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质子,电子,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中子+质子=原子核

原子核+电子=原子

中子 = 质子+电子+中微子

质子   是合成粒子,属于费米子,有夸克组成

电子   属于基本粒子,目前无法细分更小,属于轻子类

扩展资料

原子(atom)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但在物理状态中可以分割。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称为元素。已知的元素有119种。 因此具有核式结构。

质子(proton)是一种带 1.6 × 10-19 库仑(C)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直径约 1.6~1.7×10−15 m ,质量是938百万电子伏特/c²(MeV/c²),即1.672621637(83)×10-27千克,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5倍(电子的质量为9.10938215(45)×10-31千克),质子比中子稍轻(中子的质量为1.674927211(84)×10-27千克)。质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通过胶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构成。原子核中质子数目决定其化学性质和它属于何种化学元素

参考资料

原子(物理概念)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17

中子+质子=原子核

原子核+电子=原子

原子核密度极大,电子质量极轻一般可忽略不计。

原子体积由外围电子层数多少决定,质量由原子核的中子数与质子数共同决定。

拓展资料:

原子是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正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而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周围的负电子带“正电”。

正原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负原子原子核中的反质子带负电,从而使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

当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时,这个原子就是电中性的;否则,就是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而中子数则确定了该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一个同位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21

一、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      原子核和电子又构成了原子    

二、原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内部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带电,中子不带电,

三、原子核密度极大,电子质量极轻一般可忽略不计.原子体积由外围电子层数多少决定,质量由原子核的中子数与质子数共同决定.

拓展资料

1.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取水合钠离子原子级分辨图像

2.2018年5月,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课题组、徐莉梅课题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毅勤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王恩哥课题组合作,继2014年获得世界首张亚分子级分辨的水分子图像后,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钠离子的原子级分辨图像,并发现了一种水合离子输运的幻数效应。该项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5月14日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

3.由于水是强极性分子,它作为溶剂能使很多盐发生溶解,而且能与溶解的离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团簇,此过程称为离子水合,形成的离子水合团簇称为离子水合物。离子水合在众多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盐的溶解、电化学反应、生命体内的离子转移、大气污染、海水淡化、腐蚀等。

4.离子水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一直是学术界争论和研究的焦点。其中,如何获得单个离子水合物并得到其稳定图像是两大难题。团队科研人员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摸索,攻克技术难关首次获得了原子级分辨成像,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原子力图像模拟,成功确定了其原子吸附构型。

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取水合钠离子原子级分辨图像(创新前沿)-人民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8-14

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表达式说明:

中子+质子=原子核
原子核+电子=原子


原子核密度极大,电子质量极轻一般可忽略不计.
原子体积由外围电子层数多少决定,质量由原子核的中子数与质子数共同决定.

原子是由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反物质相反),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原子非常小,以碳(C)原子为例, 其直径约为140pm(皮米),但通常以半径记录,在以毫米(mm)为单位的情况下,直径为1.4X10^-7mm,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电子组成的,这些电子绕着原子核的中心运动,就像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运行一样。并且原子与宇宙任何黑色粒子相同。原子核的最新研究表明,原子核中的质子或中子可能由内外两种平衡力构成的球型振动能量层。利用此原理可以利用不同大小的能量堆层构造出各种各样比较稳定的原子核。

对原子构成的正确理解: 
(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绝大多数由质子和中构成 (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有1个质子,无中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了的种类。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二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 
(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干中子数,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5)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6)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且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中虽然存在带电的粒子,但原子在整体上不显电性。

拓展资料

构成原子的结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②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注意:中子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质量数决定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整个原子显不显电性,也决定着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原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2-09

1、中子+质子=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而质子又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又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2、原子核+电子=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称为元素。已知的元素有119种。

3、原子体积由外围电子层数多少决定,质量由原子核的中子数与质子数共同决定。

4、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因此一个原子中,质子和电子数量相同才能维持平衡。如果数量不同,则此原子称为离子。

5、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而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这种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关系称为分子结构。由于分子内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仅取决于组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更取决于分子的结构。

扩展资料

质子,离子,电子等应用:

物理中质子常被用来在加速器中加速到近光速后用来与其它粒子碰撞。这样的试验为研究原子核结构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数据。慢速的质子也可能被原子核吸收用来制造人造同位素或人造元素。核共振技术使用质子的自旋来测试分子的结构。

离子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就是说,离子的性质,即离子的三种重要特征:离子的电荷、离子的半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类型(简称离子的电子构型)是决定离子型化合物的共性和特性的根本原因。

油滴实验测出电子是所有粒子中最轻的,只有9.11×10⁻³¹kg,为氢原子的[1/1836.152701(37)],是密立根在1910年前后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做出的。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即4.8×10⁻¹⁹静电单位或1.6×10⁻¹⁹库伦,其体积因为过于微小,现有的技术已经无法测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分子

百度百科—离子

百度百科—原子

相似回答