政治措施的得失,劝勉神宗革除“因循 末俗之弊”。这类文章具有组织严密,析理精微,措词 大胆切直而又很有分寸、语气诚敬干脆而又富于鼓动性 等特点。尤其是•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
2/8
洋万言,体 大思精,近人梁启超以为“秦汉以后第一大文”,惟贾谊 •陈政事疏‣“稍足方之”(•王荆公‣第21章)。② 是针砭现实的杂文。如•原过‣、•使医‣,短小精悍, 巧于用比;•兴贤‣、•委任‣,从正反两面反复论证, 逻辑性很强;•闵习‣、•知人‣批判世人溺于旧习和 君主不能识贤,笔锋锐利,寄慨深远。③是人物论和史评。 如•子贡‣、•鲧说‣、•伯夷‣、•读†江南录‡‣、 •读†孟尝君传‡‣、•读†柳宗元传‡‣,一反传统 之见,发前人所未发,储欣以为能“希风•史记‣论赞, 奇美特绝”(•临川全集录‣卷二)。其中•读†孟尝 君传‡‣全文不足百字,而抑扬吞吐,胜意迭出,尤为 短文中的杰作。④书序和信札及其他。如•周礼义序‣、 •诗义序‣等,在学术见解中体现了他反传统的政治态 度,即苏轼所谓“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王 安石赠太傅‣);行文则“简而能庄”(沈德潜•唐宋 八家文钞‣卷三十),字字着力。•答司马谏议书‣驳 司马光对新法的非难,逻辑严密;•答吕吉甫书‣以释 憾解怨的态度作绝交书,臵个人恩怨于度外,表现出了 磊落的胸怀。 记叙文在王安石的散文中占有较大比重。人物传记 如•先大夫述‣,运用朴实的语言记叙其父王益居官清 廉正直。着墨不多,而给人的印象较为鲜明。•伤仲永‣ 写仲永因后天不学终于由神童沦为常人的可悲经历,申 述劝学之旨,题材很典型。墓志碑文,为数甚多,通常 是概括叙写墓主生平、
3/8
历官、品格,文笔简妙老洁,偶 尔插入几则生动故事,显得重点突出,亲切感人。如•给 事中赠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写孔道辅不好鬼神□ 祥,举笏击杀妖蛇事,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无神论者 的形象。游记如•游褒禅山记‣,“借题写己,深情高 致,穷工极妙”(•御选唐宋文醇‣卷五十八引李光地 语)。 一般说来,王安石的记叙散文不重写景状物、铺陈 点染,而属意于借端说理、载道见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9
基本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主要成就:
王安石变法(目的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读孟尝君传》《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文学成就。
毛泽东对王安石评价: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1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